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4篇
化学   33篇
物理学   5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Time-resolved laser flash photolysis and pulse radiolysis have been used to study the chemical activity of podophyllotoxin(PPT) and etoposide(VP-16). The mechanism of photoioniza-tion of etoposide and podophyllotoxin has been confirmed and illustrated.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VP-16 and PPT in aqueous solution can be photoionized at 248 nm to give hydrated electron and neutral radical resulting from rapid deprotonation of radical cation of VP-16 and PPT. The quantum yield for the photoionization of VP-16 and PPT with single-photo is 0.21 and 0.61, respectively. In addition, they can react with hydrated electron, hydrogen radical and hydroxyl radical. This will give chemists some advice on synthesizing new derivatives of podophyllotoxin in cancer treatment.  相似文献   
22.
运用脉冲辐解技术, 对用于肿瘤治疗的依托泊甙(VP-16)的抗癌机理进行探讨. 首次对过硫酸根氧化VP-16的过程进行了研究, 测得其绝对反应速率常数为4.04×109 dm3·mol-1·s-1, 同时观测到VP-16与酪氨酸之间的电子转移, 两者绝对反应速率常数为1.1×108 dm3·mol-1·s-1. 为医学工作者进一步了解、探讨VP-16的抗肿瘤机理提供科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23.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基因载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壳聚糖是一种天然的生物可降解性,生物相容性好而且安全无毒的多糖,因而它成为基因治疗载体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近年来壳聚糖及其衍生物作为基因载体转染的研究进展和现状作简要的综述,并对转染率的影响因素如壳聚糖的分子量、粒径、脱乙酰度等进行着重介绍。  相似文献   
24.
艾滋病已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文章以HIV-1膜融合糖蛋白gp41的C端序列为参照,设计合成了C22多肽的基因序列,经PCR放大以后,通过pTMHa30-51质粒转导进E.coli BL21 (DE3)中进行表达,纯化后得到了C22多肽,表达产物经SDS-PAGE电泳分析和质谱验证。结果表明:C22多肽具有很好热稳定性,良好的HIV-1入侵细胞抑制活性和水溶性,在实验浓度下对细胞无毒性。通过圆二色谱技术对C22的二级结构进行了检测,C22溶液在37 ℃条件下,α螺旋比例增加,而在80 ℃条件下,α螺旋比例则呈下降趋势。在不同pH值条件下,C22峰值变化较大,在向酸碱两性方向变化时,C22的α螺旋结构比例均相对有所减少,无规则卷曲增加,结构趋向松散。这也表明,在pH 6条件下,C22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结构。该研究为此类多肽的光谱学性质研究和设计新的HIV-1治疗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5.
This paper reports that cyclopropylphenylsilylene (1) is obtained by photolysis of 2-cyclopropyl-2-phenylhexamethyl-trisilane. 1 added stereospecifically to cis-and trans2-butene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siliranes. Opening of the sillranes by methol also occurs in stereospecifically cis fashion.  相似文献   
26.
为进一步探索高能脉冲电子束高效率诱变的分子机理,采用细胞计数、电泳分析、吖啶橙,溴化乙啶(AO/EB)荧光双染色等方法,详细研究了不同剂量高能脉冲电子束辐照对酵母细胞、细胞膜、DNA分子和酶蛋白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能脉冲电子束对酵母细胞膜和酶蛋白的生理损伤小,但能诱发较大量的DNA分子双链断裂。实验测得在辐照半致死剂量134Gy时,高能脉冲电子束对细胞膜的损伤率仅为2.5%;对蛋白酶活性无明显损伤作用;溶液中pBR322质粒DNA的单链断裂常数G(SSB)值为3.68×10^-10Gy^-1·u^-1,双链断裂常数G(DSB)值为2.43×10^-10Gy^-1·u^-1,单位剂量致双链断裂数是谢线的5.7倍。高能脉冲电子束的这些分子损伤特点,使其在辐射诱变生物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7.
孙晓宇  马润恬  师彦平 《色谱》2020,38(1):50-59
蛋白质结构复杂,种类多样,与各种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大部分蛋白质在生物体中含量极低,对其分析检测带来极大困难。因此实现复杂生物样品中蛋白质的选择性识别与分离,对实现蛋白质的分离分析意义重大。通过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含有与模板分子大小、形状一致,官能团相互匹配的三维印迹空穴,在蛋白质的选择性识别与分离领域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由于蛋白质具有尺寸较大、构型易变、结构复杂等特点,分子印迹技术在蛋白质印迹中面临着巨大挑战。该文在介绍几种新型分子印迹技术包括表面印迹、抗原决定基印迹和金属螯合物印迹的基础上,综述了近3年分子印迹技术在蛋白质分离分析方面的应用,并对其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28.
报道了微波放电法在GaAs表面生长GaS薄膜.用电容 电压法(C-V)、伏安法(I-V)以及深能级瞬态谱(DLTS)等测试手段对GaS/GaAs界面的电学性质进行了研究.GaS/GaAs界面的CV特性反映此处的界面特性比较好,界面态密度约为1012/(cm2·eV).DLTS的测试得到了与其一致的结果.另外,从I-V曲线中漏电流的大小,估算出GaS的电阻率为1011Ω·cm 关键词:  相似文献   
29.
This paper reports that the doped bi-layer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are fabricated by doping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light-emitting layer,the admittance and luminance spectra to characterize the capacitance and luminance of the device are measured.Negative capacitance (NC) appeared at low frequencies when the doped devices are biased with high voltages.The measured phase difference between AC voltage applied across the device and AC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the device show that the device is inductive when NC appears.  相似文献   
30.
纳米二氧化钛对卵巢肿瘤细胞的选择性凋亡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人肾上皮细胞293T和中国仓鼠卵巢肿瘤细胞CHO为研究对象, 通过MTT法酶标仪检测、倒置显微镜观察和DNA ladder实验等方法, 研究了锐钛型TiO2对它们的选择性凋亡诱导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 纳米TiO2对肿瘤细胞具有非常明显的毒性作用, 可侵入细胞内部, 诱导CHO细胞产生细胞凋亡. 对于293T细胞, 虽然会抑制其增殖, 但不能够进入细胞膜内, 没有细胞凋亡现象的发生. 这一结论为利用纳米TiO2治疗癌症提出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