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7篇
化学   75篇
力学   7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7篇
物理学   8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许荣国  黎高平  王雷  桑鹏  南瑶  孙鹏 《应用光学》2013,34(5):837-840
针对激光微能量测量的问题,提出一种激光微能量计标定新方法与装置。研究内容包括使用稳功率连续激光作为光源,通过基于斩波的脉冲发生器组件产生微能量的脉冲激光,分别使用脉冲宽度测量组件与功率测量组件进行采集、软件分析,计算微能量值及通过比对给出待标定能量计的修正系数,计算机自动控制。结果表明,该方法获得的脉冲激光波形稳定,脉冲宽度测量不确定度为0.08%,激光功率测量不确定度为0.25%,实现了对0.1 pJ~1 mJ的激光能量进行准确复现和传递。  相似文献   
122.
食品质量与安全的检测分析关乎人们生命健康,高效可靠的检测手段是该领域研究的必需条件.磁共振技术,包括核磁共振(NMR)和磁共振成像(MRI),是20世纪的新兴的食品检测技术.由于该技术对样品几乎无破坏性,且具有可实时快速测量、可同时检测多成分、可获得样品内部图像等优点,因此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为了促进该技术在食品科学领域更为深入的应用,该文对磁共振技术在国内外食品质量和安全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3.
荧光转换型近红外发光二极管(NIR pc-LED)具有体积小、谱带宽和峰位易调谐等优点,是新一代NIR光源发展的前沿,其关键在于研发可被蓝光有效激发的高效率宽带近红外荧光粉。面向广泛研究的Cr3+激活近红外发光材料,本文综述了发射峰在800~900 nm波段材料发展现状。基于磷酸盐、硼酸盐和硅锗酸盐等体系,阐述了其结构特征与近红外发光峰位、谱带宽度的关系,以及采用工艺优化、组分调节和共掺杂等方法调控近红外发光效率、热稳定性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4.
杂多酸盐K7[PTi2W10O40]·6H2O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下,用荧光和紫外光谱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杂多酸盐K7[PTi2W10O40]·6H2O(PM-19)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结合反应的光谱行为.试验发现,PM-19对H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用Stern-Volmer和Lineweaver-Burk方程分别处理试验数据,发现HSA与PM-19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复合物,属于静态荧光猝灭.由Lineweaver-Burk方程求出了不同温度下反应时复合物的形成常数KA(298 K:2.26×105 L/mol;303 K:1.67×105 L/mol;310K:1.01×105 L/mol)及对应温度下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H=-51.12kJ/mol;△S=-88.19/-87.85/-88.26 J/K;△G=-24.84/-24.50/-23.78kJ/mol),证明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氢键和范德华力.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计算出了两者之间作用距离(4.21 nm).同时用同步荧光光谱法探讨了PM-19对H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5.
醇类化合物是大宗化学品和精细化工的重要原料,其中含手性基团的醇是医药合成的重要中间体.相较于传统当量化学合成法,以氢气为氢源的手性羧酸多相选择性催化加氢具有原子利用率高、经济环保等优点.此外,调节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或引入部分还原的金属氧化物来调变金属的表面电子微环境已经成为改善催化性能的常用方法,但是当可还原性载体、部分还原金属氧化物及金属三者共存时,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仍不清楚.本文通过构建Pt-ReOx/TiO2催化剂体系,调变载体二氧化钛(TiO2)表面结构,改变表面Pt和Re物种的电子结构,实现了1R,2R-环己烷二甲酸的水相高效选择加氢制备1R, 2R-环己烷二甲醇(收率为87%,固定床寿命400 h, ee值为100%).利用准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电子顺磁共振(EPR)、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理论计算等手段详细研究了不同晶型TiO2载体与Pt、ReOx之间的相互作用.XPS结果表明,载体的晶型显著影响Re物种的电子结构,其中金红石型Ti...  相似文献   
126.
