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01篇
化学   171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28篇
综合类   7篇
数学   84篇
物理学   20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研究了相对论速调管放大器(RKA)输入腔和中间腔之间的高阶杂模振荡问题。通过模式分析得知杂模在谐振腔内为TM11模式,而在漂移管中表现为TE11模式,针对该模式能在漂移管中传输的特性,利用漂移管内壁涂覆吸波材料吸收杂模功率的方法进行抑制。通过3维粒子模拟程序,分析了吸波材料的电导率及涂覆长度对抑制杂模增长率的影响。利用模拟分析得到的结果,对漂移管中涂覆吸波材料的RKA输入腔及中间腔结构进行了3维模拟研究,结果显示:合适的吸波材料的引入能够很好地抑制RKA输入腔和中间腔之间的杂模振荡。  相似文献   
102.
采用Lee-Low-Pines变换和Pekar类型变分法推导出非对称高斯势施主中心量子点中束缚极化子的基态和激发态能量和波函数,进而构造了一量子比特所需的二能级结构。基于费米黄金规则和偶级近似研究了束缚极化子基态的衰变。引入了一个用两态极化子基态衰变时间来量化量子点量子比特退相干时间的量度法,并与极化子激发态衰变时间量化量子点量子比特退相干度量法进行了对照讨论,揭示了二者的相同物理机理。通过研究电场下材料的介电常数比、电声耦合常数和温度对施主中心量子点中束缚极化子基态寿命的影响,揭示了材料属性与环境因素对量子点量子比特退相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张泽  王大能 《物理》1987,16(9):0-0
一、准晶的发现及研究现状近百年来,人们对凝聚态的深入研究表明,固态基本可分为晶态和非晶态两大类.当用一束X射线或电子束照射到固态上时,就会发现,只有晶体才会产生明锐的布喇格衍射,而非晶固体和液体只能产生很弥散的衍射.其原因就在于晶体中原子在三维空间中的排列具有平移周期性,从而保证了高度的相干性;而非晶固体和液体中原子排列则基本处于无序(或短程有序)状态,不具备这种空间相干性,从而只能得到如我?...  相似文献   
104.
超声分子束是研究分子化学反应动力学及分子光谱的重要工具.它不仅具有无碰撞、高束流密度等特点,而且在超音速绝热膨胀过程中,转动和平动温度大幅度降低,减少了热带的影响,使得复杂的分子光谱简化,从而提高态选择性激发的效率,是研究分子高激发态光谱的理想设备.通常使用的超声分子束是连续分子束,由于它要求一定的束流密度,又要求真空室的真空度优于10~(-3)Torr,这样就需要很大抽速的泵系统,因此分子束....  相似文献   
105.
Effects of rapid thermal annealing on the optical and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self-assembled InAs/GaAs quantum dots capped by the InAlAs/InGaAs combination layers are studied by photoluminescence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photoluminescence measurement shows that the photoluminescence peak of the sample after 850℃ rapid thermal annealing is blue shifted with 370meV and the excitation peak intensity increases by a factor of about 2.7 after the rapid thermal annealing,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InAs quantum dots have experienced an abnormal transformation during the annealing. Th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hows that the quantum dots disappear and a new InAlGaAs single quantum well structure forms after the rapid thermal annealing treatment. The transformation mechanism is discussed. These abnormal optical properties are attributed to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se quantum dots into a single quantum well.  相似文献   
106.
基于综合害虫管理策略(IPM),对具有脉冲效应的一般功能反应的两种群捕食与被捕食模型进行了分析.通过利用脉冲微分方程的Floquet理论和比较原理,证明了当脉冲周期小于某个临界值时,系统存在一个全局渐近稳定的害虫根除周期解.  相似文献   
107.
数学科考试质量评价(待续)国家教委考试中心任子朝考试是一种有意识地测量人的个体差异的活动,在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命制试卷、实施考试后,我们必须知道这次考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特别是高考,是否为高校录取新生提供了有效、可信的分数?为进一步改进中学教学...  相似文献   
108.
本文报道了含乙基四甲基环戊二烯基钌化合物的合成、反应及晶体结构测定。由乙基四甲基环戊二烯与RuCl_3·xH_2O反应得到了含五元环及氯原子配体的二聚体2,2与不同比例的三甲基膦反应可分别得到含一个及二个三甲基膦的分子3和4。晶体结构分析表明钌原子在这三个分子中均取“三腿钢琴凳”式配位形式,3,4中的Ru—Cl键较弱,易于发生取代反应而生成其它衍生物。  相似文献   
109.
固体碳的一种新形态——富勒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富勒烯(Fullerene)的发现人类对碳元素的研究和应用亘古至今,源远流长。人们熟知碳有两种同素异形体——石墨和金刚石。直到80年代中期,发现了富勒烯碳原子簇,尤其是近年来,对富勒烯的结构、性质深入广泛地研究,确认碳元素还存在着第三种晶体形态,已是顺理成章了。碳原子簇的研究始于天体物理学家对宇宙尘埃形成的兴趣,为了模拟星际空间及恒星附近碳原子簇的形成过程,早在1942年O Hahn等用质谱法证实了原子簇C_n(n<15)的存在。1984年Rohlfing等用质谱仪研究在超声氦气流中以激光蒸发石墨所得产物时,发现碳可以形成n<200的C_n原子簇。当n>40时,簇中碳原子教仅为偶数,并且还发现C_(60)的质谱峰明显高  相似文献   
110.
The birefringence grating and the surface grating in azobenzene polymer liquid-crystal (Azo-PLC) films are studied by a near-fied scanning optical microscope.With laser irradiation,the refractive index change caused by birefringence and the sinusoidal surface profile are observed at the near-field transmittance image and the surface topography of the grating.The grating period and the peak-to-peak value of the sinusoidal surface profile are 0.8μm and 40nm,respectively.The maximum diffractive efficiency of the grating is 2% .The dynamic process of the grating formation is probed and analysed.The mass diffusion responsi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surface grating due to the temperature rise is analy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