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60篇
  免费   1993篇
  国内免费   2726篇
化学   4439篇
晶体学   174篇
力学   636篇
综合类   336篇
数学   1481篇
物理学   4213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282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230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238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252篇
  2014年   454篇
  2013年   314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327篇
  2010年   344篇
  2009年   401篇
  2008年   403篇
  2007年   375篇
  2006年   449篇
  2005年   418篇
  2004年   382篇
  2003年   344篇
  2002年   283篇
  2001年   310篇
  2000年   302篇
  1999年   347篇
  1998年   300篇
  1997年   340篇
  1996年   273篇
  1995年   295篇
  1994年   272篇
  1993年   271篇
  1992年   261篇
  1991年   260篇
  1990年   193篇
  1989年   168篇
  1988年   100篇
  1987年   84篇
  1986年   94篇
  1985年   78篇
  1984年   87篇
  1983年   74篇
  1982年   62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11篇
  1965年   9篇
  1958年   9篇
  195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张平正   《数学学报》2008,51(1):165-170
本文讨论一类非线性Schrdinger方程-ε~2△v+V(z)v=K(x)v~p,x∈R~N,v∈W~(1,2)(R~N),v(x)>0,势函数V(x)有正下界和在无穷远处为零两种情形.通过强最大值原理我们证明方程的基态解关于充分小的ε>0一致集中.  相似文献   
922.
整体式 Cu-ZSM-5 催化剂上 NH3 选择性催化还原 NO 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 Cu 含量的 Cu-ZSM-5 催化剂, 并用于 NH3 选择性催化还原 (SCR)NO 反应. 结果表明, 当 Cu 含量为 8%时, Cu-ZSM-5 催化剂的活性最高; 当空速为 30 000 h–1. , 在 198~440 oC 反应时 NO 转化率均高于 80%, 最高可达 97%, 且空速的影响较小. 经快速水热老化后, 该催化剂活性明显优于商用 V 基催化剂. H2O 和 SO2 对 Cu-ZSM-5 催化剂的 SCR 活性有所影响, 但可明显恢复. X 射线衍射和 NH3 程序升温脱附结果表明, 当 Cu-ZSM-5 中 Cu 含量为 8% 时, 进入 ZSM-5 中阳离子位的 Cu 较多, 催化剂的活性较高, 且其表面具有较多的酸中心和酸量, 从而有利于 SCR 反应.  相似文献   
923.
采用溶胶-凝胶法,将聚(苯乙烯-co-丙烯酸)(PSA)膜材料和氯化镁的复合物包覆在以硅胶为载体的TiCl3催化剂上,负载TiCl4后制得Ziegler-Natta复合催化剂.采用红外光谱、激光粒度仪和扫描电镜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复合催化剂呈核壳结构.同时,考察了复合催化剂中膜的厚度和反应中的氢气含量对催化剂的聚合活性和聚乙烯性能的影响,实验发现,膜厚约为3μm的核壳结构复合催化剂活性良好,其具有带诱导期的平稳型动力学曲线;膜厚1.5μm的复合催化剂的活性接近于实验所用的以硅胶为载体的TiCl3催化剂,且其具有相似的衰减型动力学曲线.研究同时表明,不同的膜厚能够调节复合催化剂的氢调性能及所得聚乙烯的分子量分布.  相似文献   
924.
针对传统光谱仪体积大、成本高、检测速度慢、需样品前处理等不足,提出了利用数字微镜面阵(DMD)实现光谱谱面分割分时选通的近红外光谱仪光学系统.首先,对比传统光路介绍单探测器微型光谱仪系统测量原理;然后结合DMD特性提出光路方案,根据几何光学原理进行初步光学元件选型和光路结构设计,利用ZEMAX光学软件对光路进行仿真,确...  相似文献   
925.
将激光频率锁定于合适的参考频率,可以有效地抑制激光器的频率起伏。本文采用铷原子D2线超精细跃迁线的饱和吸收光谱和偏振光谱分别获得鉴频曲线,通过电子伺服系统将频率校正信号负反馈到780 nm光栅外腔反馈半导体激光器外腔的压电陶瓷上的方法对激光器进行稳频。介绍了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案。与激光器自由运转300s时激光器典型的频率起伏约6.6 MHz相比,采用饱和吸收光谱和偏振光谱进行稳频,运转300 s时激光器典型的残余频率起伏分别约为1.5 MHz和0.6 MHz。分析表明,饱和吸收光谱稳频采用了相敏检波技术,需要对激光器进行频率调制,带来了额外的频率噪声,而偏振光谱稳频则是一种完全无频率调制的稳频方案。  相似文献   
926.
郭佳  朱毅  张渊明  李明玉  杨骏 《光谱实验室》2011,28(3):1480-1482
采用水热法,无需添加剂,在180℃通过调控pH值制备了不同结构和形貌的BiVO4可见光催化剂。利用XRD、SEM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水热反应液pH值对BiVO4的晶相与形貌均有很大影响,pH为4时制备的片状BiVO4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最高(4h达91.79%)。  相似文献   
927.
以ZSM-5为原料,采用浸渍法将其交换成HZSM-5,以HZSM-5为催化剂,对以冰乙酸和正戊醇为原料合成乙酸戊酯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以1.0m ol/L硫酸浸渍后的ZSM-5催化活性最高,当醇酸摩尔比为1.1∶1,催化剂用量为0.4g,反应时间为90m in,反应温度为125—135℃,酯化率可达82.5%。  相似文献   
928.
本文介绍分别采用双共振光抽运(DROP)和光学双共振(OODR)光谱技术获得铷原子激发态5P_3/2-4D_3/2 (4D_5/2)之间的超精细跃迁光谱.与传统的OODR光谱相比,DROP光谱在信噪比、线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当1 529 nm光栅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的频率采用DROP光谱锁定于~87Rb原子的5P_3/2(F'=3) -4D_3/2(F"=3)超精细跃迁线时,300 s内典型的残余频率起伏为~0.65 MHz;明显优于采用OODR光谱锁频的结果(300 s内典型的残余频率起伏为~1.8 MHz).  相似文献   
929.
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MPECVD)法,在经处理的单晶硅衬底上沉积了纳米非晶碳薄膜.通过Raman、SEM、XRD表征,研究了催化剂对纳米非晶碳膜的生长速率及场发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制备纳米非晶碳膜时使用FeC13,作为催化剂可大幅提高其生长速率.在相同的制备条件下,与未加FeCl3催化剂制备的纳米非...  相似文献   
930.
 提出了一种用于偏馈抛物柱面反射天线的功分喇叭。由于改善了口面上的电磁分布,该功分喇叭可以让馈源阵列的栅瓣电平抑制到-28 dB。用FEKO进行仿真发现,与传统用角锥喇叭阵列作为馈源的抛物柱面反射天线相比,使用功分喇叭直线阵列可以使空间功率合成天线的效率从68%提高到80%,同时天线的增益也能增加0.7 d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