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9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化学   169篇
晶体学   21篇
力学   60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52篇
物理学   29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01.
四氯化碳费米共振的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费米共振现象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分子振动光谱中的现象,特别是结构比较复杂的多原子分子.在多原子分子中当振动倍频或组合频位于某一基频附近,由于发生振动耦合,会出现两个新峰,峰的位置向两侧发生移动,二者谱线强度发生变化,把这种现象称为费米共振.费米共振现象不仅存在于红外光谱中,也存在于拉曼光谱中.文章中测量了CCl4的拉曼光谱,利用所得到的谱线峰位和用Originpro7.5软件程序获得积分强度,用费米共振的相关理论计算了C-Cl的a1对称伸缩振动频率v1与C-Cl2的f对称弯曲振动频率v4的组合频(v1 v4)与(某一未知基频)C-Cl的f对称伸缩振动频率v03的费米共振特征参数,进而计算出了耦合系数W和这一未知基频v03.该文对理解费米共振,了解分子振动频率,研究分子结构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02.
采用巯基丁二胺镍(Ⅱ)(NiL-SH)自组装单分子层修饰金电极,制得测定H2O2的电流型生物传感器.NiL-SH在电极表面有一对可逆的氧化还原峰.传感器对H2O2的还原显示出快速电催化响应(<10 s),采用电子扫描电镜(SEM)和光电子能谱(XPS)对电极表面进行了表征,且计算了其自身电化学反应性质.研究了各种因素如pH、工作电位等对传感器响应电流的影响.循环伏安法测定H2O2的线性范围为5.0×10-6~3.0×10-3 mol/L(r=0.999),检出限为2.0×10-6 mol/L.该电极显示出模拟酶特性,测定米氏常数KMapp=2.78 mmol/L.对传感器的稳定性,灵敏度和选择性进行研究,并应用于实际样品测定.  相似文献   
603.
干宁  王鲁雁  徐伟民  李天华  江千里 《分析化学》2007,35(11):1553-1558
同时固定四羧基酞菁钴Ⅲ(CoPc)和HRP标记核基质蛋白22抗体(HRP-Ab-NMP22)于自组装在金电极表面的Fe3O4/Au胶上,构建了一种快速测定膀胱肿瘤患者尿液中NMP22抗原(NMP22)含量的安培免疫传感器。CoPc可被用作电极表面HRP的电子传递媒介体。当该传感器在含NMP22尿样的溶液中温育后,NMP22与HRP-Ab-NMP22免疫结合导致HRP的活性中心与CoPc之间的电子传递部分阻碍,使HRP对H2O2电催化还原电流Io降低。ΔIo与NMP22浓度在1.2~200μg/L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5μg/L。该传感器对NMP22响应灵敏,较ELISA法提高了检测速度,有望用于膀胱肿瘤的体外诊断。  相似文献   
604.
阴影形状、偏转测量和光度立体法等多种手段都能得到场景的法线场,需要进一步重建才能获得高度场,因此由法线场重建场景的深度信息值得研究。提出一种由离散法向量恢复高度场函数的方法。首先,基于离散几何的原理,逐行估计场景的行高度值;然后计算少量列高度;最后根据列高度值,逐行调整各行的高度平均值,得出整个场景的高度分布,其中在估计行高度值与列高度值的过程都运用了最小二乘法。该方法由于减少了优化的数据量,不需要大型的矩阵运算和运算内存,并且对于物体表面连续并且光滑的曲面会有较好的效果。实验表明,该方法对曲面连续突变较少的场景的深度恢复较好,但对于突变较多的场景,所恢复出的高度会有横条纹。  相似文献   
605.
石墨烯纳米带是宽度为纳米尺度的石墨烯条带,根据其边缘构型的不同可以分为锯齿型石墨烯纳米带和扶手型石墨烯纳米带.纳米尺度导致的量子限域效应和边缘构型引起的边缘效应能够调节石墨烯纳米带的电子结构,打开石墨烯的带隙.而且,石墨烯纳米带具有极大的长宽比和极高比例的边缘原子,为通过结构裁剪实现功能定制提供了无限可能.这些几何和电子结构特性使得石墨烯纳米带在电子器件等诸多领域比石墨烯具有更大的应用潜力,因此,石墨烯纳米带的相关研究一直是纳米材料领域的热点.基于此,本综述首先介绍了石墨烯纳米带的结构和性质,全面介绍了石墨烯纳米带的制备方法,相应的制备方法可以分为两部分:(1)自上而下法:通过等离子体、离子束、扫描隧道显微镜和金属纳米颗粒对石墨烯和碳纳米管进行刻蚀和切割,制备石墨烯纳米带.该方法面临最大挑战在于如何提高刻蚀和切割精度.(2)自下而上法:利用含碳前驱体,如有机化合物、碳氢化合物气体以及碳化硅等,制备石墨烯纳米带.该方法利于实现原子精度的结构控制,尤其是化学气相沉积法有望实现低成本、规模化制备.最后展望石墨烯纳米带研究的挑战和前景.我们相信,随着材料和技术的创新发展,石墨烯纳米带必将成为一...  相似文献   
606.
提出并研究了一种基于保偏光纤双折射特性的函数波形信号发生器。发生器采用正弦微波信号调制连续光波,光波经45°偏振控制后耦合进入保偏光纤,利用光纤双折射特性在快慢轴两个正交光场分量间引入可控时延差,经光电检测后的光电流表达式可由傅里叶级数余弦谐波项构成,结合宽带90°电桥亦可获得傅里叶级数正弦谐波项构成,因此模型具备可调谐函数波形输出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发生器三个变量,即偏压相移φ、调制系数β和时延差τ,可对傅里叶级数各谐波系数进行灵活调控。分析并讨论了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光学仿真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当限定均方根误差(RMSE)≤5%,可获得0~30%可调顶边梯形波和20%~80%可调对称三角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