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9篇
化学   78篇
物理学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1,3-双(二苯基膦基)丙烷(dppp)参与下, AgBF4与2-巯基苯并唑(Hmbo)反应得到配合物[Ag4(m2-S-mbo)4(dppp)4](1). 单晶结构分析表明它是一个独立的中性分子, 分子中4个呈四面体构型的Ag原子完全共面, 且它们的S2P2配位环境相同. 配体Hmbo通过m2-S桥、dppp通过两种桥连构型连接Ag原子, 导致分子的骨架呈手风琴的风箱状, 有长短两种Ag××××Ag距离. 提出了反应的可能机制, 并认为双膦配体间隔基团(CH2)nn的大小, 即配体的柔性, 可以调控产物的构型.  相似文献   
82.
具[MoFe2S4]类立方烷结构单元的双类立方烷化合物[Et4N]4[Mo2Fe7S8(SR)12](1a,R=Ph; 1b, R=tolyl-m)或单类立方烷化合物[MoFe3S4(dteR2)5](2a, R=Me; 2b, R=Et)与酰氯在乙腈中反应, 分别得到不含Fe桥的双类立方烷化合物(Et4N)3[Mo2Fe6S8(SR)3Cl6](3a, R=Ph; 3b, R=toly-m)与[MoFe3S4]骨架支解后的Fe(dteR2)2Cl(4a, R=Me; 4b, R=Et)。说明在相同反应条件下, [MoFe3S4]单元在1中比在2中稳定, 本文首次将1型与3型结构通过一步化学反应连系起来。3型化合物的产生得到X射线衍射测定及^1H NMR谱的证实。本文报道3b的单晶结构及3的^!H NMR数据, 3b属六方晶系, P63/m, a=1.6827(3), c=1.5951(16)nm; V=3.91158nm^3; Dc=1.491g/cm^3;Z=2; F(000)=1780; 偏离因子R=0.048, 化合物2与酰氯反应产生4, 由红外及紫外可见光谱证实。  相似文献   
83.
双膦(P-P)和1, 2-双齿巯基(S-X)混合与MCl2(M=Co, Ni)反应,得到通式为M(S-X)(P-P)的产物。晶体结构测定表明, 配合物Co(bdt)(dppe)(1), Ni(tdt)(dppm)(2)和Ni(tsal)(dppe)(3)中的金属均为SXP2配位的四方平面构型, S, X, P原子分别来自二种双齿配体, 各形成四、五或六元螯合配位环。文中总结了结构特征, 探讨了基元配合物稳定的原因。  相似文献   
84.
本文通过MoFe_3S_4类立方烷簇合物的合成途径(自兜反应及链状簇转化反应)的研究,归纳出合成过程特点,讨论了计量化学关系、配体氧化还原能力和配体结构对类立方烷原子簇结构及核心氧化态的影响,指出自兜反应可能由含结构单元的链状中间物的组合过程而进行。  相似文献   
85.
吡啶—2,6二甲酸铕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吡啶—2,6二甲酸铕配合物Na_3[Eu(DPC)_3]·14H_2O(DPC为吡啶—2,6二甲酸根)晶体,对该配合物的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热谱及电导等性质进行了研究.单晶结构分析表明,Na_3[Eu(DPC)_3]·14H_2O属三斜晶系,空间点群P(?).晶胞参数:a=1.1000(10),b=1.7268(22),c=1.0314(14)nm;α=102.53(11)°,β=107.05(8)°,γ=74.53(9)°;V=1.7845nm~3;Z=2;D_c=1.80g/cm~3;μ=18.9cm~(-1).吡啶—2,6二甲酸以三齿配位,铕的配位数为9,其配位多面体为畸变的三帽三角棱柱体.  相似文献   
86.
SC(Ph)NHPh,CuX(X=Cl,Br,I)和PPh_3的固相反应产物经CS_2处理得红黄色立方晶体[Cu(SC(Ph)NHPh)(PPh_3)_2X],其中X=Cl的单晶用X射线衍射法收集晶胞参数,此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c,α=1.8013(5)nm,b=1.4588(5)nm,c=1.7222(4)nm,β=105.54(3)°,F=4.3601nm~3,Z=4。中心铜离子以扭曲四面体配位,Cu原子周围的平均键角为109.4°,其中Cu—S键、Cu—Cl键、Cu—P(1)键和Cu—P(2)键的键长分别为0.2352(3)nm、0.2375(4)nm、0.2297(4)nm和0.2282(3)nm.  相似文献   
87.
本文测定了一种新型三核钴簇合物(Co_3(bdt)_3(PBu_3)_3]的~1H NMR谱,对谱线作了归属,并和计算机模拟谱进行了比较。本文还讨论了簇合物的分子结构与它的磁性及电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并确认它在二氯甲烷溶液中仍保留着固态结构,钴原子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反铁磁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88.
报道了苯硫酚为配体的五种顺磁性过渡金属簇合物的^1H NMR谱,简单讨论了产生各向同性位移机制及金属之间反铁磁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