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   14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3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设计了一种基于光学偏置并以有机聚合物PMMA/DRI作为光波导材料的新型Mach-Zehdner调制器。利用有效折射率法(EIM),分析了脊波导的有效折射率随脊波导结构参数变化情况,包括脊宽训、脊高b和芯层厚度d,以及上下包层厚度。采用微带线单电极调制方式结合脊波导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微波和光波的速率匹配。针对优化的结构参数,采用BPM方法进行光场和功率传输的模拟仿真,完成了非等臂Math—Zehnder调制器的结构设计,实现了两臂89.84。的初始相位差,消光比约为27dB。  相似文献   
32.
在 p H10 .9H3 BO3 - H3 PO4- HAc缓冲介质中 ,Ca2 +与 DBC-偶氮胂生成 1∶ 2蓝色络合物 ,最大吸收波长位于 6 2 0 nm处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62 4nm=1.86× 10 4L· mol-1· cm-1,钙量在 0— 1.4μg/ m 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本法用于水样中钙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3.
在2 mol/L HCl介质中,Ce(Ⅲ),Eu(Ⅲ),Y(Ⅲ)与DBC-偶氮氯膦形成的络合物吸附到201×7型强碱性苯乙烯阴离子树脂上。最大吸收波长Ce(Ⅲ)络合物为648 nm,Eu(Ⅲ)络合物为650 nm,Y(Ⅲ)络合物为650 nm。Ce(Ⅲ)络合物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ε48 nm=9.6×104L.mol-1.cm-1,Eu(Ⅲ)络合物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ε50 nm=1.51×105L.mol-1.cm-1,Y(Ⅲ)络合物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ε50 nm=5.6×104L.mol-1.cm-1。固相光度法测定Ce(Ⅲ),Eu(Ⅲ),Y(Ⅲ)质量浓度在0~0.48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值呈良好线性关系。该法可用于分子筛中Ce的测定。  相似文献   
34.
在 0 18~ 1 0 8mol·L- 1H2 SO4 介质中 ,Ce(Ⅳ )对DBC 偶氮胂具有褪色作用 ,该褪色反应表现摩尔吸光系数为ε530nm=1 0 3× 10 4mol- 1·L- 1·cm- 1,Ce(Ⅳ )量在 1 2~ 12 0 μg·mL- 1范围内与有色溶液吸光度减少值呈线性关系 ,遵守比尔定律 ,研究了 36种共存离子的影响。方法已用于测定水样中的痕量铈 ,结果令人满意。本法具有准确度高 ,选择性好 ,操作简便快速的优点。本文提出了褪色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35.
在含10 % (φ)丙酮的0.10mol/LNa2HPO4 底液中 ,可获得灵敏的靛玉红还原峰 ,峰电位为 -0.600V(vsAg/AgCl)。峰电流与靛玉红的浓度在3.8×10-8 ~2.6×10-6 mol/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2.1×10-9mol/L。该文还初步探讨了靛玉红的电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36.
张晓霞  潘炜 《光子学报》2000,29(7):651-653
根据光增益与载流子密度的对数关系,通过适应于多量子阱激光器的速率方程的直接模拟分析,得到了注入电流、阱数和腔长对多量子阱激光器的激射阈值、开关延迟时间、弛豫振荡频率和光输出等参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运用相图确立了在瞬态过程中,载流子数密度和光子数密度之间的转化过程.从而为改善量子阱激光器的高频调制特性以及优化设计器件结构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7.
邢子彬  张晓霞 《计算物理》2007,24(1):99-104
阐述了三维波导结构的FD-BPM原理,并用FD-BPM法模拟了波长为1.54μm和0.98μm的高斯光束在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光波导内光场分布.与沟道光波导相比,掩埋型光波导内的泵浦光和信号光的散射都非常小,光场分布非常均匀.研究结果表明,掩埋型光波导是制作Er3+-Yb3+共掺磷酸盐玻璃光波导激光器和放大器的理想波导.  相似文献   
38.
采用共沉淀法制得镁铝物质的量比为0、0.2、0.5、1.0的MgO-Al2O3载体,采用浸渍法负载活性组分钼,进行预硫化分别制得Mo/M-A0-S、Mo/M-A0.2-S、Mo/M-A0.5-S和Mo/M-A1.0-S催化剂。使用固定床实验装置评价了其催化转化焦炉煤气中COS加氢的性能,采用X光电子能谱和拉曼光谱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及Mo物种的存在形式进行了分析,将分析结果与镁铝物质的量比进行了关联,探讨了镁铝物质的量比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镁铝物质的量比可依次调变MgO-Al2O3载体的物化结构、预硫化前样品中钼的分散及其与载体间相互作用以及催化剂中MoS2活性相的数量和堆叠方式,进而调控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控制镁铝物质的量比符合MgAl2O4中镁铝化学计量比0.5时,最有利于生成MgAl2O4  相似文献   
39.
采用乙二胺四乙酸-柠檬酸联合溶胶凝胶法合成了B位掺镁的简单钙钛矿纯相样品LaMn1-xMgxO3(x=0~0.50). Mg在钙钛矿B位的掺杂和调节Mn3+/Mn4+的摩尔比强烈地影响样品的磁性行为. x≤0.08时, 样品低温下表现弱的铁磁性; x≥0.18时, 随着Mg掺杂引入的Mn4+离子间的反铁磁性超交换作用与Mn3+-Mn4+离子间的铁磁性双交换作用使样品在低温下呈现自旋玻璃态. 随着Mg2+掺杂量的增加, 样品的磁有序温度与自旋凝固温度单调降低.  相似文献   
40.
纳米钙钛矿LaxSr1-xCoO3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和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乳液法和自燃烧法制备Sr掺杂的LaCoO3钙钛矿氧化物的陶瓷粉末,并对该钙钛矿氧化物结构进行了XRD,IR,及ICP-AES表征,从而将微乳液法与自燃烧法进行了对比,并研究了起始原料配比对产物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煅烧条件等一定的条件下采用适宜的原料配比,可制得平均粒径为12—20nm且粒径分布较均匀的LaxSr1-xCoO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