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9篇 |
免费 | 82篇 |
国内免费 | 15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58篇 |
晶体学 | 13篇 |
力学 | 30篇 |
综合类 | 14篇 |
数学 | 59篇 |
物理学 | 23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3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27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20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7年 | 1篇 |
1975年 | 2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分式不等式的证明以其优美的形式、丰富的内涵、灵活多交的证法常受到各类数学竞赛以及问题征答命题者的青睐,本文利用配对法证明其中一类不等式. 相似文献
492.
程序升温脱附法对低变反应体系的吸-脱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程序升温脱附法(TPD)研究了低变反应各组分CO、H2O、CO2和H2在Cu/ZnO/A12O3型低变催化剂上的吸-脱附行为,并对与Cu/ZnO/A12O3具有可此相对组成的六种样品进行了类似的讨论,通过对所得TPD谱图的定性分析发现:构成Cu/ZnO/A12O3型低变催化剂的各个组元对低变反应各组分的吸-脱附作用互不相同,且不同的组元具有各自的吸-脱附特征。 相似文献
493.
氯化锌型电池正极粉料配方对电性能的影响沈沂,庄飙(厦门电池厂,厦门361004)氯化锌型铁壳电池在重负荷、大电流、高功耗放电性能及贮存性能、防漏性能等方面,明显优于铵型电池,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为高活性的电解二氧化锰,负极活性物质为高纯度的锌,电解液采... 相似文献
494.
核能是人类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之一,在世界能源结构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核裂变或核聚变导致的辐照环境会引起材料的辐照损伤,进而显著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造成辐照硬化、脆化、蠕变、肿胀等现象。无论是预测辐照材料的服役寿命,还是设计新型的抗辐照材料,都迫切需要建立强辐照环境下的塑性力学和损伤力学理论。分子动力学方法为理解辐照材料中的原子级相互作用机理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信息,然而受限于时空尺度难以直接用于力学理论模型的建立。晶体塑性有限元方法可用于预测辐照材料的力学响应,但是往往需要基于已知的物理模型,并且拟合实验数据。位错动力学方法是联系纳米力学与连续介质力学的桥梁,是揭示大量微结构的累积相互作用机理,建立基于物理机制的塑性力学和损伤力学理论的强有力手段。位错动力学方法起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初主要用于研究位错间的短程和长程相互作用、计算位错运动引起的塑性变形、硬化、软化、变形局部化等。本文将展示三种耦合位错动力学和辐照损伤场的方法,并系统地综述研究者近年来使用该方法在理解辐照硬化、塑性变形局部化、晶界效应、温度效应、和发展多尺度耦合方法等方面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495.
496.
一类平面n+2次系统的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一类具有实际意义的平面n+2次系统进行定性分析,得到了其极限环存在性、唯一性的较完整的大范围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497.
498.
从涡量流函数形式的N-S方程出发,在不同的振动频率、振幅及Re数下数值研究了均匀来流中横向振动圆柱粘性统流的涡脱泻现象。着重探讨了近迹复杂的涡结构及其非定常演化过程,以及它们对物体受力特性的影响,并首次成功地模拟了近年来实验研究中所发现的一些重要的流动现象,如相位“开关”现象(phase switch phenomena)及复杂涡结构(complex vortex structure),等等。通过数值模拟,不仅能够再现实验研究中所发现的一些重要的流动现象,还可进一步预示某些新的流动现象,使数值计算起到与实验研究相辅相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99.
杜闯;张江鹏;庄铁栓;伍俊;许文轩;张涛 《爆炸与冲击》2024,(5):121-131
为了研究隧道结构在水中爆炸冲击下的荷载分布和动力响应,设计并制作了1/10缩尺隧道模型,进行了3次水下爆炸试验,对隧道模型的压力、冲量和位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冲击波在浅水区会产生明显的水面截断效应,该效应会使近水面的冲量减小;自由场冲击波峰值压力的试验值与理论值吻合良好,误差在20%以内;圆形截面隧道迎爆面峰值压力为自由场峰值压力的1.626~1.716倍,顶面峰值压力为自由场峰值压力的54.3%~65.2%,背爆面峰值压力为自由场峰值压力的25.5%~31.3%;水中爆炸作用下的冲量时程曲线呈明显的阶梯状,每一次的气泡脉动都伴随着相应的冲量增加;水下爆炸会引起隧道结构产生振动,其振动过程可分为结构急速变形、结构大幅振动和结构颤振3个阶段,隧道结构的最大位移发生在结构大幅振动阶段。 相似文献
500.
稀土酞菁化合物是一类新型的电致变色,气敏和有机半导体材料,因而长期以来引起人们的兴趣和注意. 合成稀土酞菁化合物的方法主要由等人提出用邻二氰基苯与乙酸稀土固相反应制得,产物经氧化铝柱色谱分离时得到蓝色和绿色两种物质,前者为夹层型稀土双酞菁化合物RE(C_(32)H_(16)N_8)_2·H,但关于绿色产物是否为单酞菁是长期争论的问题. 有关稀土单酞菁的合成曾有一些作者做了尝试,等人制出ErC_(32)H_(16)N_9·Cl·2H_2O和SmC_(32)H_(16)N_8·(HCO_2)两种化合物,Mackay制得ClC_(32)H_(16)N_8·YbCl·2H_2O.所有这些报道其元素分析结果与计算值相差较大,并未能确切证实是得到了纯的稀土单酞菁,Sugimoto虽报道过用稀土β-二酮盐与酞菁锂置换反应制得稀土单酞菁,但未见到详细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