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41篇
物理学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利用超声辅助萃取—响应面法提取淡竹叶多糖工艺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五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法,使用中心组合(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得到二次线性回归方程,以多糖产率为响应面值作响应面图,确定超声提取淡竹叶多糖最佳工艺条件为:功率200W,温度50℃,液料比35,超声时间30min,提取次数2次,多糖产率为3.42%。验证实验表明,所得模型方程能较好地预测实验结果,拟合度较好。  相似文献   
62.
在不除氧条件下,研究了用1,2-二溴环己烷或溴代环己烷作重原子微扰剂时芘的环糊精诱导室温燐光特征笛楸砻?在1,2-二溴环己烷存在下,芘分析曲线范围为1.0×10-6~3.0×10-5mol/L,检出限为5.1×10-8mol/L,相对标准偏差5.23%;溴代环己烷存在下,芘的线性范围为9.0×10-7~1.0×10-6mol/L,检出限为2.0×10-7mol/L,相对标准偏差1.23%。与传统的环糊精诱导室温燐光法中除氧条件下测定相比,快速、简便。以1,2-二溴环己烷为重原子微扰剂,对焦化厂污水、污泥、生活污水、普通香烟和烟煤中芘的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5.5%~102.4%。方法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3.
荧光法研究司帕沙星与白蛋白的作用   总被引:33,自引:6,他引:27  
本文用荧光光谱法、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水溶液中喹诺酮类药物司帕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鸡蛋白 (CEA)的相互作用 ,求得它们间的结合常数为K鸡 =8 2 9× 10 6,K牛 =4 41× 10 7;结合位点数分别为n鸡=0 5 88,n牛 =0 793,并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 ,测定了司帕沙星与两种血清白蛋白相互结合时其给体 受体间距离 (R鸡 =1 99nm ,R牛 =2 0 9nm)和能量转移效率 (E鸡 =0 76 6 ,E牛 =0 714)。实验表明 ,随着温度升高 ,BSA及CEA的猝灭曲线斜率降低 ,证实了司帕沙星与BSA和CEA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 ,其作用机制属能量转移机制。通过两种血清白蛋白与抗菌药物司帕沙星结合反应 ,探讨了药物司帕沙星在生物体内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4.
荧光法研究高粱红色素清除羟自由基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多种黄酮类化合物组成的天然产物高粱红色素,主要存在于高粱属植物的壳、茎等部位, 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化妆品和染色等领域,对清除氧自由基、保护人体健康非常重要。通过Cu+催化过氧化氢-抗坏血酸反应体系产生羟自由基模型,根据羟基苯甲酸的荧光大小对比研究了亚硝酸钠、槲皮素和红色素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高粱红色素、亚硝酸钠、槲皮素对O·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呈一定的量效关系,亚硝酸钠、槲皮素优于红色素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探讨了红色素、槲皮素、亚硝酸钠的猝灭机理,表明红色素、亚硝酸钠为动态猝灭,槲皮素为静态猝灭过程。本研究可为高粱红色素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5.
微波萃取-分光光度法研究关黄柏中小檗碱的提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波萃取是利用微波能来提高萃取率的-种新技术,用正交法优化微波萃取条件,与传统的酸碱法浸提小檗碱进行了对比研究,确定了微波萃取技术用于中药关黄柏中提取小檗碱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使用微波萃取的优化条件为:80℃萃取温度,固液比为1:15,时间1.5min,传统溶剂法:萃取温度70℃,固液比为1:20,时间24h,与稀硫酸浸泡提取法相比,微波萃取工艺提取时间大大缩短,产量可提高30%,工艺操作简便、省时、节能,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