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化学   41篇
物理学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连有套索冠醚的油溶性探针化合物(FL-C)在水溶液中能与β-CD相络合形成1:1主-客体配合物.由于套索冠醚仍处于β-CD的外侧,因此它具有能络合水溶液中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能力,导致探针分子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本方法可成功地使油溶性探针化合物在水相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32.
姜永才  吴世康 《化学学报》1990,48(5):447-451
本工作对罗丹明6G(1)与罗丹明-B(2)两种染料在十二烷基硫酸钠(SLS)溶液中的能量转移进行了研究。当SLS浓度远低于它的cmc值时可明显地观察到两种染料间的能量转移, 说明在此浓度下SLS的预胶束已生成。以Ia/(Id+Ia)值表示两种染料分子间能量转移的效率, 在SLS浓度增长过程中, 存在着一个效率的极大值。当溶剂水中加入不同量的DMSO时, 发现效率极大值移向SLS的高浓度处。这一结果表明:分子间的疏水作用力是SLS分子形成预胶束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33.
由表面活性剂分子所形成的胶束、囊泡等分子组合作为生物体中聚集体的模型研究已引起广泛的注意[1]。  相似文献   
34.
合成了两个N,N′-取代的靛蓝染料,反式-N,N′-双对硝基苯甲酰基靛蓝(1)和反式N,N′-双间硝基苯甲酰基靛蓝(Ⅱ)。研究了这两个染料与电子给体(胺类化合物)或与电子受体(紫精化合物)之间的电子转移。结果表明,这两个染料在激发单重态经荧光猝灭,被紫精猝灭的速度常数(kq)比被胺猝灭的速度常数大。  相似文献   
35.
罗丹明6G与罗丹明B之间的能量转移和吖啶橙形成聚态的现象用于研究长链烷基硫酸钠(C_nH_(2n+1)OSO_3Na,n=12,14和16)在水溶液中预胶束的生成.结果表明,烷基链的长度影响这些表面活性剂形成预胶束的能力,碳数的增加使预胶束形成浓度降低.  相似文献   
36.
本工作合成了一组带不同取代基的氧鎓盐化合物,并对它们的荧光寿命、荧光量子产率以及用丁基乙烯基醚(BVE)进行猝灭的荧光猝灭常数进行了测定,发现带拉电子基的氧鎓盐化合物和BVE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相反,推电子基的引入则减弱了这种影响,表明反应具有电子转移性质.由于在BVE的聚合过程中,被猝灭的氧鎓盐荧光会因BVE聚合、双键减少而使氧鎓盐荧光逐步恢复.因此利用这一现象作为荧光探针,考察了氧鎓盐光引发BVE的阳离子聚合过程.文中还对氧鎓盐光引发BVE聚合的机理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7.
本文对一系列含氰烯类化合物和对-甲基二甲基苯胺(DMT)所组成体系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以及光致电导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甲基丙烯腈和丙烯腈与DMT间在光照下确是生成了激基络合物,而富马二腈、四氰乙烯和DMT组成的体系,则因体系离子化程度增大,因而未能从光谱中发现激基络合物的存在。光致电导的测定可进一步对体系之离子化提供确切的证据,并能补充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在研究本问题时之不足。  相似文献   
38.
对oxonol——一种带负电荷类菁染料化合物溶液的光谱和光物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它和一般分子内共轭的电荷转移化合物相比,无论在吸收光谱或荧光发射光谱上,都表现出不同的光物理和光化学行为.对出现的这种差异,特别是负的溶致变色行为和在不同pH条件下分子的互变异构等对吸收光谱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9.
对于羧酸钠-季铵盐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I. C_9COONa-C_(10)NMBr及ⅡC_(11)C-OONa-C_8NMBr)的荧光探针研究揭示出: 表面活性剂胶团与囊泡形态的微极性相同, 但微粘度有显著差别(囊泡大于胶团). 体系Ⅰ在超声处理前后有不同的微粘度进一步说明胶团超声分散再自组合成囊泡的结果. 自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得出体系Ⅰ的较大胶团聚集数表明此混合胶团为长棒状.  相似文献   
40.
本工作对磺化聚苯乙烯-吖啶橙体系的光物理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吖啶橙的荧光强度强烈地依赖于所用染料和聚电解质的当量比(P/D)。在P/D=100时观察到有最大的荧光强度。经过校正,此值和Fox等研究苯乙烯和乙烯基共聚物的能量转移中所得结果基本一致。这表明在高分子电解质-染料络合物中能发生有效的能量转移。 本工作还研究了亚甲蓝对吖啶橙荧光的猝灭效应。观察到当体系中加入聚电解质时猝灭效应得以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