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2篇 |
免费 | 156篇 |
国内免费 | 360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565篇 |
晶体学 | 13篇 |
力学 | 64篇 |
综合类 | 17篇 |
数学 | 75篇 |
物理学 | 4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34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20篇 |
2019年 | 35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30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55篇 |
2013年 | 37篇 |
2012年 | 40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51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41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40篇 |
2005年 | 45篇 |
2004年 | 48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25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5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6篇 |
1959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多糖蛋白质聚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大分子量,大体积的化学物质作为药物及其他生化活性物质的载体[1,2],不但易于利用简单过滤的方法灭除细菌,而且可以提高药物与生理液体接触时的稳定性,也可以实现控制与延长药物释放的作用[3].白蛋白是一种含量丰富的血浆蛋白,同时也是血红素,脂肪酸等... 相似文献
993.
用光电流作用谱、光电流-电势图、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导电玻璃(ITO)/TiO2/聚3-甲基噻吩(PMT)电极的光电转换性质. 结果表明, PMT膜为p型半导体, 其禁带宽度为1.93 eV. 并通过循环伏安和光电化学方法确定了其导带位置为-3.44 eV, 价带为-5.37 eV, 在纳米TiO2与PMT之间存在p-n异质结, ITO/TiO2/PMT电极不仅提高了光电流, 而且使产生光电流的起始波长红移至>600 nm, 从而提高了宽禁带半导体的光电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994.
利用高压容积法辅以卸压升温脱附排水法, 测定金属K修饰多壁碳纳米管对H2的吸附储存容量. 结果表明, 在室温(25 ℃), 7.25 MPa实验条件下, x%K0-MWCNTs (x%=30%~35%, 质量百分数)对H2的吸附储存容量可达3.80 wt%(质量百分数), 是相同条件下单纯MWCNTs氢吸附储量的2.5倍; 室温下卸至常压的脱附氢量为3.36 wt%(占总吸附氢量的~88%), 后续升温至673 K的脱附氢量为0.41 wt%(占总吸附氢量的~11%). 利用LRS和H2-TPD-GC/MS等谱学方法对H2/K0-MWCNTs吸附体系的表征研究表明, H2在K0-MWCNTs上吸附存在非解离 (即分子态)和解离(即原子态)两种吸附态; 在≤723 K温度下, H2/K0-MWCNTs体系的脱附产物几乎全为H2气; 723 K以上高温脱附产物不仅含H2, 也含有CH4, C2H4和C2H2等C1/C2-烃. 相似文献
995.
低维纳米材料具有不同于体相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是未来能源、信息与生物等技术的一个重要载体.结构预测与设计作为材料研究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低维纳米材料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低维材料理性设计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主要基于全局结构搜索与分子设计,预测具有独特结构与性能的新型低维材料.结合第一性原理电子结构计算方法,针对特定性能开展结构搜索与设计,预测了一系列新型的光催化材料与自旋电子学材料.通过从结构预测到目标设计,可以揭示低维纳米材料中"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寻找具有特定结构、特殊功能的新型低维纳米材料. 相似文献
996.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碳纳米粒子支撑的钯纳米结构(Pd-CNP). 透射电镜表征显示在Pd-CNP纳米复合物中,金属Pd呈菜花状结构,粒径约20~30 nm。它们由许多更小的Pd纳米粒子(3~8 nm)组成. 电化学研究表明,虽然Pd-CNP的电化学活性面积比商业Pd黑低40%(可能原因是部分Pd表面被一层碳纳米粒子覆盖),但其对甲酸氧化却表现出更好的电催化活性:质量比活性和面积比活性都比Pd黑高几倍. 催化活性增强的原因可能是碳纳米粒子支撑的Pd纳米结构具有特殊的层次化结构,可以形成更多的活性位,以及表面位更利于反应进行. 相似文献
997.
提出了两个稳定的团簇B12Sc4和B12Ti4, 基于理论计算, 研究了它们的结构与储氢性质. 结果发现, 在这两个稳定的团簇中, 过渡金属原子不会聚合在一起而影响它们对氢气的吸附. B12Sc4最多可以吸附12个氢分子, 达到7.25% (质量分数)的储氢量. 它的平均每氢分子吸附能量为10.5 kJ·mol-1. B12Ti4最多只能吸附8个氢分子, 储氢量为4.78%. 但平均每氢分子吸附能量可达50.2 kJ·mol-1. 进一步计算表明, 即使在77 K,也需要很高的氢气压力才能使12个氢分子都吸附到B12Sc4上. 电子结构分析表明, B12Ti4-nH2吸附结构中的Kubas作用要大于相应B12Sc4-nH2结构中的Kubas作用. 相似文献
998.
以金属氯化物为金属源,硫脲为硫源,聚乙二醇和乙二醇为混合溶剂,采用溶剂热法一步合成了花状的铜锌锡硫纳米颗粒.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了铜锌锡硫纳米颗粒的物相、结构、形貌及光学性能,并初步探讨了铜锌锡硫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所得到的铜锌锡硫纳米颗粒具有锌黄锡矿结构,直径在500~2 000nm范围内可调,其中花状的铜锌锡硫纳米颗粒由大量厚度约25nm的纳米片构成.所制备的铜锌锡硫纳米颗粒对可见光具有明显的吸收;利用外延法推算得到其禁带宽度约为1.5eV,与太阳能电池所需的最佳禁带宽度相近,显示其有望在新一代太阳能电池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999.
AlmN+(m = 3~9)团簇的结构与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密度泛涵理论(DFT)的B3LYP方法在6-31G水平上对AlmN+(m=3~9)团簇的几何构型、电子结构、振动频率等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通过对基态结构的几何参数分析发现,m≥4的结构中AlN键和AlAl键共存。对团簇能量讨论的结果表明,m为偶数的AlmN+团簇比m为奇数的稳定。 相似文献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