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3篇
综合类   2篇
物理学   2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21.
氨处理溶胶-凝胶SnO2薄膜的光学性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SnO2薄膜,通过对薄膜的不同处理方式(热处理和氨处理)所获得的SnO2薄膜的比较,研究了氨处理SnO2薄膜的光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氨处理溶胶-凝胶SnO2薄膜不仅具有良好的增透特性,同时也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和电学性能。  相似文献   
22.
KDP晶体增透膜和保护膜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溶胶-凝胶工艺制备的KDP晶体保护膜、增透膜和它们的性能 。多孔二氧化硅增透膜峰值透射率大于99%,膜层折射率约1.23。对1.06μm,脉宽约1ns的激光,单层膜的激光破坏阈值约10J/cm2左右,有保护膜和增透膜的膜层激光破坏阈值约5~8J/cm2。  相似文献   
23.
顾铮 《光子学报》1999,28(5):469-472
利用p偏振光在镀膜平板玻璃前后表面反射光强比γ与膜层光学参数之间的密切关系,给出了玻璃表面层的光学参数分布。对典型的薄膜系统-单面镀膜与双面镀膜两种情况,理论分析了玻璃表面层对薄膜光学参数测量的影响。实验上对PMTES和SnO2薄膜参数进行了测量,仅当计及玻璃表面层作用时,反射光强比γ的角度调制曲线才与理论拟合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24.
用吸收光谱对染料的Langmuir-Blodgett(LB)膜的聚集体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研究.典型的染料1-methyl-1’-octadecy1-2,2’-cyaninperchlorate(MOC)LB膜聚集体的吸收峰(J带)在580nm附近,吸收为0.09.刚制备好的样品随时间而改变其吸收特性,表明聚集体的结构在2hr后才趋于稳定;测定了不同样品J带的参数;吸收峰值波长位置和峰的半宽度,以及这些参数随温度的变化.吸收随温度变化的可逆性是LB膜聚集体用作光记录介质的一个物理基础.温度超过100℃时,样品吸收的不可逆变化反映相变发生.  相似文献   
25.
紫外微微秒光脉冲的产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这个实验中用倍频的Nd:YAG——玻璃激光系统做为泵浦源,将该光束聚焦于二甲亚砜喇曼盒中,结果产生630nm后向斯托克斯光。这个光脉冲再经过BBO晶体倍频为315nm的紫外光。  相似文献   
26.
用激光探针分幅成象诊断技术,发现并研究了出现在线状聚焦激光产生的等离子体冕区的大尺度“牛角尖”状的喷流结构。这种类型的等离子体喷流总是出现在热等离子体与冷的固体靶物质的交界处,或者出现在不同原子序数的两种等离子体的交界处。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7.
溶胶—凝胶工艺提拉法制备二氧化硅增透膜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用提拉法在石英基片上制备了具有优良的光学特性、高激光损伤阈值和均匀性良好的多孔二氧化硅单层增透膜和“有机硅-SiO2”双层增透膜系.考察了提拉速率对透射特性的影响,并比较了提拉法和液面下降法对所制备膜层的厚度的影响.透射光谱测量表明,在钕玻璃高功率激光的基频(1060nm)、倍频和三倍频等重要激光波长处均得到较为理想的增透,透射率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28.
水解反应温度对溶胶-凝胶SiO2增透膜光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刘小林  张伟清 《光子学报》1999,28(6):558-561
在制备高激光损伤阈值溶胶-凝胶二氧化硅增透膜的工艺中,水解反应温度对镀膜溶胶的形成和薄膜的光学性能都有很大影响。本文较为详细地研究了这一重要工艺多数对镀膜溶胶的颗粒度、分散性、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它对薄膜增速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利用多分幅光学探针诊断系统研究激光等离子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六路钕玻璃激光等离子体实验装置上,建立了波长0.63μm,脉宽50ps的多幅可见光探针诊断系统。利用该系统对激光产生的等离子体进行了干涉和阴影照相、干涉和法拉第旋转测量等分幅综合诊断研究,并且进行了五时间点分幅的干涉或阴影照相及条纹相机快速扫描诊断研究,得到了等离子体中电子密度轮廓的变化、不均匀性喷流结构、自生磁场等重要物理信息。 关键词:  相似文献   
30.
采用负离子引发原位插层聚合法制备了聚丁二烯(PB)/有机蒙脱土(OMMT)纳米复合材料(NC).对OMMT纯化方法、OMMT种类和溶剂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不同方法纯化的OMMT消耗的BuLi量相差一倍;采用OMMT-DK1制备的NC具有较宽的分子量分布,而采用OMMT-DK1B和OMMT-DK4制备的NC则具有较窄的分子量分布;OMMT在环己烷中不溶解,在甲苯和二甲苯等溶剂中可形成均匀溶液.采用XRD、TEM和H-NMR等仪器对PB/OMMT NC的插层结构、化学结构和形态进行了分析;采用DSC、TGA和DMA等仪器对PB/OMMT NC的Tg、热学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负离子原位插层聚合可得到剥离型PB/OMMT纳米复合材料;与OMMT插层复合明显改变了PB的微观结构组成,在OMMT含量为6.2wt%时,1,2-结构含量增加了近一倍,Tg和Tdc分别增加了10 K和16 K;E′、E″均明显提高,而tanδ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