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97篇
化学   269篇
晶体学   9篇
力学   15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98篇
物理学   15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401.
HNCS与CH2(X2Π)反应微观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的UB3LYP/6-311+G**方法和高级电子相关的UQCISD(T)/6-311+G**方法研究了异硫氰酸(HNCS)与乙炔基自由基(C2H(X2Π))反应的微观机理. 采用双水平直接动力学方法IVTST-M, 获取反应的势能面信息, 应用正则变分过渡态理论并考虑小曲率隧道效应, 计算了在250~2500 K温度范围内反应的速率常数. 研究结果表明, HNCS与C2H(X2Π)反应为多通道、多步骤的复杂反应, 共存在三个可能的反应通道, 主反应通道为通过分子间H原子迁移, 生成主要产物NCS+C2H2. 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表现为正温度效应. 速率常数计算中变分效果很小. 在低温区隧道效应对反应速率的贡献较大, 反应为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402.
Ca3La3(BO3)5中Ce^3+,Pb^2+,Mn^2+的光致发光和能量传递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研究了Ca_3La_3(BO_3)_5体系中Ce~(3+)、Pb~(2+)、Mn~(2+)光致发光与组成的关系及Ce~(3+)、Pb~(2+)对Mn~(2+)发光的敏化作用。实验表明在254nm激发下,Ce~(3+)、Pb~(2+)均在紫外光区发光,而单激活的Mn~(2+)几乎不发光。Ce~(3+)、Pb~(2+)能敏化Mn~(2+)发光,且Ce~(3+)的敏化作用比Pb~(2+)强。Ce~(3+)-Mn~(2+)共激活的Ca_3La_3(BO_3)_5在紫外光激发下发出明亮的红光。Ce~(3+)-Mn~(2+)能量传递的机理为电多极相互作用的共振传递。  相似文献   
403.
HCCO与CH(2Π)双自由基反应微观动力学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的UB3LYP/6-311+G**方法和高级电子相关的UQCISD(T)/6-311+G**方法研究了HCCO与CH(2Π)自由基反应的微观机理. 采用双水平直接动力学方法IVTST-M和正则变分过渡态理论研究了在1 000~2 500 K温度范围内反应的速率常数. 结果表明, HCCO与CH(2Π)双自由基反应过程中存在3个反应通道, 生成产物为C2H2+CO. 通道2为主要反应路径, 通道1也占一定的比例. 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 速率常数计算的变分效果均较小, 反应为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404.
兴奋剂——禁用物质及禁用手段简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杉  常文保 《大学化学》2003,18(2):35-41
近年来 ,随着各种兴奋剂案件在媒体中不断曝光 ,人们对兴奋剂一词已不再陌生 ,但很多报道往往只是对使用兴奋剂事件作相应描述 ,至于兴奋剂自身的相关内容则涉及较少 ,所以许多人对于“兴奋剂究竟是什么 ?具体包含哪些内容 ?”等方面的情况还不是很了解。本文以世界反兴奋剂机构 (WADA)最新公布的 2 0 0 3年“禁用物质和禁用手段举例名单”为依据 ,详细介绍兴奋剂的概念及相关内容。  兴奋剂一词源于英文词dope ,指竞技运动员“使用任何形式的药物和以非正常量或通过不正常途径摄入生理物质 ,企图以人为或不正常的方式提高竞技能力”。…  相似文献   
405.
氨基酸分析技术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常碧影  梁冬生 《分析化学》1993,21(10):1220-1227
本文回顾了30多年氨基酸分析技术的研究与进展。着重介绍了样品前处理、分析手段及分析精密度、准确度方面的新进展、新结论与新动向。  相似文献   
406.
丁里  张新祥  常文保  林伟  杨铭 《色谱》2004,22(6):624-626
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紫外检测方法,在pH 8.0、浓度50 m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及运行电压15 kV的条件下,测定了4种新合成的具有抗HIV-1活性的化合物(IG3,iso-C3,C3,MC3)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在缓冲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BSA,通过测定化合物迁移时间的变化,计算得到了上述4种化合物与BS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07×104, 1.34×104, 8.51×103和9.45×103 L/mol。该方法简单、快捷,可用于研究结合比为1∶1的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的  相似文献   
407.
