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篇
  免费   177篇
  国内免费   157篇
化学   368篇
晶体学   18篇
力学   74篇
综合类   13篇
数学   108篇
物理学   41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对定向耦合型偏振分束器的原理进行了分析。设计了一种零间距定向耦合器,在空间上实现TE/TM模式分束;用BPM软件对所设计的器件进行仿真模拟,对于TE/TM模的消光比分别可以达到21.2dB和19.5dB;该器件在X切Y传的LiNbO3晶片上采用Ti扩散技术制作完成。实验样品消光比测试结果TE/TM模分别为11.5dB和19.1dB,对于消光比不够理想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972.
 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计算了在冲击波加载条件下,单晶铁中的结构相变(由体心立方结构α相到六角密排结构ε相),相互作用势采用铁的嵌入式原子势(EAM),单晶铁样品的尺寸为28.7 nm×22.9 nm×22.9 nm,总原子数为1.28×106个。通过推动一个运动活塞对静止靶的作用来产生冲击压缩,加载方向沿单晶铁的[100]晶向。通过对原子位置的追踪,揭示了铁的冲击相变机制,计算结果表明相变机制包括两步:首先是在{011}面上的原子受到沿〈100〉晶向的压缩,使{011}面转化成正六角形密排面;然后是在{011}面上原子沿〈0-11〉晶向的滑移,完成由bcc结构到hcp结构的相变。同时发现滑移面只出现在与冲击波加载方向平行的(011)和(0-11)面上。  相似文献   
973.
凝视型水下激光成像后向散射光理论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后向散射光在二维光敏面上能量分布的理论模型,结合典型水下激光成像系统,提出用像面表观衬比度来评价系统极限探测距离的方法,并推导了计算公式;通过选取水下激光成像系统的典型参量进行模拟计算,进一步讨论了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对像面表观衬比度分布的影响;得到像面表观衬比度与目标距离的关系曲线以及系统极限探测距离随海水衰减系数的变化曲线,从而估算出不同水质条件下系统的极限探测距离。模拟仿真数据与实际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74.
绿光波段的飞秒激光一般使用钛蓝宝石飞秒激光器通过倍频产生,但是钛蓝宝石激光器价格高昂,且其固体体制稳定性较差,限制了飞秒绿光激光器的使用范围。采用基于SESAM被动锁模的光纤飞秒种子源和啁啾脉冲放大(Chirped Pulse Amplification,CPA)技术产生1 030 nm的基频光,经过压缩倍频后,实现了脉宽357 fs、平均功率2.187 W的515nm飞秒激光输出。该飞秒激光器具备基频光与倍频光双波长切换输出的能力,且具有体积紧凑、脉冲稳定、转换效率较高、光束质量良好的优势,可作为超快激光加工系统的光源。  相似文献   
975.
采用简单的化学还原法在g-C3N4纳米片上原位合成了一种小尺寸CoNi双金属助催化剂并研究了其光催化活性。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光致发光(PL)、电化学阻抗(EIS)等手段对制备的CoNi/g-C3N4的理化性能进行了表征。光催化降解RhB实验表明,CoNi双金属助催化剂能有效提高g-C3N4中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从而提高光催化活性。当CoNi物质的量比为1:1时,CoNi/gC3N4的催化活性最高,其降解速率为0.01633 min-1,在可见光照射下比g-C3N4提高3.9倍,该光催化剂在五次循环后仍能保持良好光催化活性,该反应的主要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976.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verisiae,SC)发酵样品中S-腺苷-L-蛋氨酸(SAM)的测定方法进行研究。流动相为甲醇∶40 mmoL/LNH4H2PO4-8 mmoL/L 1-庚烷磺酸钠=20∶80(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4 nm,用外标法进行定量。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和平均回收率分别为0.82%和98.22%。该方法简便有效,适用于SAM系列产品生产中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77.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阿莫西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碱性介质中,铁氰化钾能够氧化阿莫西林产生微弱的化学发光,Na2SO3对该体系有较强的增敏作用,据此,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测定阿莫西林的新方法.阿莫西林在5.0×10-8~2.0×10-5 g/mL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强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10-8 g/mL,对2.0×10-6 g/mL的阿莫西林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5%.本法已用于胶囊中阿莫西林的测定,并初步探讨了该化学发光反应的机理.  相似文献   
978.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a(1-x)Al2Si2O8:xEu2+(x=0.005,0.02,0.04,0.06,0.08,0.10,0.20)和加入过量SiO2的CaAl2Si2O8:0.04Eu,xSiO2(x=0,0.05,0.100,0.200,0.300).利用X射线衍射(XRD)对样品的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荧光光谱仪对样品的发光性能进行了分析.XRD结果表明,所生成的CaAl2Si2O8:0.04Eu,xSiO2样品除了因反应未完全的氧化铝杂质相外基本是纯相.Ca(1-x)Al2Si2O8:xEu2+样品的激发和发射光谱表明,随着掺杂浓度的增加会出现红移现象.当Eu2+的掺杂浓度为超过4mol;时,出现浓度猝灭.当在空气气氛下烧结时,样品出现现了自还原现象.当过量SiO2的加入,Eu2+的发光强度会逐渐减弱,而Eu3+的发光强度会逐渐增强,SiO2的过量添加可以抑制自还原现象的产生.  相似文献   
979.
水下爆炸气泡射流载荷是中近场水下爆炸壁压载荷的重要组成部分, 将水下爆炸气泡射流简化为一段高速水柱来研究水下爆炸气泡射流载荷特性是研究水下爆炸气泡射流载荷的主要手段。本文基于腔内爆炸提出了一种新的高速水射流实验方法,并给出了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方法以及实验系统。基于实验系统,开展了不同工况下高速水射流的实验研究,研究了腔口位置、腔深对水射流形态的影响,并对水射流的形态形成因素进行了分析。使用压电型壁压传感器测得了水射流冲击壁压,给出了水射流冲击壁压的特性及其特点。实验结果表明:腔口位置与腔深是影响水射流端面形态的重要因素;生成的高速水射流冲击壁压峰值满足水锤理论。基于腔内爆炸的高速水射流实验方法能够应用于包括水下爆炸气泡射流在内的高速水射流形态、壁压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980.
海冰拉伸强度是其基本力学性能之一, 同时也是冰区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设计所需的重要参数. 对于脆性材料的拉伸强度测试, 巴西盘劈裂试验相比单轴拉伸试验在试样制备与加载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为研究海冰的拉伸强度特征, 对渤海辽东湾沿岸的粒状冰开展了系统的巴西盘劈裂试验研究. 在加载过程中与试样破坏后, 分别对加载横梁的位移与加载力以及试样最终破坏模式进行了记录. 同时, 对试样的冰晶结构、盐度、温度以及密度进行了测量. 通过改变加载速率、试样厚度与试样温度以研究不同参数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针对传统试验中试样的刚体假设, 考虑了试样变形对应力状态的影响并将其引入了理论模型. 试验过程中所有海冰试样均以劈裂模式破坏. 试验结果表明, 加载速率与试样厚度对拉伸强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但孔隙率的影响较为明显. 当孔隙率由75‰降低至10‰时,拉伸强度由1.0 MPa升高至2.8 MPa. 与单轴拉伸试验所测得数据对比, 巴西盘劈裂试验所得到的拉伸强度随孔隙率的变化趋势相一致. 但该方法所得到的粒状冰拉伸强度要高于预期结果. 试验表明巴西盘劈裂试验中海冰试样的破坏模式与试验结果均较为合理, 可成为海冰拉伸强度的有效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