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化学   28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3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取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含有羟端基和不含羟端基的两种线性联苯型聚醚醚酮(PEDEK)齐聚物,并采用MS,1HNMR,ICP,IR,DSC和WAXD等方法对齐聚物进行表征.研究发现,含羟端基的齐聚物因分子间存在氢键,其X射线衍射峰峰位和峰形与聚合物十分相似,而不含羟端基齐聚物的X射线衍射峰与聚合物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52.
含联苯结构环氧树脂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对含联苯结构环氧树脂(TMBP)/4,4′-二氨基二苯砜(DDS)固化体系的固化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并用Kissinger和Ozawa方法分别求得体系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ΔE为69.7和74.2kJ/mol,根据Crane理论计算得到该体系的固化反应级数n=0.89及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频率因子A,确定了使用DDS作为固化剂的固化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53.
李昂  张春玲  孙国恩  牟建新 《化学进展》2012,24(7):1309-1323
近20年来,聚倍半硅氧烷金属配合物(POMSS)的合成、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应用,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其所包含的配位元素的种类几乎遍布整个元素周期表,并被广泛地应用于催化剂领域和其他功能材料领域。本文根据配位元素的特点对POMSS配合物进行了分类,并对其合成方法、发展及应用情况做了简单总结,最后对POMSS未来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4.
采用水解缩合方法制备了八乙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OVPOSS), 并将其引入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自凝树脂中, 得到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塑料球压痕硬度计、高温高速摩擦磨损测试仪和悬臂梁冲击实验等对其形貌和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OVPOSS以晶体状态存在于PMMA树脂中. 通过DSC热性能曲线、FOX方程和Gordon-Talyor方程曲线发现, 当POSS含量较高时, PMMA-POSS杂化体系能够发生相分离, 对杂化材料的机械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在传统的RC串联电路稳态特性实验基础上,结合电磁学理论课程,提出包含二阶RC滤波电路的稳态特性实验方案设计,对比分析了一阶二阶RC滤波电路的幅频和相频特性.本实验对学生深入理解滤波原理,掌握基尔霍夫方程组等交流电路相关知识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56.
第15届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试题为"液体中的超声速度".本文全面地介绍了试题内容并且详细给出了解答.  相似文献   
57.
儿童全血微量元素的年龄分布特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析了 7岁以下儿童全血微量元素水平 ,以发现不同年龄组常见的全血微量元素含量异常的特点。利用SPSS1 1 0统计软件包 ,共分析了 2 1 48名儿童的全血锌、铁、铜、钙、锰及铅含量。结果显示 ,广州市儿童微量元素异常的发生情况依次为轻 中度的铅中毒 ( 4 7 49% )、锌缺乏( 9 64% )及钙缺乏 ( 1 49% )。 2岁组~ 3岁组及 5岁组~ 7岁组间各种微量元素的变化幅度较大 ,但各年龄组间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提示影响我市 7岁以下儿童身体健康的全血微量元素水平异常主要为铅中毒和锌缺乏 ,其次为钙和锰水平低下  相似文献   
58.
张春玲  刘文武 《物理学报》2018,67(16):160302-160302
作为量子信息处理的载体,量子纠缠态一直以来都是量子信息领域的研究热点.相比于低维纠缠态,高维纠缠态使得量子通信具有更快的传输速度、更强的安全性、更高的噪声容忍阈值等特点.另外,绝热技术因其对实验参数起伏不敏感而被广泛应用于纠缠态的制备,然而绝热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演化时间,因此绝热捷径应运而生.本文提出了一种采用无跃迁量子驱动构建绝热捷径实现快速制备两个原子的四维纠缠态的理论方案,该系统中的两个原子分别被囚禁在两个由光纤连接的双模腔中.为了获得一个技术上可操作的物理系统,本方案采用能级失谐设计出一个可精确驱动系统沿着某一个系统的瞬时本征态演化的哈密顿.该方案所采用的无跃迁量子驱动构建绝热捷径不仅大大缩短了演化时间,而且在实验上也比较容易实现.本文还数值模拟了消相干因素对四维纠缠态保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只要脉冲参数选取在一定范围内,光纤耗散、腔场耗散和原子自发辐射等不利因素都会被大大抑制.  相似文献   
59.
合成了新显色试剂7-[6-甲氧基-(2-苯并噻唑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该试剂在弱酸性(pH5.0)条件下,在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时,与钴形成紫红色的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λ_(max)=56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17×10~4L·mol~(-1)·cm~(-1).钴含量在0~8μg/10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应用拟定的方法测定了维生素B~(12)等试样中的钴,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0.
稀土掺杂上转换(upconversion,UC)发光材料是一种把两个或多个长波长、低能量的近红外光子转换成一个短波长、高能量的可见或紫外光子的发光材料。由于其锐线发射、长寿命和无背底荧光等特性,在生物成像、检测与治疗、太阳能电池、药物输送和光催化等诸多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目前,NaYF4∶Yb^3+/Er^3+微/纳晶体是公认的最重要的上转换发光材料之一,其相关的上转换发光机理、制备方法、光谱调制以及实际应用方面均已被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荧光效率低这一严重问题一直制约着上转换发光材料实际应用的进程。另外,关于单颗粒上转换NaYF4∶Yb^3+/Er^3+微/纳晶体中荧光的产生、输运和耦合特性还不清楚。一维微/纳材料作为一种二维受限体系,为研究电子和光子的输运特性提供了一个理想模型。通过柠檬酸钠辅助的水热法合成了长径比可控的一维NaYF4∶Yb^3+/Er^3+微米棒和一维NaYF4∶Yb^3+/Er^3+@NaYF4∶Yb^3+/Tm^3+核-壳棒结构。采用激光共聚焦激发系统,在单颗粒一维NaYF4∶Yb^3+/Er^3+微米棒中,通过控制棒的长径比、激发方式和制备特殊的核-壳结构等方式,研究了荧光的产生和同步荧光图案,揭示了在一维棒结构中荧光光线的输运模式为:垂直于棒轴方向的荧光沿棒横截面的戒指形谐振腔趋肤传播和近似沿棒轴方向的荧光在棒介质中反复全反射以波导方式输运至棒端后靶向输出;在NaYF4∶Yb^3+/Er^3+@NaYF4∶Yb^3+/Tm^3+核-壳一维棒结构中,在单一波长激发下,获得了源自单颗粒的Tm^3+的蓝色和Er^3+绿色特征发射。采用点激发方式激发一维核-壳微米棒样品一端时,呈强烈蓝色荧光空间不对称的哑铃状分布,且中间出现了微弱绿色荧光,构筑出单颗粒单一波长激发下的局域色彩调制发射,并为微量稀土发光中心局域掺杂的检测提供了一种途径。在波导激发和点激发方式下,在对单颗粒一维NaYF4∶Yb^3+/Er^3+和NaYF4∶Yb^3+/Er^3+@NaYF4∶Yb^3+/Tm^3+核-壳微米棒的荧光产生和输运的调制中,实现了对离子荧光发射颜色的控制,并揭示了荧光在一维棒中传输耦合过程中,沿棒长模式荧光比沿径向模式荧光更容易传输耦合。该研究的一维棒荧光的输运和耦合特性,暗示了其在光子耦合器件、上转换波导激光以及荧光成像方面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