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人体内的生物小分子对维持生命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此类分子参与生命体的血液循环及免疫系统,因此检测生命体中生物小分子对研究小分子在生命体中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意义.傅里叶变换-表面等离子体共振(Fourier transform-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FT-SPR)光谱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灵敏... 相似文献
22.
采用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了水相金纳米粒子, 通过巯基的自组装, 成功获得了巯基十一烷醇(MUN)单分子层保护的金纳米粒子. 用紫外可见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散射粒度分析、同步散射光谱和发射光谱等手段对组装前后的金纳米粒子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制备的金纳米粒子最大吸收波长518 nm, 形状规则, 粒度均匀, 平均粒径为14.6 nm, 每个粒子含有约9.64×104原子; 组装之后的金纳米粒子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吸收峰红移17.0 nm, 平均粒径增大为20.2 nm, 组装层的平均厚度2.8 nm, 与MUN分子长度相当, 结合量实验证明每一个金纳米粒子可以结合约7.52×103个MUN, 表面覆盖率为83.6%, 粒子分散均匀, 稳定性增强可长期保存; 同步散射光谱变化和发射光谱中分频、差频和倍频峰的存在证明, 金纳米粒子组装前后均具有非线性光学特性. 相似文献
23.
研究发现钪与铽-乙铽-乙酰水杨酸配合物体系产生强烈的共发荧光效应,在最佳条件下,可使原体系的荧光强度增强40倍。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几协配体对共发光体系环境的改善。利用该体系测定合成稀土样品和包头稀土标样中的铽,结果满意。加标回收率在86.7% ̄96.6%。并对发光的机理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4.
水合肼以其碱性及吸附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它在粘土中的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工作构建了高岭石团簇模型为Al6Si6O42H42并在B3LYP/6-31G(d,p),MP2/6-31G(d,p)//B3LYP/6-31G(d,p)和MP2/6-31++G(d,p)//B3LYP/6-31G(d,p)水平下对一水合肼以及二水合肼在高岭石层间的插层性质(如:优化构型、结构参数、结合能、电荷分布、振动光谱、静电势等)进行探究.计算表明,当一水合肼进入层间后,水分子和肼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生了改变.即水与肼分子分别以氢键的形式插层于高岭石层间,且肼与高岭石之间的相互作用要强于肼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插层位点多位于高岭石四面体层和八面体层的重叠区域内,这些都是水合肼易进入高岭石层间而难以脱去的重要因素.当二水合肼进入层间后,随着层间距的不断扩大,肼分子与高岭石铝氧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仍强于肼分子与水分子间的作用.但当层间距超过1.05 nm时,水分子与肼分子之间的作用则强于肼分子与高岭石的作用,这也印证了若要将肼脱附,需将层间距增大以减弱肼分子与高岭石的作用,再用溶剂将其脱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5.
本文研究发现铽与均苯四甲酸有强烈的荧光反应,并观察到钆(钪)存在下的共发光现象,研究了该反应的荧光特点和影响因素,确定了反应和测定的最佳条件。钆和钪的引入使原有的铽-均苯四甲酸体系的荧光分别增加了240和95倍。在最佳条件下,对应于钆和钪,铽的浓度分别在5.0×10-8~3.0×10-5mol/L和7.0×10-8~1.0×10-5mol/L的范围内与荧光强度成线性关系,检测限分别为2.0×10-10和5.0×10-10mol/L采用多点增量标准加入法测定了合成样品和包头稀土样品中的铽。回收试验的回收率为100.1±0.01%和99.1±0.03%。 相似文献
26.
1 引 言 稀土元素共发光效应的研究已有许多报道,其研究体系主要集中于钐、铕-β-二酮荧光体系,β-二酮中以噻吩甲酰三氟丙酮研究得最为详尽,协同配体大多采用三辛基氧化膦,邻菲咯啉等。本文研究了钐、铕-二苯甲酰甲烷(DBM)荧光体系,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及Triton X-100存在下,形成钐或铕-DBM-CTMAB三元离子缔合络合物。当于上述体系中加入Gd~(3+)后,荧光强度大大增加,约比无Gd存在时提高50倍.并用多点增量法同时测定了稀土氧化物中痕量的钐和铕,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7.
本实验建立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检测3-吲哚乙酸(IAA)的方法。制备了两种SPR生物传感器检测IAA:传统模式的SPR生物传感器1和Au/Ag合金纳米粒子增敏的SPR生物传感器2。结果发现:传感器1在IAA浓度范围为175~350μg/L时,浓度与其波数位移值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5μg/L(S/N=3);传感器2在IAA浓度范围为17.5~250μg/L时,浓度与其波数位移值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2μg/L(S/N=3)。说明基于Au/Ag合金纳米粒子的传感器2比传感器1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检出限。加标回收实验测得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6%~100.2%,平均值为98.4%。本实验制备的SPR生物传感器具有较好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8.
镧,钆,镥,钇和钪与铽—乙酰水杨酸共发荧光体系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发现,镧、钆、镥、钇和钪和5种稀土离子可以分别与铽-乙酰基水杨酸形成优良的工分荧光体系。在最佳条件下,5种离子可分别使铽-乙酰水杨酸体系的荧光增强350、58、108、73和40倍。分别研究了各共发光体系的形成条件、荧光特点和影响因素,利用铽-镧-乙酰水杨酸体系,可使铽的检测 降到3.0×106-10mol/L,铽浓度在5.0×10^-9-3.0×10^-6mol/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9.
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的铽—镧—乙酰水杨酸共发光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镧与铽-乙酰基水杨酸体系产生强烈的共发荧光现象,在最佳条件下可使原体系的荧光强度增强350倍,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和协配体系存在下对共发光体系环境的改善,对共发光的机理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利用该体系测定了合成稀土样品和包头稀土标准样品中的铽,结果满意,标准加入回收率在88.8%~103.1%之间。 相似文献
30.
研究发现,镧、轧、镥、钇和钪5种稀土离子可以分别与铽-乙酰基水杨酸形成优良的 共发荧光体系。在最佳条件下,5种离子可分别使铽-乙酰水杨酸体系的荧光增强350、58、 108、73和40倍。分别研究了各共发光体系的形成条件、荧光特点和影响因素。利用铽-镧-乙 酰水杨酸体系,可使铽的检测限降到3.0×10-10mol/L,铽浓度在5.0×10-9~3.0×10-6 mol/L 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应用于稀土合成样品和包头稀土标准氧化物中的铽的测定, 结果满意。回收试验的回收率为93%±4.2%。分析各体系后,对共发荧光的机理进行了初 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