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4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2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为了提高太阳能电池的性能,研究磁性纳米粒子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有源层P3HT:PCBM成膜及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本文采用热分解法制备了磁性Fe3O4纳米粒子,将不同质量分数的Fe3O4纳米粒子掺入到P3HT:PCBM溶液中,旋涂后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自组成膜。通过TEM、XRD对制备的Fe3O4纳米粒子进行表征,并利用偏光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对成膜质量进行探究。结果表明,采用热分解法制备的Fe3O4纳米粒子直径在10 nm左右,在外加磁场作用下,Fe3O4纳米粒子对成膜有一定的调控作用。当Fe3O4纳米粒子掺杂质量分数为1%时,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开路电压增加3.77%,短路电流增加24.93%,光电转换效率提高7.82%。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三氯化铁(FeCl3)作催化剂制备了大面积的氧化石墨烯(L-GO)薄膜。 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偏光显微镜(PO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对FeCl3催化剂存在下,不同温度和时间得到的L-GO薄膜进行形貌和结构研究。 结果表明,在 FeCl3催化下L-GO薄膜片畴的面积为10 μm×10 μm,与无催化作用得到的GO薄膜相比增加了大约4倍。 从FTIR和XRD分析可以确定,大尺寸片畴的形成可以归因于催化作用促进了氧化石墨上的羟基、羧基、羰基等含氧官能团重新组合和连接。 据此,提出了FeCl3催化下L-GO薄膜形成模型,为制备大面积石墨烯薄膜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The applied laser energy absorbed in a local area in laser thermal stress cleaving of brittle materials using a controlled fracture technique produces tensile thermal stress that causes the material to separate along the moving direction of the laser beam. The material separation is similar to crack extension, but the fracture growth is controllable. Using heat transfer theory, we establish a three-dimensional (3D) mathematical thermoelastic calculational model containing a pre-existing crack for a two-point pulsed Nd:YAG laser cleaving silicon wafer. The temperature field and thermal stress field in the silicon wafer a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tensile stress and changes in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around the crack tip are analyzed during the pulse duration. Meanwhile, the mechanism of crack propagation is investigated by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rmal stress field during the cleaving process.  相似文献   
14.
在二氧化硅衬底上依次真空沉积p-六联苯(p-6P)和酞菁铜(CuPc)构成双异质诱导层,研究了不同衬底温度下双异质诱导层对红荧烯薄膜形貌的影响,以及红荧烯分子在双异质诱导层上的生长过程.分析发现,第二诱导层酞菁铜的局部有序性对红荧烯薄膜的结晶度有直接影响.随着衬底温度的升高,酞菁铜薄膜有序区域面积增大,红荧烯的棒状晶粒也逐渐增大.当酞菁铜和红荧烯的衬底温度均为90℃,红荧烯蒸镀厚度为20 nm时,红荧烯薄膜形成高度有序、内部连接及具有特定方向的棒状晶畴.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了红荧烯薄膜的晶体结构,发现经过双异质诱导后的红荧烯薄膜转变为多晶形态.另外,红荧烯薄膜晶体管性能也明显提高,开态电流提高了约3个数量级,迁移率提高了30倍,阈值电压降低了20 V.  相似文献   
15.
设自然数n≥3,Tn和Sn分别是有限集Xn={1,2,…,n}上的全变换半群和置换群.对任意正整数k满足1≤k≤n,记Dk=k,δk>,其中对任意的x∈{1,2,…,k-1}有xgk=x+1,kgf=1且对任意的x∈{k+1,…,n}有xgk=x;对任意的x∈{1,2,…,k}有xδk=k+1-x且对任意的x∈{k+1,…,n}有xδk=x.易见Dk是Sn的子群,称Dk是Xn上的k-局部二面体群,再记DkTn=Dk∪(TnSn).易证DkTn是全变换半群Tn的子半群.通过分...  相似文献   
16.
朱良峰  殷坤龙  张梁  李闽 《力学学报》2002,10(4):428-433
地质灾害的社会经济属性决定了对其规律的研究应有别于传统的工程地质学研究 ,从社会属性方面来分析地质灾害具有更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和受威胁对象的易损性是控制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基本条件 ,对这两者的分析评价称作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GIS技术支持下的地质灾害风险分析代表着地质灾害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经过多年研究 ,作者开发出了基于商业GIS软件的区域地质灾害风险分析系统 (RiskAnly)。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思路、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 ,并利用此系统对我国全国范围的滑坡灾害进行了危险性分析、区域社会经济易损性分析和最终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丙烯腈单体自由基(CH3)2(CN)C-CH2-(CN)CH两种终止反应过程中各原子态密度变化进行研究.用B3LYP/6-31G(d)基组对反应物、偶合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结构进行优化,计算了各物种的红外频率和各原子的态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偶合中间体a和歧化产物P的化学稳定性较好,丙烯腈单体自由基R和过渡态TS的化学稳定性比较差;各驻点物种的HOMO、LUMO轨道基本是相同原子贡献,且C、N原子贡献程度基本在95%左右;丙烯腈单体自由基R、过渡态TS的HOMO、LUMO相对比较独立,与前线轨道附近的其他能级(HOMO-2、HOMO-1、LUMO+1、LUMO+2)的能量差比较大.  相似文献   
18.
流激振动是衡量水泵水轮机运行稳定性的重要参数.本文基于国内某水泵水轮机发电工况停机暂态过程中的实测顶盖振动信号,分别使用经验模态分解、变分模态分解和希尔伯特变换等方法对其进行时频分析,并获得如下结论.首先,相比经验模态分解,从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希尔伯特时频谱图中能够更为直观地观察到顶盖振动信号的时频信息.其次,时频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三峡右岸机组水力性能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对大型水轮机组稳定性问题的研究成为热点和前沿问题。三峡电站的运行水头变幅大,负荷变幅也大, 机组稳定性问题更为突出,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应用CFD技术对混流式水轮机的内部流场进行模拟分析,对可能影响 水轮机运行性能的若干因素进行研究,可以为改善水轮机的水力稳定性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