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6篇
化学   115篇
物理学   5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1.
芘衍生物发光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正林  张宝文  曹怡 《化学学报》1997,55(5):423-429
本工作合成了新型的芘衍生物-芘基查尔酮(PD), 研究了其在溶液及胶束中的稳态光物理行为。结果表明: 即使在较低浓度条件下, PD分子间也容易生成基态电荷转移配合物(Inter-CT), 其荧光光谱表现为芘单体荧光、分子内电荷转移态(Intra-CT)荧光以及Inter-CT荧光, 并且具有较好的溶致变色效应、浓度效应以及温度效应, 是一良好的探针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2.
利用LB (Langmuir-Blodgett)技术将含不同链长的卟啉化合物(C4Py, C6Py和C8Py)单层膜转移到ITO (indium-tin oxide)导电玻璃上, 发现其具有良好的光电转换性质. 卟啉化合物修饰后的紫外吸收光谱与光电流工作谱重叠, 表明卟啉化合物起到了敏化光电流产生的效果; 而且电子给体、电子受体和偏压对其敏化效果的实验结果表明: 光诱导电子转移是产生光电响应的主要原因. 而且, 这三个卟啉化合物的光电响应性质与碳链长度相关, 其中含有六个碳链的C6Py表现出最佳的光电转化效果.  相似文献   
113.
利用自旋捕获 电子顺磁共振技术研究证实了二氢吡喃 (DHP)在乙腈、四氯化碳和正己烷溶剂中 9,10 二氰基蒽 (DCA)或四苯基卟啉 (TPP)敏化的光氧化反应机理 .实验证实 ,在四氯化碳中 ,DCA敏化光氧化反应中的单重态氧 ( 1O2 )反应来自DCA的激发三重态 ,而在乙腈中 ,所发生的单重态氧反应来自超氧负离子基 (O-·2 )与反应底物正离子自由基 (D ·)的电荷重组 (CR) ;TPP敏化光氧化反应 ,在乙腈中有O-·2 的反应 ,它来自单重态氧与底物 (D)的电子转移电荷分离 (CS) ;在反应过程中存在着CR与CS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14.
本文主要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SR)自旋捕获技术研究9,10 二氰基蒽(DCA)敏化α-蒎烯(αP),β-蒎烯(βP)光氧化反应.提供了在乙腈中α-蒎烯和β-蒎烯的光氧化反应过程中存在超氧负离子基(O2-)和单重态氧(1O2)的直接证据;在四氯化碳溶剂中只捕获到1O2;在正己烷中没有捕获到O2-1O2.ESR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在乙腈中光敏氧化反应的1O2可能来自O2-和反应底物α、β-蒎烯正离子自由基之间的电荷复合(CR).  相似文献   
115.
有机电致发光红色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机金属配合物、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稠环芳香类化合物以及齐聚物等几类有机电致发光红色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它们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并对有机电致发光红色发光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6.
水溶液中降冰片二烯衍生物敏化光异构化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水溶液中双环[2.2.1]-2,5-庚二烯-2,3-二羧酸在吖啶黄(AY)和吖啶橙(AO)的敏化作用下的光诱导价键异构化反应。量子效率分别为0.33(AY)和0.31(AO).采用安全廉价的水为反应介质,通过荧光猝灭和热力学讨论提出了电子转移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17.
张宝文  陈建新  曹怡 《化学学报》1989,47(5):502-505
本文选用了trans, trans-1,4-二苯基-1,3-丁二烯(DPB)分别与单重量态氧(^1O2)敏化剂亚甲基蓝(MB)或贫电子敏化剂9,10-二氰基蒽(DCA)共同吸附在硅胶表面上, 通过其光敏氧化反应来比较DPB吸附在硅胶表面与DPB在溶液中反应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8.
从分子水平进行电子转移,电荷分离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是自然界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也是现代高新技术中的一个关键问题。近年来分子内含电子给体与电子受体的D-A化合物一直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这些化合物能发生光致分子内电子转移,使其激发态分子的偶极矩远大于基态,它们的发射光谱对介质的粘度及极性十分敏感,随分子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展现出特有的光电性质,可利用作为非线性光学材料、光电转换材料以及荧光探针等。  相似文献   
119.
本文合成了对-二氰基乙烯基-N,N-甲基、十六烷基苯胺(DCMCA),研究了它在正己烷-丙酮混合溶剂中的光谱行为,测定了DCMCA-丙酮生成的1:1络合平衡常数为0.5249;对照对-二氰基乙烯基-N,N-二甲基苯胺(DCDMA),研究了DCMCA在二甲基亚砜-水(DMSO-H2O)体系中的簇集作用及簇集体内光物理及光化学过程。  相似文献   
120.
本文设计合成了金刚烷修饰的竹红菌乙素衍生物,利用环糊精聚合物与金刚烷基团间的包结作用制备了基于竹红菌乙素的水溶性光敏体系,并通过顺磁共振技术研究了该光敏体系的活性氧产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