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2篇
化学   5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通过吡啶酰胺类配体3,5-二(4-吡啶酰胺基)吡啶(4-DPBA)与相应金属盐反应,合成了3个配位聚合物{[Zn(4-DPBA)2(NO3)2].4DMF}n(1),{[Cd(4-DPBA)2(NO3)2].4DMF}n(2)和{[Cu(4-DPBA)2(DMF)2](ClO4)2.7DMF.2H2O}n(3),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粉末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是同构的,由平行的一维带状链通过氢键连接而成二维层状结构,而配合物3是由3种不同取向的一维带状链构成二维多层结构。这3个配合物最终均通过氢键连接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研究了配合物1和2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42.
A new asymmetric oligobipyridine ligand, 1-(5'-methyl-2, 2'-bipyridin-5-yl)-2-(6'-methyl-2, 2'-bipyridin-6-yl)ethane (L), in which the bipyridine units are bridged by CH_2CH_2 at 5, 6'-position has been synthesized. The ligand L reacts with Cu(Ⅰ) and Cu(Ⅱ) ions giving double-stranded helical complexes [Cu_2~ⅠL_2] (ClO_4)_2·Et_2O (1) and [Cu_2~ⅡL_2 (OH) (H_2O)][ClO_4]_3(2), respectively. Complexes 1 and 2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alyses, ES-MS, ESR and cyclic voltammetry, etc. Differing from the oligobipyridine ligands bridged by CH_2CH_2 at 6,6'-or 5,5'-position, the ligand L not only forms a double-stranded helicate with Cu(Ⅰ) ion, but also gives a double-stranded helicate with Cu(Ⅱ) 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inkage mode of the spacer group to the bipyridine units exerts a great impact on the formation of helix.  相似文献   
43.
以3,5-二(苯并咪唑基)吡啶(L)、间苯二甲酸(m-H2BDC)、4-羧基肉桂酸(H2CCA)、ZnSO4·7H2O和Cd(NO3)2·4H2O为原料,使用溶剂热方法合成了两个配位聚合物[Zn(L)(m-BDC)](1)和[Cd(L)(CCA)]·2H2O(2),利用红外、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对结构进行了测定,并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在配合物1中,L与金属离子连接形成了一维(1D)链结构,而间苯二甲酸根离子与金属离子构成了一个M2(m-BDC)2(M=金属离子)的单元。一维链之间通过M2(m-BDC)2单元连接形成二维网状(2D)结构。在配合物2中,和配合物1类似,L与金属离子连接形成一维链,但与1不同的是羧酸配体与金属离子配位也构成了一维链结构,两种一维链通过配位作用连接构成二维结构。  相似文献   
44.
沈珍  孙为银 《化学通报》2014,77(7):577-585
本文总结了2010~2013年国内在无机化学领域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和亮点,以及我国科学家对国际化学界的贡献。全文共引用参考文献92篇。  相似文献   
45.
利用双齿含氮有机配体1-溴-3,5-二(1-咪唑基-亚甲基)苯(bib)与不同的镉盐反应合成了2个配合物[Cd(bib)2(NO3)2] (1)和[Cd(bib)Br2] (2)。利用元素分析及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表明标题化合物1晶体属于三斜晶系,P1 空间群。化合物2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在化合物1中,一维链状结构通过Br…π相互作用连接成为二维网状结构;而化合物2的二维结构通过卤素…卤素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46.
在甲醇体系中合成了镉配合物[Cd(L)2(H2O)2](ClO4)2·MeOH (1)[L=1,3,5-三(3-吡啶基甲氧基)苯]。通过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057 1(5) nm,b=1.059 0(5) nm,c=1.270 8(7) nm,α=87.460(16)°,β=81.895(17)°,γ=62.326(14)°,晶胞体积V=1.247 0(11) nm3,Z=1,Dcalc=1.569 g·cm-3,F(000)=604,μ=6.26 cm-1,R=0.035 2,wR=0.066 4。在化合物1中,每个Cd(II)的配位环境为变形八面体,而每个配体L通过其两个吡啶基团连接2个Cd(II)形成一维链状结构,并进一步通过O-H…N,O-H…O和C-H…O氢键作用形成了一个具有三维结构的超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47.
新型簇合物(n-Bu4N)2「Fe4S4(tpbt)4」(tpbt-2,4,6-三苯基苯硫酚基)通过2,4,6-三苯基苯硫酚和(n-Bu4N)2「Fe4S49S-t-Bu04」在DMF中进行配体交换反应合成得到。该簇合物在CH3CN溶液中的「Fe4S4」^3+/2+和「Fe4S4」^2+1/+的氧化还原电位分别为-0.14和-1.31VvsSCE。  相似文献   
48.
在乙腈溶液中合成了N,N′-二吡啶基-3-亚甲基-1,2-乙二胺(L)的稀土硝酸盐系列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 红外光谱和差热-热重分析等手段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配合物都符合稀土金属离子与配体为1∶1的化学计量比,其组成可表示为[RE(NO3)3L]·nH2O [RELa(Ⅲ),Nd(Ⅲ),Eu(Ⅲ),Tb(Ⅲ),Er(Ⅲ),n2.5,1.5,1].另外,初步研究了其中Eu(Ⅲ)和Tb(Ⅲ)配合物在室温固体状态下的荧光性质,结果显示这两个配合物表现出相应的Eu(Ⅲ)和Tb(Ⅲ)离子的特征发射.  相似文献   
49.
樊健  孙为银  唐雯霞 《化学学报》2003,61(6):946-949
报道了一个由新型三角架配体1,3,5-三咪唑基苯(L)与Zn(CH_3COO)_2· 2h_2O组装得到的配合物:[Zn(L)_2(H_2O)_2]-(CH_3COO)_2·2H_2O (1),用X射线 单晶衍射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n,晶胞参 数a = 0.8339(1) nm, b = 1.2209(2) nm, c = 1.7565(3) nm, β = 94.880(3)° ,D_c = 1.383 g/cm~3, μ = 1.505 mm~(-1), F(000) = 1560, R_1 = 0.0429, wR_2 = 0.0713。配合物1具有二维层状结构,醋酸根阴离子位于层与层之间的孔 道中,并且可以被硝酸根离子交换。  相似文献   
50.
利用2,6-二(1-咪唑基)萘(L)和二羧酸配体与过渡金属盐反应,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3个新颖的金属有机框架化合物(MOFs):[Co(L)(AIP)]·2DMF(1),[Co(L)(AIP)]·DMF(2)和[Co(L)(IDC)(H2O)2]·0.5L·H2O(3)(H2AIP=5-氨基间苯二甲酸,H2IDC=4,4''-亚氨基二苯甲酸)。利用元素分析、红外、X射线单晶和粉末衍射、热重分析等对MOFs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解析结果表明:1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23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13均为一维的链状结构,2为二维的层状结构,三者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对MOFs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3通过荧光猝灭对丙酮分子具有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