为了研究跨声速轴流压气机突尖波型失速先兆的表现形式及传播机制,对跨声速转子开展三维全周非定常数值研究。在转子周向不同位置处布置多个压力探针,获取了转子失速过程中压力信号的变化情况,对压力信号分别进行了时域、频域分析。结果表明,转子叶尖产生了典型的"前缘溢流"和"尾缘回流"的突尖波型失速先兆,近失速工况转子产生了两个失速团,并以65%转速沿周向传播,尾缘回流与叶尖泄漏涡相互作用产生一个龙卷风式的旋涡并向前缘移动在相邻叶片前缘溢出形成一个低压区。  相似文献   
127.
以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试剂顺序控制丙烯酸和不对称双烯化合物4-(3-丁烯氧基-甲基)苯乙烯(BEOMSt)的溶液聚合反应,得到了两亲结构的大分子RAFT试剂,同时将BEOMSt分子中的惰性烯双键定量地悬垂于试剂的亲水与亲油嵌段间.以该试剂分别调控苯乙烯(St)溶液和细乳液聚合,着重考察了聚合方法对惰性烯双键链增长反应特性的影响.溶液聚合中,惰性烯双键链增长反应速率极低,St转化率68.6%时,产物链中烯双键数目仍维持初值,产物分子量与理论值吻合,分子量分布较窄,聚合反应呈现典型"活性"聚合的特征.但细乳液聚合反应初期,烯双键已与St共聚合,并引起分子链间偶联和分子量与理论值的正偏差,产物分子量分布也很宽.初步推测,导致细乳液聚合时惰性烯双键链增长反应受到强化作用的原因是两亲结构RAFT试剂吸附于单体细液滴表面,引起液滴油水界面层内自由基浓度以及烯双键与St浓度比值增高.  相似文献   
128.
针对烧结钕铁硼在服役期间产生疲劳破坏过程的突发性和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粒子滤波与微磁监测方法相融合的疲劳破坏预测方法。通过将烧结钕铁硼的力磁耦合模型引入粒子滤波理论框架中,设计了基于相对磁导率的粒子滤波状态方程,并采用构建的微磁监测系统来获取烧结钕铁硼疲劳破坏过程中不断变化的磁感应强度信号,建立了基于磁感应强度的粒子滤波观测方程。进一步地,将状态方程和观测方程联立,实现了基于粒子滤波方法的烧结钕铁硼疲劳破坏预测过程。试验结果表明:粒子滤波方法对于烧结钕铁硼疲劳破坏演变过程的预测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其中在疲劳载荷为120MPa时粒子滤波预测结果的RMSE(Root Mean Square Error,均方根误差)仅为76.69,是支持向量机预测结果的1/4。本研究为脆性磁体的疲劳损伤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9.
目前, 无网格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粒子法在波浪与结构物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但该方法模拟波浪远距离传播时, 常常面临严重的能量耗散问题, 导致波高非物理性降低, 给大范围海域、长时间作用下的波-物耦合作用研究带来一定困难. 对此, 本文采用一种核函数修正算法, 在确保粒子间相互作用对称性的同时, 改进压力梯度离散项的计算精度, 设法解决SPH方法中能量非物理性耗散的难题. 相较于前人减缓能量非物理性衰减的方法, 本文的修正SPH算法避免了自由液面搜索等复杂处理过程, 并能保证动量守恒特性. 数值结果中, 采用振荡液滴、规则波、不规则波等算例, 验证本修正SPH算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结果表明, 该修正SPH算法能准确模拟振荡液滴形态变化, 且动能保持较好守恒性. 通过数值水池与物理水池两者规则波与不规则波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 基于本文修正SPH算法建立的数值波浪水池具有较好的抗能量衰减效果, 能实现长时间、远距离波浪传播的准确模拟. 此外, 本算法能在低光滑长度系数条件下, 实现精确模拟, 将极大缩减三维SPH模拟的时间, 从而节约计算成本.   相似文献   
130.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铝锰铁中硅、磷的含量。选择178.242nm和251.611nm作为磷、硅的分析谱线,可消除谱线的重叠干扰。使用与分析样品基体相接近的标准样品和相同的测定条件,可克服物理干扰,并比较了酸、碱熔样方式对待测元素的影响。本法已应用于铝锰铁样品中硅、磷的测定,对照试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不大于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