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69篇
化学   274篇
晶体学   15篇
力学   21篇
综合类   10篇
数学   133篇
物理学   23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ESCA研究改性ZSM-5沸石的表面酸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中岳 《催化学报》1985,6(1):58-64
用ESCA研究了改性ZSM-5沸石的表面酸性。ZSM-5沸石经高温水汽、酸处理后,20-25%的Al可从骨架移去,并经500℃焙烧,沸石的本体(Si/Al)_b值和表面(Si/Al)_8值都有提高,后者远比前者小,说明本体Al向沸石表面迁移。吡啶吸附的结果表明,高温水汽、酸处理对(N/UC)_8无甚影响,但(N/Al)_8值有较明显的增加。随沸石本体和表面Al含量的减少,(n-BuNH/Al)_b和(N/Aleff)_8值增加。处理次数和水汽处理温度增加,位于 401.5 eV附近的N_(18(2))吸附吡啶峰不但向低的结合能方向位移,而且产生N_18(1)(弱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峰,N_(18(2))两峰发生叠合和再分裂。量热滴定和电位滴定结果也表明,随着处理次数和水汽处理温度的增加,使ZSM-5的酸强度分布改变,最高酸强度逐步下降,质子酸度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12.
引入模拟辅助样本提高BP网络的泛化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吲哚醇在20种不同参数固定液上的保留值、19种不同物质在同一固定液上的保留值以及脂肪胺的电谱保留值分别作为网络的训练样本和检验样本,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LR)模型和BP网络模型,并基于LR模型运用随机搜索最优化方法,产生模拟辅助样本并将其引入BP网络训练样本集。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使用提高了BP网络的泛化能力,对于残缺样本问题的预测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与线性回归模型及原BP网络模型相比,预测精度有了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613.
首次用两种方法合成了苯并咪唑重铬酸复合物(BIDC)。用元素分析、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核磁谱和热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相似文献   
614.
Two cobalt(Ⅱ) complexes of the Schiff base with morpholino or aza-crown ether pendants, CoL^1 and CoL^2, as mimic hydrolytic metalloenzyme, were used in catalytic hydrolysis of carboxylic ester (PNPP). The analysis of specific absorption spectra of the hydrolytic reaction systems indicates that key intermediates, made up of PNPP and Co(Ⅱ) complexes, have been formed in reaction processes of the PNPP catalytic hydrolysis. The mechanism of PNPP catalytic hydrolysis has been proposed based on the analytic result of specific absorption spectrum. A kinetic mathematical model, applied to the calculation of the kinetic parameter of PNPP catalytic hydrolysis, has been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mechanism proposed. The acid effect of buffer solution, structural effect of the complexes, and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rate of PNPP hydrolysis catalyzed by the complexes have been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615.
本文利用“组合导数分光光度法”,在碱性介质中,以四(对-羟基苯基)卟啉作显色剂,以咪唑作催化剂,对锌、镉的同时测定进行了详细研究。该法使测定锌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提高到10~6L·mol~(-1)·cm~(-1),同时解决了重叠谱带相互干扰的问题。对合成样品进行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16.
徐斌  杨春  孟中岳 《催化学报》1994,15(6):482-486
NaX沸石的改性及与乙醇缩合反应性的关联徐斌,杨春,孟中岳(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南京210024)关键词乙醇缩合,碱性催化,NaX沸石,改性沸石分子筛的碱性质和碱催化反应的研究是近年来沸石催化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1-7].碱性沸石催化乙醇缩合是制备...  相似文献   
617.
25 0±0 01℃时,研究了带有咪唑基团的配体与二价过渡金属离子生成的配合物在三种不同的表面活性剂(CTAB,Brij35和LSS)中催化对硝基苯酚吡啶甲酸酯(PNPP)水解的动力学。运用金属胶束催化的三元复合物动力学模型对所得的实验结果进行定量处理,得到了相关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pH7 00时,在任何一种配合物与不同的表面活性剂生成的金属胶束溶液中,PNPP的水解速率都有较大的增加,尤其是铜(Ⅱ)配合物与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LSS)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生成的金属胶束对PNPP的水解反应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而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配合物催化PNPP水解反应的效率却并不高,这可能归因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带正电的极性头与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相斥作用;在所研究的三种配合物中,尽管Cu(Ⅱ)配合物具有最低的pKa值,但是在弱碱性条件下,Zn(Ⅱ)配合物却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这可能与催化剂在胶束溶液中的离子化状态以及不同配合物中活性物种的不同亲核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618.
再探NiZSM-5沸石上Ni(II)的可还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载Ni沸石体系中的金属离子的还原是一个复杂问题.Badrinarayanan等用ESCA方法研究氢气处理后的Ni/HZSM-5沸石体系时,没有观察到Ni~0的存在.找们在研究交换型NiHZSM-5沸石时指出,在一定条件下,Ni(Ⅱ)可以还原为Ni_~0.那么,选用其它载体或采取其它制样方法,情况又将如何?这就是本文探讨的问题. 原料系Na(C_2H_5NH_3)ZSM-5沸石,SiO_2/Al_2O_3=40.0.制样采用浸渍法,即称取  相似文献   
619.
沸石的表面酸性与催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量热滴定法和脉冲色谱法分别测定了三种沸石HY,HM,HZSM-5的酸度、酸强度分布及其裂化、异构化活性和选择性。从而探索了沸石的酸性和其催化性质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20.
Introduction Ascorbic acid is still attractive due to its wide-rang-ing role in biological processes and chemical fields. Consequently the knowledge of the kinetics of ascorbate reduction is highly desirable. In previous papers,1-11 spectroscopy and electronics methods were generally used to study the oxidation of ascorbic acid, and only a first-order reaction rate constant was obtained by these methods. Since the reaction is a complicated process involving several reactive species, the previ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