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化学   34篇
物理学   1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无溶剂条件下,邻甲基苯磺酸铜可有效催化2-萘酚、醛和胺三组分"一锅法"合成胺基烷基萘酚衍生物.考察了溶剂条件及催化剂用量对产率的影响.经催化剂循环研究,该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仍保持较高活性.产物的结构通过熔点,IR,1HNMR,13CNMR,质谱和元素分析进行测定和结构表征.同时给出了该反应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2.
室温条件下,对甲基苯磺酸铝可有效催化芳香酮、芳香醛和芳香胺的Mannich反应,三组分"一锅法"合成了一系列β-氨基酮衍生物.考察了溶剂及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反应结束后,催化剂经简单相分离可回收并多次重复使用,催化活性无明显下降.产物结构经IR,~1H NMR,元素分析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23.
室温、无溶剂条件下,邻甲基苯磺酸铜可有效催化邻氨基苯甲酸、胺和原甲酸酯三组分"一锅法"合成喹唑啉-4(3H)-酮衍生物.考察了原料配比及催化剂用量对产率的影响.经催化剂循环研究,催化活性无明显变化.产物的结构通过熔点,IR,1HNMR和元素分析进行测定和结构表征.同时给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4.
以碳酸镉为原料,分别与苯磺酸和对甲基苯磺酸反应生成[Cd(H_2O)_6](C_6H_5SO_3)_2(1)和[Cd(H_2O)_5](p-CH_3C_6H_4SO_3)_2·H_2O(2),产物均为无色结晶固体。通过红外光谱、热重和X-ray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种配合物均为单斜晶系,配合物1中Cd~(2+)与6个配位水中的氧原子配位。配合物2中Cd~(2+)与5个配位水中的氧原子和一个对甲苯磺酸基团中的氧原子配位,两种配合物均形成畸形的八面体空间构型。以1-氨甲酸酯基烷基-2-萘酚的合成为探针反应,考察了苯磺酸镉和对甲基苯磺酸镉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25.
宋志国 《分子催化》2011,25(5):421-426
报道了硫酸钴-乙酸在室温、无溶剂条件下催化醇和酚的四氢吡喃化反应。硫酸钴-乙酸作为协同催化体系,二者缺一不可。与传统催化剂相比,新催化体系的催化活性最好.反应结束后,硫酸钴经简单相分离可回收,重复使用多次催化活性无明显下降。提出了可能的催化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26.
本文报道了结构自还原对铋掺杂碱土金属硅磷铝硼玻璃超宽带近红外发光性质的影响. 以Eu作为对比, 在空气气氛中采用高温熔融法分别制备了Eu2O3和Bi2O3掺杂的35SiO2-25AlPO4-12.5Al2O3-12.5B2O3-15RO(R=Ca,Sr,Ba) 玻璃. 结果证实该玻璃中可发生Eu3+→Eu2+的高温自还原现象, 且随着碱土金属离子半径增大Eu2+ 的自还原性减弱; 同样条件下Bi位于1300 nm波段的近红外发光却随之增强, 而位于1100 nm波段近红外发光和源于Bi2+的红光则减弱. 根据结构自还原机理及碱土离子半径变化对玻璃近红外超宽带发光性质的影响, 讨论了Bi离子的近红外发光中心的归属. 上述研究表明玻璃结构自还原特性可以为Bi近红外发光机理研究以及高效Bi掺杂超宽带近红外发光玻璃的设计提供一种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玻璃 铋掺杂 近红外发光 自还原效应  相似文献   
27.
王敏  宋志国  赵爽  万鑫 《大学化学》2010,25(6):58-61
对乙酸正丁酯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改进。用甲基磺酸钙作催化剂,环己烷作共沸溶剂,在回流分水条件下进行反应。对正丁醇、乙酸、环己烷和催化剂的用量进行了优化,得出较佳反应条件,在该反应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3%。反应结束后,催化剂经简单的相分离就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28.
无溶剂、80 ~oC条件下,硝酸铈铵催化化学计量的芳香醛、乙酰乙酸乙酯(乙酰乙酸甲酯)和单取代(硫)脲三组分"一锅法"合成了N1-取代的3,4-二氢嘧啶-2(1H)-酮衍生物。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产率的影响。产品结构通过IR,~1H NMR,~(13)C NM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确证。该合成方法具有反应时间短,条件温和,产率高,方法绿色等优点。  相似文献   
29.
<正>Mannich反应是合成β-氨基酮衍生物最为常用的反应之一。β-氨基酮衍生物不仅在医药、农药、染料、涂料、炸药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而且是有机化学中天然生物活性分子的重要中间体。因此,Mannich反应在有机合成中拥有一定的地  相似文献   
30.
氯化锌催化合成3-取代-4(3H)-喹唑啉酮衍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温、无溶剂条件下,氯化锌可有效催化邻氨基苯甲酸、原甲酸酯和胺三组分"一锅法"合成一系列3-取代-4(3H)-喹唑啉酮衍生物。考察了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确定优化反应条件为n酸:n酯:n胺=1∶1.2∶1.2,ZnCl21(mol)%。该方法条件温和,产率较高,操作简单,且对环境友好。产品结构经IR,1HNMR,元素分析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