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化学   24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1引宫2,6H持了基对甲酚和}特丁基对甲酚为2种通用型酚类抗氧剂。它们对热、氧和老化有一定的防护作用。特别是2,*二特丁基对甲酚,其用途更为广泛,可作聚乙烯、聚氯乙烯及聚乙烯基酸等的稳定剂,作合成橡胶常用的防老剂,石油产品的抗氧添加剂,食品加工工业用的抗氧剂。2.特丁基对甲酚除作抗氧剂外,还是很好的阻燃剂。2,6H特了基对甲酸和2.特了基对甲酚都是在催化剂存在下,由对甲苯酚与异丁烯或异丁醇进行烷基化反应而得到的,由于反应条件的不同,而分别生成这两种不同的产物。如果反应条件控制得不好,很可能在生成其中一种主…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分子束外延生长的覆盖了1nm的InxAl1-xAs(x=0.2,O.3)和3nm的Ino2Gao8As复合应力缓冲层InAs/GaAs自组织量子点(QD)光致发光(PL)特性.加InAlAs层后PL谱红移到1.33μm,室温下基态和第一激发态间的跃迁能级差增加到86meV.高In组份的InAlAs有利于获得较长波长和较窄的半高宽(FWHM).对于覆盖复合应力缓冲层的QD不会使波长和FWHM发生显著变化,但可以使基态和第一激发态间的能级差进一步增大.这些结果归因于InAlAs能够有效的抑制In的偏析,减少应力,使QD保持较高的高度.同时,由于InAlAs具有较高的限制势垒,可以增加基态和第一激发态间的能级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双功能试剂戊二醛、二甘醇二酸酐和1,4-丁二醇双缩水甘油醚等将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TI固定到由二十五-10,12-二块-1-醇磷脂乙醇胺形成的聚合脂质体上.同时探讨了其作为亲和沉淀吸附剂对对胰蛋白酶的亲和作用.在PL沉淀过程中,胰蛋白酶有20%~60%从PL-STI上解离下来.PL-STI可作为酶的亲和沉淀吸附剂.  相似文献   
14.
Sturm-Liouville方程奇异边值问题的正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不动点指数理论,讨论Sturm-Liouville方程(p(t)u'(t))'+g(t)F(t,u)=0 奇异边值问题的正解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15.
蛋白质离子交换平衡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的离子交换平衡模型的研究进展,包括Langmuir模型、质量作用模型以及建立在双电层理论基础上平行板模型和表面过剩模型,分析比较了各模型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黏液层覆盖在黏膜上方,是人体的免疫防线,其在利用静电和疏水作用高效吸附并滞留外来粒子的同时也阻碍了载药纳米粒子的穿透,这给基于纳米载体的跨黏膜疾病的治疗带来困难.本文制备了一种近红外光驱动的具有黏液惰性的纳米马达,用于快速穿透黏液层进行黏膜递送.该纳米马达以表面氨基化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作为主体,将两性离子聚合物聚羧基甜菜碱甲基丙烯酸酯(pCBMA)接枝于其上得到黏液惰性的纳米粒子MSNs-pCBMA;随后,通过将金沉积在MSNs-pCBMA半表面上得到Janus型纳米马达JMSNs-pCBMA,其可以在近红外光的照射下定向运动.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X射线能谱和热重分析等表征结果表明合成了JMSNs-pCBMA,水合粒径为(329±14) nm, pCBMA的接枝量为0.114 g/g.光热响应实验表明, JMSNs-pCBMA溶液在近红外光照射下具有良好的升温能力.此外,黏液渗透实验表明,p CBMA的接枝和近红外光驱动均提高了纳米粒子在黏液中的渗透能力,其中JMSNs-pCBMA在近红外光照射4 h后黏液渗透率达到了52.4%,表观渗透系数达到21.9×10-6...  相似文献   
17.
抗体经常被固定在某一固相载体表面用于免疫检测分析,但通常得到的是随机固定化的抗体,因而会影响抗体的活性。本文开发了一种新型的亲和载体用于抗体的定向固定化。即将与抗体IgG的Fc片段具有亲和作用的肽配基偶联于pGMA纳米球上,制备亲和载体用于吸附抗体实现抗体的定向固定化。首先利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粒径为110nm的pGMA纳米球,再以EDMA为交联剂并且在纳米球表面氨基化,最后将与抗体IgG的Fc片段具有亲和作用的肽配基HWRGWV偶联于纳米球表面,制备得到肽配基纳米球亲和载体。然后,考察了亲和载体对猪IgG的吸附行为。进一步,利用等温滴定微量量热仪研究了该纳米球亲和载体与IgG之间的相互作用热力学。结果表明,肽配基亲和载体对IgG的特异性吸附作用明显高于肽配基修饰前的载体。亲和载体与IgG的亲和作用主要贡献是疏水相互作用;而IgG与氨化纳米球载体的吸附作用则主要通过静电作用和氢键作用。所制得的纳米球亲和载体可用于进一步开发高效率、高灵敏度的临床免疫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8.
孙彦  徐本龙 《东北数学》2004,20(3):355-362
Using fixed point index theory, we study the existence of positive solutionsof the fourth order differential equation with some general boundary conditions, where g(t) is allowed to be singular at t=0 and/or 1. Our results significantly extend and improve many known results even for non-singular cases. An example is given to show how to apply our theorems.  相似文献   
19.
Using a multisource ideal gas (MSIG) model, we reconstruct the transverse emission source in the momentum space for light fragments produced in reactions 86Kr-124Sn at 25 MeV/nucleon and b=7—10 fm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of the Isospin-Dependent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s (IDQMD) model. We show that the MSIG model can reasonably describe the IDQMD-predicted results for the azimuthal distribution and the transverse momentum dependence of elliptic flow v2 and fourth-order anisotropic flow v4 but can only qualitatively describe the transverse momentum spectra. The azimuthal distributions of nuclear fragments produced in heavy-ion collisions at intermediate energies are studied by the MSIG model.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compared and found to be in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Ca-Ca, Nb-Nb, and Au-Au collisions at 150—800 MeV/nucleon beam energies. Meanwhile, the angular distributions of pions and kaons produced in heavy-ion collisions at the low-energy end (1—2 GeV/nucleon) of high energies are investigated by the MSIG model, too.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compared and found to be in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the KaoS Collaboration.  相似文献   
20.
王虹  黄亮  孙彦 《高分子学报》2004,(2):288-291
采用分子印迹的方法 ,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 ,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酯为交联剂 ,茶碱晶体为印迹物 ,采用光引发聚合的方式 ,制备了茶碱晶体印迹聚合物 .扫描电镜观察显示 ,聚合物表面用 0 1mol L盐酸溶液反复洗涤除去茶碱晶体后 ,可以在饱和茶碱溶液中诱导茶碱结晶的生成 ;而在同样条件下的咖啡因晶体印迹聚合物表面则没有相应的诱导结晶能力 .分析结果表明 ,茶碱和咖啡因在咪唑取代基上的微小差异可能是导致两者表现不同的主要原因 ,茶碱分子可以通过其咪唑环和相邻嘧啶环上的羰基以氢键或静电作用的方式与甲基丙烯酸的羧基产生分子识别所需的 3点协同相互作用 ,而结构相似的咖啡因则因其咪唑环上的取代基不同 ,无法满足识别所需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