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40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45篇
物理学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恩诺沙星与脱氧核糖核酸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在生理条件下(pH=7.4)对恩诺沙星(ENR)与小牛胸腺脱氧核糖核酸(ct-DNA)的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证实了恩诺沙星通过嵌插方式和静电结合方式与DNA发生相互作用。实验表明,DNA能猝灭恩诺沙星的内源性荧光,DNA与恩诺沙星的相互作用为静态猝灭过程,其结合常数为2.73×105L.mol-1,结合位点数为1.12。  相似文献   
22.
茶叶中多种元素的ICP-AES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同时测定了茶叶中的磷、锰、钙、镁、铝、铁、钾、锌、钴、镍、铅、铜、钒、锶的含量。采用元素间干扰系数法校正元素之间的光谱干扰。回收率在86%~108%,RSD为0.6%~9.5%,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3.
农药异丙威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理酸度条件下,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异丙威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表明:DNA对异丙威的荧光有明显的猝灭作用,属于静态猝灭方式;K4[Fe(CN)6]猝灭试验发现DNA对异丙威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离子强度的改变对异丙威和异丙威-DNA体系的荧光均无明显影响;异丙威的加入使DNA的熔点升高,并且异丙威能够竞争置换EB与DNA的结合位点。上述实验也表明,异丙威以嵌插方式作用于DNA的结合位点,有可能通过形成DNA加合物的形式造成DNA损伤,从而最终导致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24.
The self-focusing phenomenon of partially coherent beams(PCBs) was simulated using the complex screen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split-step Fourier method to solve the nonlinear Schr?dinger equation. Considering the propagation of Gaussian Schell-model beams in a nonlinear medium as an example, the suppression effects of intensity, propagation distance, and spatial coherence on small-scale self-focusing were demonstrated. Simulations of overall and small-scale selffocusing using this method were c...  相似文献   
25.
应用多种光谱法结合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白杨素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及抑制机制。结果表明白杨素以竞争方式可逆地抑制胰脂肪酶活性,IC50值为(8.21±0.02)×10-4 mol L-1。白杨素与胰脂肪酶在氢键和疏水作用力驱动下形成了基态复合物并通过静态方式猝灭胰脂肪酶的内源荧光,其结合常数为104 L mol-1数量级,白杨素在胰脂肪酶上的结合位点更接近色氨酸残基。圆二色谱分析表明,白杨素与胰脂肪酶的结合使胰脂肪酶的结构变得更加紧密。分子对接显示白杨素与胰脂肪酶活性中心的氨基酸残基Glu188、Pro194、Gln220、Thr221、Val322、Ser323发生相互作用。白杨素抑制胰脂肪酶的机制可能是由于白杨素与活性中心的一些氨基酸残基发生相互作用,导致酶结构变得紧密,阻止了底物进入活性中心而避免其被氧化,从而降低了胰脂肪酶的催化效率。该研究对于白杨素作为胰脂肪酶新型抑制剂及抗肥胖营养素的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6.
应用偏最小二乘(PLS)算法对同步荧光光谱严重重叠的诺氟沙星、盐酸洛美沙星和乳酸左氧氟沙星药物三组分混合体系进行波谱解析,建立了该混合体系含量同时测定的新方法。在pH 2.87 B-R缓冲溶液中,波长差Δλ=190 nm 时,诺氟沙星、盐酸洛美沙星和乳酸左氧氟沙星的测量线性范围分别为0.016~0.40 μg·mL-1,0.01~0.336 μg·mL-1和0.01~0.336 μg·mL-1;检出限分别为0.012 6,0.006和0.007 2 μg·mL-1。采用PLS法结合同步荧光法对鳗鱼样品进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7.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的铬变酸单偶氮类显色剂:3[(2—羧基—4—溴苯)偶氮]4,5—二羟基—2,7—萘二磺酸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铝的条件。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在波长59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3.1×10~4。酸度范围为PH4.37~5.20。大量的金属离子:Ca、Mg、Fe(Ⅱ)、Ni、Mn、Pb、Si不干扰测定  相似文献   
28.
山姜素与脱氧核糖核酸的相互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荧光光谱法及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生理条件下(pH 7.4)山姜素(ALP)与DNA分子之间的相互识别。考察了不同温度下(25,32和39 ℃),DNA对山姜素荧光猝灭情况。实验发现, DNA能猝灭山姜素的内源性荧光,随着温度的升高,荧光猝灭常数KSV逐渐减小(KSV分别为3.288×103, 2.923×103和2.467×103 L·mol-1),并且DNA对山姜素的猝灭速率常数Kq要大于药物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最大扩散所控制的碰撞猝灭常数,得出DNA对山姜素的荧光猝灭是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DNA与山姜素相互作用紫外-可见光谱显示,DNA不能使得山姜素的吸收峰发生减色效应和红移现象,而山姜素也不能使溴化乙锭-DNA体系的荧光强度及最大荧光峰位置发生变化,即山姜素不和溴化乙锭竞争与DNA的结合位点。DNA热变性实验发现,解链DNA对山姜素的荧光猝灭程度要大于正常DNA的猝灭程度,由此推断山姜素与DNA不存在嵌插作用。同时,I-离子效应和盐效应表明,山姜素与DNA之间主要以沟槽模式相结合。  相似文献   
29.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胺硫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行为.研究表明,水胺硫磷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用Stern-Volmer和 Lineweaver-Burk方程分别处理试验数据,发现水胺硫磷与BSA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复合物,属于静态荧光猝灭,且发生了分子内的非辐射能量转移,其结合常数为4.06×104 L·mol-1.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水胺硫磷与BSA结合时其供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为2.27 nm,能量转移效率为0.114.金属离子 Ca2 、Fe3 、Zn2 、Cu2 的存在,会影响水胺硫磷与BSA的结合常数.  相似文献   
30.
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橙皮苷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荧光猝灭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特征。证实了橙皮苷与牛血清白蛋白间的相互作用为单一的动态猝灭过程,求出了不同温度下的猝灭常数。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橙皮苷在蛋白质中的结合位置与212位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为3.29 nm。由求得的热力学参数,证明了橙皮苷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用三维荧光光谱及同步荧光光谱技术探讨了橙皮苷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