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4篇 |
免费 | 54篇 |
国内免费 | 46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110篇 |
晶体学 | 5篇 |
力学 | 10篇 |
综合类 | 11篇 |
数学 | 27篇 |
物理学 | 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3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同时测定人血浆中的亚叶酸和5-甲基四氢叶酸两对非对映异构体的方法。血浆经蛋白质沉淀-超滤离心处理后,以甲氨蝶呤为内标,乙腈-10 mmol/L pH 8.0醋酸铵为流动相,通过手性HSA色谱柱(150 mm×4 mm,5 μm)进行梯度洗脱。亚叶酸非对映异构体在25~5000 μg/L范围内、5-甲基四氢叶酸非对映异构体在12.5~25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本方法在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基质效应、提取回收率、稳定性等方面均得到充分验证,并成功应用于125 mg/m2亚叶酸和62.5 mg/m2左旋亚叶酸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在125 mg/m2亚叶酸剂量组,左亚叶酸和左旋-5-甲基四氢叶酸的血浆峰浓度(Cmax)为(3137.917±408.837)和(1679.633±244.132)μg/L,从时间点0到最后可定量时间点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为(7504.883±1185.101)和(14001.214±2868.949)μg/L;在62.5 mg/m2左亚叶酸剂量组,左亚叶酸和左旋-5-甲基四氢叶酸的Cmax为(3187.917±387.298)和(1739.204±224.755)μg/L,AUC0-t为(7426.664±854.825)和(14884.331±1843.353)μg/L。两剂量组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均无显著差异,特征一致,吸收的速度和程度一致,能够为后期进行左亚叶酸钠生物等效性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3.
研究了影响Fe(OH)3进行酸式电离反应的因素,在多种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的NaOH浓溶液中采用SnO2-Sb2O3/Ti电极,研究FeO4^2-/FeO2^-体系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参数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证实该体系发生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最佳碱溶液浓度范围为12—14mol/L,最佳温度范围为295~315K.阐明了在实验条件下FeO4^2-/FeO2^-氧化还原体系中存在由FeO4^2-/FeO2^-构成的氧化还原电对,而FeO2不直接与FeO2构成氧化还原电对;并给出了FeO4^2-/FeO2^-氧化还原体系的Latimer图. 相似文献
64.
采用脱合金化和水热合成的方法制备纳米多孔Ni和纳米多孔Ni3S2/Ni复合电极。通过N2吸附-脱附测试、XRD、SEM、TEM等方法表征电极的孔径分布、物相和微观结构。在1 mol·L-1的NaOH溶液中,运用线性扫描伏安(LSV)曲线、交流阻抗(EIS)谱图、恒电流电解法等测试电极的电催化析氢性能。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50 mA·cm-2时,与纳米多孔Ni相比,Ni3S2/Ni合金具有更低的析氢过电位以及更高的析氢活性,同时纳米多孔Ni3S2/Ni复合电极具有更低表观活化能和电子转移阻抗,进一步明确了过渡金属硫化物对电催化析氢性能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65.
66.
通过自组装方式采用一步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电极材料.使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样品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包覆的纳米硅颗粒(Si@PVP)均匀嵌入到具有三维网络纳米孔结构的导电石墨化炭黑(GCB)骨架中,形成核壳复合型(Si@PVP-GCB)纳米颗粒,既提高了该复合电极材料的导电性能,又改善了材料的机械强度.在纳米级GCB颗粒内部存在的中空石墨环结构和包覆在纳米Si颗粒外面的PVP包覆层都有效缓冲了纳米Si颗粒在充放电过程中较大的体积变化,从而使纳米Si颗粒更加稳定.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Si@PVP-GCB电极材料在电流密度为50 m A/g时,经过100次循环后其可逆容量仍达到545 m A·h/g时,远高于商品化的石墨微球(GMs)电极材料的容量(理论容量为372 m A·h/g). 相似文献
67.
L沸石导向剂陈化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核磁共振和拉曼光谱研究了L沸石导向剂的陈化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当铝源与硅源混合后铝酸根离子与硅酸根离子之间聚合反应很快,同时高聚态硅酸根离子发生了解聚。L沸石导向剂陈化反应的控制步骤是低聚态硅铝酸根离子之间或低聚态硅铝酸根离子与低聚态硅酸根离子之间的定向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68.
将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口服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以及低剂量(0.3g/kg)、中剂量(0.9g/kg)和高剂量(2.7g/kg)雄黄混悬液处理组,通过4周连续灌胃给服雄黄混悬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了大鼠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研究了雄黄对大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雄黄染毒组大鼠脑组织中NE、DOPAC和DA含量均呈增加趋势,而5-HIAA呈降低趋势.雄黄可对大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产生影响,单胺类神经能系统可能是雄黄毒性作用的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69.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