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9篇
化学   66篇
物理学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Novel carbosilane dendrimers based on 1,6-hexanediol were prepared by divergent approach. Using 1,6-hexanediol-based diallyl ether as the core molecule, the dendrimers were prepared to the third generation with 54 allyl groups on the periphery by alternate hydrosilylation-allylation reactions.  相似文献   
42.
侧链聚硅氧烷液晶高分子的合成与表征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液晶高分子既具有独特的液晶性 ,又具有高分子的良好材料性能 ,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1~ 9] .侧链液晶高分子大多可以作为功能材料 ,对它们的研究有很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以往报道的此类化合物的介晶基元大多是通过烷氧基与间隔基相连[10 ] .我们以催化活性很高的铂络和物为催化剂 ,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制备了间隔基与介晶基元通过酰氧基相连的两种侧链聚硅氧烷液晶高分子 ,并对它们的性质进行了初步表征 .发现它们具有很好的液晶性 .已有研究表明侧链聚硅氧烷液晶在气相色谱分离结构近似的物质方面 ,具有易涂渍、选择性及热稳定性优于低分子…  相似文献   
43.
以单体双-(3-甲氧基-4-羟基苄叉)-4,4'-二亚胺基苯与a,ω-二溴烷,采用相转移催化聚醚化法合成7种主链型液晶聚甲亚胺醚,用^1H NMR、IR、UV、元素分析及热台偏光显微镜、DSC和WAXD对聚合物的结构和液晶行为进行了表征。熔点和清亮点随间隔基数(n)改变,并有奇偶效应,呈现锯齿形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4.
研究了含36个己氧基偶氮苯介晶基元的二代(G2)光致变色液晶树枝状高分子在氯仿和四氢呋喃溶液中的最大吸收波长,摩尔消光系数,反顺光异构化反应速率常数,光化学回复异构化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及其平衡常数,G2和G1的光致变色反应速率常数kp为10-1s-1,而含偶氮基元光致变色液晶聚硅氧烷的kp为10-8s-1,因此液晶树状高分子的光响应速率比后者快107倍.  相似文献   
45.
用发散法合成周边含36个丁氧基偶氮苯介晶基元(M5)端基新的二代树状碳硅 烷液晶(D_2),并用元素分析,氢谱,激光质谱,红外,紫外,偏光显微镜,DSC和WAXD法表 征D2为向列相,与M5相同,二代树状物相态由介晶基定.D2液晶态相行为是 K85N107I103N69K,其熔点比M5降低27-41℃,清亮点比M5降低17-18宽10-23℃.二 代碳硅烷(D2)与一代碳硅烷(D1)相比熔点增加2-3℃,清亮点降低26-29℃,液 晶态温区减少℃.在二代树状物中观察到S=+3/2的高强向错.  相似文献   
46.
用热台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DSC研究了含胆甾介晶基元和偶氮苯光色基元侧链共聚硅氧烷(PSI)的液晶性。将非介晶基元并入液晶均聚物,所得共聚物的液晶态类型不变,仍显示近晶型织,在PSI共聚物中,保持液晶性的含介晶基元单体的最低极限组成为60mol%.在液晶性存在的范围内,共聚物的清亮点由130℃升至170℃,液晶共聚物的热稳定性随非晶组分含量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47.
研究了含4个己氧基偶氮苯基元的零代(G0)光致变色液晶树状物在氯仿和四氢呋喃中的吸收光强、最大吸收波长、摩尔消光系数、量子产率、活化能、异构转换率、反-顺光异构化反应速率常数、热回复异构化反应速率常数、光回复异构化反应平衡常数及速率常数.G0的光致变色反应数率常数为10-1s-1,而含偶氮基元液晶聚硅氧烷的光致变色反应数率常数为10-8s-1,前者比后者快107倍.  相似文献   
48.
张其震  殷晓颖  李爱香  王艳 《化学学报》2005,63(10):934-940
合成了新的周边含12个4-硝基偶氮苯端基一代碳硅烷树枝状大分子的钯(II)配合物(G1Pd), 并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红外、紫外-可见光谱、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EDXRA)、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和广角X射线衍射法对其结构和液晶性质进行了表征. 配合物G1Pd的相行为是K122ch189I166ch90K. 给出一种具有新的结构特点的液晶性树枝状大分子, 它兼有配位金属和介晶基元. 在液晶和液晶高分子界观察到首例胆甾相的高强向错和首例树枝状大分子配合物的高强向错现象.  相似文献   
49.
张其震  殷晓颖  李爱香 《化学学报》2006,64(16):1743-1748
报道了新化合物含108个己氧基端基的三代(G3)碳硅烷光致变色液晶树状大分子在溶液中的反-顺光异构化反应速率常数kp, 光回复异构化正/逆反应速率常数ktkc, 热回复异构化反应速率常数kH, 光回复异构化反应平衡常数kt/kc, 活化能E, 异构转化率A/A0及组分比A'/A0. G3的光致变色反应速率常数的数量级为10-1 s-1, 而侧链含偶氮基元的光致变色聚硅氧烷的光致变色反应速率常数的数量级为10-8 s-1, 因此G3的光响应速率比后者快107倍.  相似文献   
50.
含偶氮苯基侧基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光致变色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含偶氮苯基侧基聚硅氧烷的合成及光致变色性张其震,张静智,王艳(山东大学化学系济南250100)(山东大学环境科学中心济南250100)关键词聚硅氧烷,光致变色,光异构化,量子产率将光致变色性和液晶性化合物结合可得到新的多功能高分子材料,Ringed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