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137篇
化学   332篇
晶体学   16篇
力学   73篇
综合类   13篇
数学   104篇
物理学   39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以2008年1月21日至2012年5月13日的大白菜日度零售价格为研究对象,结合混沌理论和神经网络技术在处理非线性问题上的优势,尝试构建了一般混沌-RBF神经网络模型、基于遗传算法优化的混沌-RBF神经网络模型和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混沌-RBF神经网络模型,并比较其不同的优化算法对于大白菜价格短期预测精度是否有提高.研究结论显示: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的混沌-RBF神经网络模型在拟合效果和预测精度上均明显好于其他两种混沌-RBF模型.这也显示了混沌神经网络技术在大白菜价格短期预测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92.
利用官能团反应活化能的差异, 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和时间制备了一种具有双交联网络结构的钛酸钡/聚芳醚酮纳米复合膜(BT-BCB/c-DPAEK). 对比研究纯聚合物薄膜及未经交联处理和仅进行单交联处理的复合薄膜发现, BT-BCB/c-DPAEK具有更加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 并且其介电性能表现出良好的频率稳定性和温度稳定性. 由于双交联网络对于复合材料两相间界面的改善及高温下对聚合物分子链运动的限制, BT-BCB/c-DPAEK表现出十分优异的储能性能, 特别是在150 ℃, 300 MV/m场强下依然保持1.75 J/cm3的储能密度和80%的放电效率.  相似文献   
893.
以特氨酸、邻苯二胺和芳香醛为原料,乙醇为溶剂,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多组分一锅法构建了一系列含有吡咯烷酮的1,5-苯并二氮杂?类化合物.该方法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产物收率高.探索了抗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病毒活性,结果显示合成的苯二氮?类衍生物具有显著的抗BVDV活性,EC50值好,且无明显的细胞毒性,为抗BVDV制剂的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物.  相似文献   
894.
采用薄层色谱法,以正己烷∶二氯甲烷(8∶2,V/V)为展开剂对64种不同型号,适用于不同车型的润滑油进行了种类鉴别与区分,并实现了水泥与沥青路面上的油脂与原样品的比对.  相似文献   
895.
以N-氯代氨基甲酸苄酯为氧化供氮试剂,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手性配体与金属锇形成原位催化剂用于催化5种烯烃的不对称氨羟化(从)反应,表现了好的对映选择性(85%~99%)和反应活性(49%~72%).在以对氯苯乙烯为底物的从反应中,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回收方法,均能有效地进行配体的回收和再利用,配体的催化活性和对映选择性基本保持...  相似文献   
896.
研究了15种不同取代基苯酚衍生物在纳米金/玻碳(Au/GC)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测试表明:该电极对15种苯酚衍生物的电化学反应各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电催化作用;与GC和平面金电极相比,苯酚衍生物的氧化峰电流均有所增加,氧化电位受待测物反应活性影响较大;水杨酸在Au/GC电极上响应迅速,电流灵敏度是GC电极的1.8倍;该电极...  相似文献   
897.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载流子传输与复合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典型的多异质结器件ITO/NPB/CBP:Ir(ppy)3/Bphen/Alq3/LiF/Al的基础上,利用有机半导体掺杂技术,设计制备了单异质结-单发光层器件、单异质结-p-i-n结构器件、单异质结-双发光层器件及无异质结-混合主体结构器件,并对其光电性能进行了研究和比较.其中,单异质结-p-i-n结构器件的最大功率效率为32.1lm/W,是参考器件的3.1倍,寿命是参考器件的15倍.无异质结-混合主体结构器件的最大功率效率为37.2lm/W,是参考器件的3.5倍,其寿命是参考器件的46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载流子传输层和发光层的优化设计,构建电子、空穴传输平衡的载流子传输层和发光层,减少或取消异质结界面仍可以实现对载流子传输和复合的有效调控,从而使器件的发光效率和寿命同时得到提高.本研究将为高性能OLED的设计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98.
为了实现具有不同测量尺度、分辨率与精度等特性的跨源点云的精确配准,提出了基于多尺度采样的测量点云数据配准方法。通过尺度滑移算法来滤除高频细节信息,保留轮廓数据,并结合体素网格邻域法来实现点云数据的降采样;对于宏观结构光视觉测量的低分辨率点云数据,通过基于深度学习的渐进式三维点云上采样算法可以精确还原结构光点云的轮廓细节,实现跨源点云在尺度与分辨率上的统一。最后,采用迭代最近点法对处理后尺度近似的数据进行配准,并将配准关系逆向用于原始跨源点云的配准。实验结果表明,多尺度采样方法对于跨源点云的配准精度有所提高,能有效用于发动机叶片等零部件的高性能检测。  相似文献   
899.
铁氧体环行器是承载航天器微波系统大功率的关键器件,其大功率微放电效应是影响航天器在轨安全、可靠运行的瓶颈问题。从影响微放电效应的关键因素——二次电子发射特性出发,提出铁磁性微波部件微放电效应物理演变模型,揭示了铁磁性微波部件内部初始自由电子与二次电子运动的空间规律;通过改变铁磁性微波部件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特性,揭示了铁磁性微波部件抗微放电优化设计的物理原理。在S频段铁氧体环行器中验证了基于表面二次电子发射特性的微放电效应抑制,将器件的微放电阈值从380 W提高至3400 W以上,提升效率大于900%。  相似文献   
900.
Tiancun Hu 《中国物理 B》2022,31(4):47901-047901
Reducing the secondary electron yield (SEY) of Ag-plated aluminum alloy is important for high-power microwave components. In this work, Cu doped carbon films are prepared and the secondary electron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The secondary electron coefficient δmax of carbon films increases with the Cu contents increasing at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to 1.53 at a high doping ratio of 0.645. From the viewpoint of surface structure, the higher the content of Cu is, the rougher the surface is, since more cluster particles appear on the surface due to the small solid solubility of Cu in the amorphous carbon network. However, from viewpoint of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 the reduction of the sp2 hybrid bonds will increase the SEY effect as the content of Cu increases, due to the decreasing probability of collision with free electrons. Thus, the two mechanisms would compete and coexist to affect the SEY characteristics in Cu doped carbon fil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