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化学   17篇
力学   2篇
数学   13篇
物理学   4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51.
The ultraviolet (UV) photodissociation of jet-cooled 1-pentyl radical is investigated in the wavelength region of 236-254 nm using the high-n Rydberg-atom time-of-flight (HRTOF) technique. The H-atom photofragment yield spectrum of the 1-pentyl radical shows a broad UV absorption feature peaking near 245 nm, similar to the 2pz→3s absorption bands of ethyl and n-propyl. The center-of-mass translational energy distribution, P(ET), of the H+C5H10 product channel is bimodal, with a slow peak at~5 kcal/mol and a fast peak at~50 kcal/mol. The fraction of the average translational energy release in the total available energy, 〈fT〉, is 0.30, with those of the slow and fast components being 0.13 and 0.58, respectively. The slow component has an isotropic product angular distribution, while the fast component is anisotropic with an anisotropy parameter~0.4. The bimodal translational energy and angular distributions of the H+C5H10 products indicate two H-atom elimination channels in the photodissociation of 1-pentyl:(i) a direct, prompt dissociation from the electronic excited state and/or the repulsive part of the ground electronic state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 and (ii) a unimolecular dissociation of internally hot radical in the ground electronic state after internal conversion from the electronic excited state.  相似文献   
52.
微通道板选通X射线纳秒分幅相机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设计并研制了一种新的微通道板选通X射线纳秒分幅相机,相机系统由带有行波选通微带光电阴极的近贴聚焦分幅变像管、电控单元、针孔安装和调节系统及真空系统组成.电控单元提供相机上作需要的直流电压和脉冲开关电雎.输出图像山采用光纤面板耦合到荧光屏的CCD相机读出.采用厚50 mm的Au作为变像管光电阴极,相机谱响应范围0.1~10 keV.可获得八幅分幅图像,每幅曝光时间1 ns,2 ns和5.0 ns三档可调,像幅时间间隔分2 ns、5 ns和10 ns 三档可调.相机动态空间分辨力优于18 lp/mm,触发晃动小于100 ps,时间抖动小于5%.并可实现远距离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对相机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实验标定及应用现场所获得的实验结果均表明,相机上作性能稳定,具有几何畸变小、动态范围大等特点,满足 Z-箍缩实验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53.
大动态范围长狭缝条纹相机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满足ICF实验等离子体诊断需要,研制了一种大动态范围长狭缝软X射线条纹相机系统。该系统在保证30 mm的长狭缝的情况下,通过设计一种短聚焦区高压电子光学系统大大缩短电子的渡越时间、提高阳极工作电压至16.5 kV、弃用MCP内增强器、采用光纤面板耦合和使用制冷CCD等一系列措施,达到改善扫描变像管条纹相机动态范围的目的,同时保证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力。动态测试表明,该系统动态空间分辨力为15 lp/mm,时间分辨力优于31 ps,动态范围大于922。  相似文献   
54.
ECR-PECVD制备SiO2薄膜中衬底射频偏压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电子回旋共振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ECR-PECVD)技术在单晶衬底上制备了SiO2薄膜,研究了射频偏压对薄膜特性的影响。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线光谱(FTIR)、原子力显镜(AFM)和扫描隧道显微镜(STM)三维形貌图测量等手段,对成膜特性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射频偏压的参数来控制离子轰击能量,对ECR-PECVD成膜的内应力、溅射现象、微观结构和化学计量均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利用三种方法合成偏诺皂甙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种重要的糖苷化方法, 合成了6个偏诺皂甙类化合物(7~12). 在三种合成方法中, 分别选择了单糖及二糖的卤苷供体、三氯亚胺酯供体及硫苷供体(1~6)以考察它们与受体偏诺皂甙元的反应结果. 利用偏诺皂甙元在3位和17位羟基上的位阻差异, 使偏诺皂甙元17位羟基在不被保护的情况下与每种糖供体只在其3位羟基发生选择性反应.  相似文献   
56.
在转速为1 500~7 000 r/min、比压为1.1~3.9 MPa条件下,以65Mn钢为对摩副,以15 W油为冷却介质,研究了三维网络SiC/Cu复合材料在油流量为8 mL/(min·cm2)时的摩擦性能.结果表明,三维网络SiC/Cu复合材料摩擦片的摩擦系数较粉末冶金摩擦片的摩擦系数有大幅度提高;粉末冶金片与三维网络SiC/Cu复合材料片具有不同的失效机制:粉末冶金片的失效机制是表面裂纹和"过铜"(对偶中铜的转移),三维网络SiC/Cu复合材料片的失效机制以"过铁"(对偶中铁的转移)导致的SiC骨架被覆盖而失去作用为主;2种摩擦片与65Mn钢对摩的过程中都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氧化磨损.但粉末冶金片的主要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而三维网络SiC/Cu复合材料片的磨损机理主要表现为"材料转移"导致的黏着磨损.  相似文献   
57.
微波诱导甲烷在活性炭/碳化硅上直接转化制C2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高功率脉冲微波辐照下甲烷可在常压条件下在活性炭/碳化硅和活性炭碳化硅等 三种催化剂上直接转化为C2烃。研究结果表明,当使用合适的微波作用条件时,微波加热与微波 等离子协同作用可使甲烷在多孔碳化硅担载的活性炭催化剂上以很高的转化率和选择性直接转化为乙炔,除单独的微波加热诱导作用和微波等离子催化作用外,转移反应机制可能是微波加热与微波等离子交互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对促进甲烷向乙炔直接转化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8.
利用高里德堡态氢原子飞行时间探测技术, 在224~248 nm激发波长研究了间-吡啶基紫外光化学中的氢原子解离通道的动力学过程.氢原子光解碎片产率谱显示在234 nm附近有较宽的吸收.产物的平动能释放较小;在224~248 nm激发波长区间平均< fT>是0.12~0.19.产物的平动能分布显示产物是H+HC≡C-CH=CH-C≡N,H 3,4-吡啶和H 2,3-吡啶,以H HC≡C-CH=CH-C≡N为主要的氢原子生成通道.氢原子碎片具有各向同性的角度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紫外电子态激发以后,间-吡啶基经过内转换到电子基态,再经由单分子解离到H HC≡C-CH=CH-C≡N,H 3,4-吡啶和H 2,3-吡啶产物.间-吡啶基的紫外光解机理和以前报道过的邻-吡啶基的紫外光解机理相似.  相似文献   
59.
张劲松 《化学分析计量》2002,11(2):11-12,14
建立了在线浓缩-离子色谱法分析水中微量阴离子的新方法。研究了流动相的选择,梯度淋洗程序的最佳化以及进样浓度与峰高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60.
为了更好地改善HL-2A装置真空室壁环境,利用金属钛高温升华时能吸附在真空室内壁的物理特性,在装置真空室设置了14个金属钛球。钛球升华温度约1200℃,通过给钛球灯丝通人40~50A电流加热可达到此升华温度。对此,我们设计研制了14台低压、大电流电源,给HL-2A装置真空室钛球进行加热,希望在实验中能获得更为满意的等离子体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