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研究发现,镧、轧、镥、钇和钪5种稀土离子可以分别与铽-乙酰基水杨酸形成优良的 共发荧光体系。在最佳条件下,5种离子可分别使铽-乙酰水杨酸体系的荧光增强350、58、 108、73和40倍。分别研究了各共发光体系的形成条件、荧光特点和影响因素。利用铽-镧-乙 酰水杨酸体系,可使铽的检测限降到3.0×10-10mol/L,铽浓度在5.0×10-9~3.0×10-6 mol/L 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应用于稀土合成样品和包头稀土标准氧化物中的铽的测定, 结果满意。回收试验的回收率为93%±4.2%。分析各体系后,对共发荧光的机理进行了初 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2.
金纳米粒子-胱氨酸三维网状结构的形成及其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了水溶性金纳米粒子, 粒子的平均粒径为4.5 nm, 它与胱氨酸作用后, 胱氨酸利用双硫键在其表面成功地进行了自组装, 获得了金纳米粒子-胱氨酸的三维网状结构. 用紫外-可见光谱、光散射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胱氨酸组装前后的金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 结果显示, 粒子与粒子之间, 通过静电引力形成了离子键, 吸收光谱变化明显, 金纳米粒子特征吸收峰由组装前518 nm红移到670 nm, 溶液颜色也相应由酒红色变为蓝紫色, 求出了金纳米粒子-胱氨酸三维网状结构形成过程中胱氨酸的最佳量, 金与胱氨酸的物质的量比为1∶1. 对于4.5 nm的金纳米粒子, 只有14%左右的胱氨酸在金纳米粒子的表面进行了自组装, 而多余的86%的胱氨酸未与金纳米粒子作用; 其共振瑞利散射光谱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该研究对以金纳米粒子为基础的新材料制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3.
在乙醇体系中构建三元配合物的镝荧光探针,并利用盐酸四环素(TC)对镝荧光探针具有荧光猝灭作用,提出了一种检测牛奶中四环素残留的新方法.首先确定体系的激发波长为305 nm,发射波长为574 nm.在配比、加料顺序、时间等方面对镝荧光探针进行了条件优化,确定了镝离子(Dy3+)、磺基水杨酸(SSA)、三正辛基氧化磷(TOPO)的最佳配比为1:2:0.1和30 min最佳检测时间.其次建立了检测盐酸四环素的线性曲线,并获得检测范围为10-6~2×10-5 mol/L.最后,利用此荧光探针对处理的牛奶样品进行加样回收检测,回收率在96.9 %~104.4 %.实验证明建立的方法科学可行,对盐酸四环素具有高选择性. 相似文献
34.
单宁的电化学氧化及伏安测定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玻碳电极(GCE)为工作电极,KH2PO4-Na2HPO4为支持电解质,通过循环伏安法首次观测到了单宁的不可逆氧化峰。在单宁浓度为1.0×10~(-7)~1.2 × 10~(-5)mol/L范围内与其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 1.3×10~(-8)mol/L。在中药五倍子浸提液中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实验,其平均回收率为100.6%。该法简便、快速,用1.0×10~(-6)mol/L的单宁溶液重复测定11次,RSD为2.l%。对其反应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5.
选用甲基苯骈三氮唑(TTA)作为Eu3+络合物的第一配体,探究了在乙醇溶液体系与水溶液体系两个不同条件下,第二配体及表面活性剂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两个体系分别选择了三乙胺、邻菲咯啉(phen)作为第二配体,邻非咯啉(phen)、曲拉通-100(TX-100)作为表面活性剂,在乙醇体系下,Eu3+:TTA:三乙胺:phen的最佳比例为1:3:10:1,在水溶液体系下,Eu3+:TTA:phen:TX-100的最佳比例为1:5:1:5,最后分别将两种络合物使用掺杂法制备了聚氯乙烯(PVC)薄膜,通过荧光光谱测试,得到的两种薄膜均可将紫外光转换为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可见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