采用双水解共沉淀法结合浸渍法合成了系列的MoO3改性的xMoO3/NiO-Al2O3催化剂(x%为MoO3的质量分数),利用固定床装置对催化剂的甲烷化反应活性和耐硫性能进行评价,并对失活前后催化剂进行详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MoO3含量的升高MoO3改性后的催化剂甲烷化活性有所下降,但MoO3的掺杂显著提升了催化剂的耐硫性能。催化剂低温甲烷化活性降低的原因在于MoO3负载量的增加降低了催化剂的活性比表面积,但MoO3的引入也为硫化物提供了一个竞争吸附位点,进而延缓了活性位点的硫中毒过程。当 MoO3负载量(质量分数)为 12.5% 时,12.5MoO3/NiO-Al2O3催化剂在 143 mg·m-3 H2S/H2气氛下运行时间长达7 h,远高于其他催化剂。12.5MoO3/NiO-Al2O3催化剂吸收硫的量(质量分数)达到0.71%,是NiO-Al2O3催化剂硫吸附量的1.48倍。XPS表征进一步发现12.5MoO3/NiO-Al2O3催化剂表面生成的MoS2最多,这说明在此负载量下Mo优先吸附了更多的硫而保护了活性位点。此外,MoO3负载量为12.5%时,MoO3在催化剂表面接近单层分散阀值,当竞争吸附发生时,为硫化物提供更多的吸附位点。  相似文献   
408.
利用重介质分选法分别将两种高有机硫炼焦煤分选为密度范围不同的五个组分。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核磁共振波谱仪(13C NMR)和热解质谱联用技术(Py-MS)探究不同分选组分中硫的赋存形态及其热变迁行为。结果表明,不同分选组分中硫的分布、赋存形态及其所处化学环境存在显著差异。有机硫主要分布在低密度组分(D1)中,且以噻吩硫的形式存在;无机硫作为矿物质组分主要分布于高密度组分(D5)中。随着分选组分密度的增大,其脂肪碳的比例降低,芳香碳的比例增加,D1中硫醇、硫醚等硫化物的含量明显增加。热解过程中脂肪碳结构裂解生成的挥发分促进含硫气体的释放,进而提高了D1的脱硫效率,D5中硫的热变迁行为则主要受煤中矿物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9.
长链双马来酰亚胺改性氰酸酯树脂及其复合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长链双马来酰亚胺改性的氰酸酯树脂及其复合材料, 并对其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当长链双马树脂(MTHMI)占改性树脂的质量分数为37.5%时, 改性树脂(MTI/T3)的5%热失重温度为414℃, 复合材料在室温和200℃时的拉伸强度分别为431.2和331.0 MPa, 弯曲强度分别为631.5和278.4 MPa, 复合材料的X-Y轴热膨胀系数为18.1×10-6-1, 吸湿率为1.4%. 实验结果表明, 该类树脂与普通双马改性氰酸酯树脂及分别由质量分数为20%和30% MTHMI改性的氰酸酯树脂MTI/T1和MTI/T2相比, 具有良好的加工性, 优异的耐热性和力学性能, 较低的吸湿性和热膨胀系数.  相似文献   
410.
在丙烯酰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的混合溶液添加烯丙基胺或乙烯基磺酸钠,得到混合单体溶液,引入毛细管中,经热自由基引发原位聚合并键合到管壁上,制得化学改性的毛细管柱。通过调节烯丙基胺、乙烯基磺酸钠的加入量,得到荷电不同的聚合物。共制备了5根改性柱,发现带有氨基的聚合物涂层优于磺酸基及中性聚合物涂层。进一步比较3根氨基柱的分离效果,单体混合液中含有0.15 mol/L丙烯酰胺、0.03 mol/L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及>1 mol/L的烯丙基胺时,制得的改性柱效果最好,可以方便地调节电渗流,并能有效抑制蛋白质的吸附,用其对鸡卵清蛋白进行区带电泳,显示出良好的分离度及重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