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5篇
  免费   360篇
  国内免费   451篇
化学   755篇
晶体学   38篇
力学   103篇
综合类   41篇
数学   202篇
物理学   87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0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TiO2和Eu2O3为原料,利用固相反应法在4.0GPa和1090℃下合成了钙钛矿氧化物Eu1-xKxTiO3(x=0.2,0.32)。XRD测量表明样品为立方结构。^151Eu Mossbauer谱测试给出同质异能移位分别为~0mm/s和~-13mm/s的两个吸收峰,表明Eu离子为+2和+3混合价。在480和6480G的磁场范围内只观察到一个线宽为3140G、g因子为2.00的信号,这是由Eu  相似文献   
52.
Ga 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具有大的禁带宽度、高电子饱和速度、异质结界面的高二维电子气浓度、高击穿电压以及高的热导率,这一系列特性使它在高频、高功率、高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本文首先论述了制约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器件性能提高所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然后,着重从优化材料结构设计和器件结构设计的角度,阐述了氮化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器件在高频高功率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器件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3.
为缩短衰减倍率调整的时间,提高激光参数测试的效率,提出激光光强快速衰减算法。衰减倍率精确调整量由当前衰减倍率和采集到的光斑光强真实的最大灰度值共同决定。当因光电接收器件(CCD)饱和造成采集光斑图像失真时,即衰减倍率过小时,由于激光光斑的光强通常满足高斯分布,通过对光斑图像进行处理,去除饱和部分光强信息,对剩余部分光强信息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三维高斯拟合,还原出激光光斑光强的真实分布并获得最大灰度值;当衰减倍率过大时,根据采集光斑图像可以直接获得当前最大灰度值,最后通过计算获得最佳的衰减倍率调整值,实现了激光光强快速准确的调整。算法的有效性通过步进电机带动的双轮可变衰减器及CCD配合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54.
本文叙述了在室温、液N2和液H2及其降压温度下,利用3厘米波段双重调制波谱仪对掺磷原子浓度为~1015—~1018/厘米3的硅样品进行的电子自旋共振研究,文中还简述了低温控制系统。实验观察到传导电子、表面缺陷中心和电子-核超精细结构谱线,以及有效电子-施子核对的互作用谱线,并获得相应的g因子。在14°K下,得到施主核上电子波函数幅度的平方|Ψ(0)|2和电子-核超精细互作用常数αD,与G.Feher在1.25°K下利用电子-核双共振方法得到的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55.
掺铒光纤吸收增加光学双稳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远程  宋骞 《光学学报》1998,18(10):459-1463
报道了的掺铒光纤中观测到的吸收增加非线性和无腔光学双稳运转。双稳是低功率的(亚毫瓦级)。分析了掺铒光纤吸收增加双稳态产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56.
为了快速获取大田玉米作物长势信息, 基于多光谱图像开展了大田玉米叶绿素指标的非破坏性诊断研究。应用自主开发的2-CCD多光谱图像感知系统, 在田间采集玉米冠层可见光[Blue(B), Green(G), Red(R);400~700 nm]和近红外(Near-infrared: NIR, 760~1 000 nm)图像, 并使用SPAD同步测量样本叶绿素指标。采集后图像经自适应平滑滤波处理后, 进行图像玉米植株提取。为了选择最优算法实现玉米植株与杂草、土壤背景的分割, 首先比较了最大类间方差(OTSU)分割算法和局部阈值处理分割算法, 选取了基于局部统计的可变阈值处理方法对玉米NIR图像进行初步分割, 进而采用区域标记算法进行精细分割, 分割准确率达95.59%。将分割结果应用于玉米植株可见光图像R, G, B各通道, 从而实现了玉米植株多光谱图像中可见光图像的整体分割。基于分割后R, G, B和NIR四个通道的玉米冠层图像, 提取了各通道图像灰度均值(ANIR, ARed, AGreen和ABlue)并计算了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和绿色归一化植被指数(NDGI)作为光谱特征参数, 建立了玉米冠层叶绿素指标诊断的偏最小二乘法回归模型。结果表明, 建模R2达0.596 0, 预测R2达0.568 5, 该方法通过玉米多光谱图像特征参数评估叶片叶绿素含量, 可为大田玉米长势监测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7.
生物柴油是新型环境友好型替代能源,其主要成分为碳数分布在C6~C24的长链脂肪酸酯.利用瞬态单丝法导热系数测量系统在272~352K温度范围内、0.1~15 MPa压力范围内对三种生物柴油组成成分壬酸甲酯、庚酸甲酯和己酸甲酯的液相导热系数进行了实验测量,并将导热系数拟合成关于温度和压力的方程,壬酸甲酯、庚酸甲酯和己酸甲...  相似文献   
58.
应用线性Regge轨迹和相对论夸克模型,研究了低激发态单重介子谱,并解释了这些激发态的窄质量劈裂源自轻夸克的相对论效应.计算了自旋宇称为J+(J=0,1,2)的单重介子(D,Ds,B,Bs)P波的质量,并建议存在O+态的,未被实验发现的B介子和Bs介子,其质量分别为5659 MeV和5788 MeV.计算表明,Ds0(...  相似文献   
59.
Yue Qiao 《中国物理 B》2022,31(6):64214-064214
High-order harmonic generation (HHG) from an atom illuminated by a sinusoidally phase-modulated pulse is investigated by solving the time-dependent Schrödinger equation. The spectral shift that occurs in atomic HHG can be achieved easily using our laser pulse. It is shown that the photon energy of the generated harmonics is controllable within the range of 1 eV. The shift of the frequency peak position is rooted in the asymmetry of the rising and falling parts of the laser pulse. We also show that by varying the phase parameters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of the laser one can adjust and control the shift in atomic harmonic spectra.  相似文献   
60.
Tianyuan Song 《中国物理 B》2022,31(8):88101-088101
Degradation of a-InGaZnO thin-film transistors working under simultaneous DC gate and drain bias stress is investigat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degradation mechanism is proposed and verified. The maximum degradation occurs under the bias stress condition that makes the electric field and electron concentration relatively high at the same time. Trapping of hot electrons in the etching-stop layer under the extended drain electrode is proven to b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The observed degradation phenomena, including distortion in the transfer curve on a logarithmic scale and two-slope dependence on gate bias on a linear scale, current crowding in the output curve, and smaller degradation in transfer curves measured under large drain bias, can all be well explained with the proposed degradation mechan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