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化学   50篇
物理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自聚集型季铵化聚砜(aQAPS)是一种高性能的碱性聚合物电解质(APE),已被应用于碱性聚合物电解质燃料电池(APEFCs)中。长期以来,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一直被作为溶解aQAPS的最佳溶剂,但DMF的高沸点使其难以彻底除尽并可能会毒化电催化剂。在我们最近的实验中发现,虽然aQAPS不能溶解于乙醇、正丙醇或水中,但它可以溶解在这些醇和水的混合物中。这种尚未被理解的独特溶解行为能够极大地促进APEFCs中膜电极组件(MEA)的制备。本工作使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的方法研究了aQAPS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行为,包括水、甲醇、乙醇、正丙醇、DMF以及这些非水溶剂与水的混合物。aQAPS链在单一溶剂中的构象与其在实验中观察到的溶解行为一致,但在含有水的混合溶剂中,aQAPS链往往处于更加蜷缩的状态。模拟结果进一步揭示了混合溶剂中的水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由于疏水作用,aQAPS链在加水时被压缩至收缩状态;另一方面,水可以驱动反离子(Cl~-)的离解,从而导致溶质-溶剂相互作用能的增强,促进aQAPS的溶解。在大多数混合溶剂中,这两种相互作用的总效果是增大了总的溶质-溶剂相互作用能,在能量上有利于aQAPS的溶解。本研究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聚电解质溶解行为的基本认识,而且对于开发性能更优的APEFCs也具有技术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2.
庄林 《物理化学学报》2019,35(7):665-666
<正>随着移动电子设备和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可充电池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锂离子电池,其能量密度仍然较低(~200Wh·kg~(-1)),且安全性较差。开发新型电池体系及电极材料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43.
采用了电化学方法制备储锂硅材料,并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方法进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储锂前的硅ESR行为符合居里自旋的ESR特征, ESR信号主要来源于硅材料中的晶格缺陷、 表面悬空键等局域化自旋中心. 储锂后硅材料中产生了泡利自旋,居里自旋的强度比储锂前增大2~3倍. 此外,对硅和储锂硅ESR谱线的g因子和ΔHpp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也进行了分析. 硅材料电化学储锂时,与锂离子中和的电子主要参与形成Li-Si共价键,对ESR信号贡献很小.  相似文献   
44.
庄林  陆君涛 《电化学》1998,4(2):189-198
本文报道了一种适用于同轴微波腔的新型ESR-电化学池的设计,工作电极的长度可调节,部分屏蔽微波辐射的功能上下两个屏蔽套承担,除了传统的螺线管,工作电极还可由打孔的金属筒,金属网,甚至复合材料制成,对电极可根据需要置共振腔的外面或里面,总之,新设计灵活实用,适合更多的研究场合,本文列举了一些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45.
庄林 《电化学》2015,21(4):399
<正>The Water Catalysis at Oxygen Cathodes of Lithium-Oxygen Cells F.Li,S.Wu,D.Li,T.Zhang,P.He,A.Yamada,H.Zhou Nature Commun.DOI:10.1038/ncomms8843在Li-O2电池的有机电解液中加入万分之一的水,正极的充电超电势可降低至0.21 V,充放电平台电势差仅0.32 V,循环200周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46.
Li-O2电池放电产物Li2O2由于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差,会堵塞气体通道,这是Li-O2电池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在本工作中,我们选择12-冠-4做为添加剂捕获Li+,来研究其对氧电极放电产物溶解性的影响,并采用了多种电化学表征方法,包括循环伏安法和旋转圆盘电极等。结果显示,仅仅添加5%的12-冠-4就能明显提高氧还原产物$\text{O}_{2}^{-}$的稳定性,并减少固体Li2O2的生成。结合软硬酸碱和第一性原理计算对上述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47.
庄林 《电化学》2013,19(3):289-290
Synthetic Control of FePtM Nanorods(M=Cu,Ni)to Enhance the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H.Zhu,S·Zhang,S·Guo,D.Su,S·Sun组成可控的核壳结构FePtCu@Pt纳米棒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ORR)表现出优于Pt/C的催化活性和优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8.
庄林 《电化学》2013,19(2):193-194
  相似文献   
49.
用改良的浸渍法合成了多种不同合金度的碳载PdCu纳米粒子, 考察其对氧还原和氢氧化反应的催化行为, 并择优应用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中. 研究发现, 阳极采用Pd80Cu20/C催化剂, 阴极采用Pd90Cu10/C催化剂组装的单电池在65℃下最大功率密度接近204 mW/cm2.  相似文献   
50.
周琴  庄林  陆君涛 《电化学》2004,10(2):121-126
应用自设计现场ESR电解池测量不同电势下的聚苯胺电导率,得到了高信/噪比的ESR谱图.谱线分解发现,在硫酸水溶液中聚苯胺生长的早期阶段存在两种极化子,根据这两种成分的ESR峰宽随电极电势的变化以及它和电导的关联分析,分别被指认为聚苯胺中有序区域和无序区域的极化子.随着掺杂程度的增大,两种极化子都是载流子,同样经历了由Curie自旋到Pauli自旋的转变.这一推论得到ESR饱和实验数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