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化学   35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六方氮化硼与石墨在形成层间化合物上的差异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量子化学密度泛函B3LYP方法的计算结果,从六方氮化硼(h-BN)与石墨的前线轨道能级和两对离子探针(C^ 和C^-)的作用能所表现出来的在电亲和性上的差异以及金属层间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分析了h-BN不能形成金属层间化合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悉尼大学一年级化学实验在线预习系统为例 ,介绍网上预习和在线测试的思想 ,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统计 ,教师和学生可以准确了解实验难点和预习情况 ,从而有效地利用实验时间 ,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裴蕾  张桂玲  尚岩孙  翠翠  甘甜 《物理化学学报》2016,32(10):2495-2502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和非平衡格林函数的方法对硅桥调控后的聚茂钒体系([V(Cp)2(SiH2n]mn=1(a),n=2(b),n=3(c);m=∞;Cp=环戊二烯基))的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硅桥的增长,V-V的铁磁性耦合变弱而反铁磁性耦合增强。a和b证实为铁磁性基态,而c更倾向为反铁磁性基态。a和b的铁磁性基态中的每个钒原子的磁距为3.0μB,超过钒-苯络合物或者纯聚茂钒体系的3倍。a-c的输运性质同它们的电子结构相一致,导电性变化规律为c > b > a。对于a和b,自旋向下状态的导电性略强于自旋向上状态。a和c都发生了明显的负微分电阻效应而b却没有,这主要是由于两个二茂钒的排列取向不同:a和c(SiH2为奇数)中二茂钒呈V-型取向排列,进而导致了类似于离子键的量子点耦合,而b(SiH2是偶数)中二茂钒是平行-型取向排列,从而导致了类似于共价键的量子点耦合。此外,由于散射区和两个电极之间的不对称耦合,a-c的导电性对电压施加方向较敏感。  相似文献   
14.
氮的四原子簇合物的从头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31G基组水平上,对氮的四原子簇合物:N42+,N4和N24-做了从头算研究.几何优化和振动分析表明:N24+,N4能量最低的构型分别为直线的D∞h结构和平面的D2h结构,N24-则为D4h结构,并将氮与磷的四原子簇合物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张桂玲  冉靓  罗绪强  曾加 《化学通报》2014,77(6):515-520
设计并合成了两个五员瓜环(Q[5])桥联K+和Na+形成的新型配合物[K(H2O)2Na(H2O)Q[5]](ClO4)2·6H2O(1),[KNaH(H2O)4Q[5]]n(ClO4)3n·3nH2O(2)。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结构测定,结果表明,配合物1中Q[5]起着一个双五齿配体的作用,每个端口的5个羰基氧原子分别和钾离子和钠离子配位,形成分子胶囊;配合物2中每个钾离子分别通过与相邻的2个Q[5]端口的相邻一对羰基氧原子配位,使得配合物形成一维链状结构,同时Q[5]还提供1个羰基氧原子与Na+配位,氢键使得配合物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导电高分子材料主要集中在π-共轭的碳链体系和σ-共轭的聚硅烷体系.后来人们在聚合物主链或侧链同时引入π共轭性和σ共轭性的基团,形成σ-π共轭高聚物.这类材料掺杂后电导率能在较宽的范围内变化,从而赋予它们非常独特的光化学和光物理性质,可用作导体与半导体、光导体材料,以及非线性光学材料、光致抗蚀剂、电致发光装置中的发光二级管等,有可能成为方兴未艾的信息技术所必需的集成电子器件或集成光子器件中的关键材料之一.同π共轭和σ共轭体系相类似,σ-π共轭体系也只有在掺杂引入载流子的情况下才能导电.相比之下,对依赖于σ-π共轭体系的导电机理研究很少.例如,实验发现nSix(C=C)y掺杂后电导率先升高到10-3Scm-1后又降低到10-7Scm-1,这种现象在π共轭和σ共轭体系中并没有发现,至今也没有理论和实验解释.这类材料的导电性主要依赖于σ-共轭与π-共轭的组合程度以及它们的内部电子结构,因此开展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是很必要的.本文选用了主链含有30个原子的nSix(C=C)y+进行了理论研究,以期为有目的地组合配置σ-共轭和π-共轭的组合结构开发新型光电功能材料提供理论支持.从能量最低稳定单元出发建立了计算模型并根...  相似文献   
17.
基于问题学习法在仪器分析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结合教学实践 ,介绍了一个利用基于问题学习法进行仪器分析教学的典型教案 ,包括教学目标、问题的提出、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和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相似文献   
18.
PMBP缩2-氨基苯并噻唑席夫碱及其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非水溶剂中合成出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PMBP)缩2-氨基苯并噻唑席夫碱(HL)及其8种稀土元素配合物.由元素分析、络合滴定法和摩尔电导值推测出配合物的组成通式为RE(L)2·2H2O[RE=Eu,Tb,Sm,Dy,La,Nd,Pr,Gd],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谱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表征结果显示:配体在测试条件下以酮式和烯醇式结构共存,配位时酮式可能转化为烯醇式结构按去质子的方式以两分子吡唑啉酮环羟基上的两个O原子和两分子H2O上的两个O原子以及亚胺基和苯并噻唑环上的4个N原子与稀土中心离子成键,配合物的配位数均为8.  相似文献   
19.
4-酰基吡唑啉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配体.其所具有的酮式和烯醇式异构体并存且含有多个配位原子的特性使得该类化合物在与金属离子配位时存在多种配位方式,从而形成单核、同双核、异双核和多核等金属配合物[1-5].  相似文献   
20.
根据MAD-SCC-EHMO法的计算结果,用衡量相对稳定性的三个指标:稳定化能、HOMO-LUMO能隙和重迭集居比较了无机环S2N2与有机环的夹心和半夹心配合物的相对稳定性,并用碎片分子轨道法讨论了S2N2环分子轨道与过渡金属d轨道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配合物的成键情况和电子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