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6篇
化学   115篇
物理学   5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方酸染料由于其吸收光谱往往呈尖锐的窄峰和具有很大的克分子消光系数(logε>5),同时具有好的热稳定性,可被用于吸收指定波长的激光,具有非常好的选择性.随着激光技术的迅猛发展,实现对激光威胁的防护已成为发展综合防护系统的关键技术需求.本课题从制备新型吸收型激光防护染料入手,设计合成了对532nm激光有高选择性和强吸收的具有不同取代基的方酸染料并研究其在特种树脂中、膜中和溶液中的吸光行为,为制造适合我国激光防护装具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42.
由于纳米材料技术和有机-无机复合材料技术的引入,染料敏化纳晶TiO2薄膜光电化学太阳能电池以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并以低价,清洁,稳定性好,性能优异等特点而成为一种大有应用前景的新型太阳能电池.其中,光诱导电子转移、能量传递是发挥其光电转换功能的关键过程.本论文围绕反胶束中纳米CdS的制备和表征及界面电荷转移、联吡啶钌的光物理性质和光电转换性质等进行了研究,得到的结论如下.  相似文献   
43.
本论文分别利用荧光光谱、电子自旋共振(ESR)和时间分辨电子自旋共振(TR-ESR)技术研究了化合物的激发态猝灭机理.  相似文献   
44.
对苯撑乙烯低聚物光氧化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种对苯撑乙烯低聚物的光氧化降解反应表明,给电子基团能促进其光氧化降解,而吸电子基团却能提高它们的光稳定性,这为用分子修饰的方法提高对苯撑乙烯类发光材料的稳定性提供了理论基础。在自敏化和染料敏化的光氧化降解反应中,五种低聚物的降解速率顺序完全一致,意味着单线态氧(1O2)是其光氧化降解反应过程中的主要中间体,ESR自旋捕获实验进一步证实了上述诊断。  相似文献   
45.
TiO2的联吡啶-钌化合物敏化及电子转移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飞秒时间分辨的泵浦一探测方法对两种联吡啶-钌化合物[3,3'-(LL)]_2Ru(NCS)_2和[4,4'-(LL)]_2Ru(NCS)_2敏化体系的光吸收、电子注入(injection)及电子-空穴复合(recombination)动力学过程作了研究.提出了一个简单有效的计算模型,通过计算拟合得出两种敏化体系的电子注入均在50fs内完成。最后还对光电流谱作了研究,对影响光电转换效率(incidentphoton-to-currentef-ficiency(IPCE))的各种因素作了讨论.结果对太阳光的电能转换和太阳能电池的制作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6.
竹红菌甲素与血红蛋白相互作用光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竹红菌甲素与血红蛋白相互作用光谱;马心血红蛋白;竹红菌甲素;相互作用;UV-Vis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荧光猝灭动力学常数  相似文献   
47.
有机电致发光空穴传输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有机空穴传输材料的成膜性及其薄膜的热稳定性对于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效率和寿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按材料所含主体结构单元的不同,将有机空穴传输材料分为三类,从提高材料的成膜性及其热稳定性出发,详细介绍了近年来有机空穴传输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8.
复合,多孔PVDF-HFP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溶剂/非溶剂方法—即相转移法制得PVDF_HFP微孔膜,比较了DMC,DEC和PC等3种增塑剂的制孔作用.结果表明:DEC最好,DMC次之,而PC效果最差.聚合物的导电率为1.86×10-3Sm-1(LiPF6_1mol/L;EC/DMC:1/1wt).  相似文献   
49.
基于新型有机红色材料的薄膜电致发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一种名为N,N双[4[2(4二氰甲烯基6甲基)4H吡喃2基]乙烯基]苯基苯胺的新型有机红色材料(BDCM)进行了薄膜发光行为的研究.此材料的一个三苯胺(给电子基)和两个二氰甲烯吡喃(受电子基)所形成的较好空间位阻和强荧光发射能力,使得其固体薄膜具有很高的红色荧光量子产率.所构成的ITO/CuPc/DPPP/BDCM/Mg:Ag红色薄膜电致发光器件在外加电压为19V时亮度达到582cd/m2.且此器件的发光颜色不随外加电流密度的改变而变化,表明此材料有很好的电子传输和红色发射性能  相似文献   
50.
利用β-环糊精包裹方酸类化合物(SQ),很好地改善了SQ在纯水体系中的溶解度.包合物中SQ的两个苯环分别嵌入到两个不同的β-环糊精的空腔内,而中间的四元环裸露在外边.方酸类化合物在近红外区强而窄的吸收以及它们对氰化物特有的敏感性使它们成为理想的氰根离子的传感器.β-环糊精的包裹作用使不溶入水的SQ能够直接在纯水体系中选择性识别氰根离子而不需要任何化学修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