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化学   26篇
物理学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膦酰基羧酸共调聚物;阻垢分散性;膦酰基羧酸共调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共聚焦光学结构,以高强度365nm UV-LED为激发光源,设计了一种新型UV-LED诱导荧光检测器。以荧光增白剂OB为样品,对该检测器进行了性能评价,基线噪声为0.052mV,漂移为0.094mV/h,检出限(S/N=3)达3.0×10-12g/mL,线性范围达3个数量级,日内和日间保留时间、峰高和峰面积的重现性(RSD)均小于1%(n=5);以黄曲霉毒素M1为分析对象,检出限(S/N=3)为1.8×10-10g/mL。测试结果说明该荧光检测器与商品化检测器性能相当,可用于环境、食品和生物等样品的痕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
静态阻垢法试验表明,膦酰基羧酸聚合物(POCA)对硫酸钙垢沉积具有优异的抑制作用,当加药量为5mg/L时阻垢率达到100%,投加POCA前后硫酸钙表观形貌的变化的扫描电镜分析证实,POCA对垢晶体具有强烈的扭曲畸变作用,随着加药浓度的提高,POCA对晶面的畸变作用增强.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计算了POCA与硫酸钙晶体的最主要生长面(020)和主要生长面(010)晶面的相互作用,对体系各种相互作用的分析表明,POCA在与硫酸钙晶体结合过程中其结合能远大于常规吸附能,使其容易占据晶体的活性生长点而使品格发生畸变 POCA对(020)晶面的作用比对(010)晶面的强 超分子体系的作用能主要由库仑作用提供.  相似文献   
14.
双回路技术是一套机械传动组件和流路系统,具有自动进样和馏分收集的双重功能。本研究基于双回路技术设计了一种二维液相色谱在线/离线接口,用以有效连接两种不同分离模式构建分离系统,提高系统峰容量,并对其功能进行了评价。以4种芳香族化合物为分离对象,利用设计的接口连接1套液相色谱系统,实现了进样、馏分收集、再进样纯度分析的多重操作集成;连接2套液相色谱系统,采用强阳离子交换模式对5种蛋白质样品进行初步分离,收集难分离组分,并通过再次进样到反相色谱模式的分离系统中,组分得到良好分离。进一步基于此接口连接1套强阳离子交换系统和1套微柱反相色谱系统,对牛血清白蛋白酶解产物进行在线二维分离,以1 m AU为积分阈值,共识别292个色谱峰。新型在线/离线接口可灵活实现样品微量制备、难分离组分的精细拆分和复杂样品的二维分离,为二维色谱系统的构建及分离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5.
取代自由酞菁及二层和三层三明治型配合物的红外光谱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钕配合物;取代自由酞菁及二层和三层三明治型配合物的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16.
多氨基多醚基亚甲基膦酸的合成及其阻垢机理的MD模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雷武  张曙光  夏明珠  王风云 《化学学报》2006,64(12):1291-1298
以端氨基聚醚、亚磷酸、甲醛、浓盐酸等为原料合成了新型水处理剂多氨基多醚基亚甲基膦酸(PAPEMP), 并通过红外、核磁等手段对产品进行了表征. 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退火方法, 研究了周期性边界条件下PAPEMP与方解石晶体的相互作用, 探讨了该相互作用的本质, 并初步阐释了PAPEMP的阻垢机理. 结果发现, PAPEMP分子(n=1~8)与方解石 晶面的结合能强弱排序依次为(按聚合度) 5>6>4>3>8>2>7>1. 对体系各种相互作用以及对关联函数g(r)的分析表明, 超分子体系的结合能主要由库仑作用(包括离子键)提供, 并含少量氢键成分; van der Waals作用为正值, 不利于结合体系的形成. 能量分析表明, 与方解石晶面结合的PAPEMP (n=1~8)分子均发生了明显的扭曲变形.  相似文献   
17.
以罗丹明B、乙二胺和乙二醛为反应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的荧光增强型识别Fe3+的分子探针(fluorescent probe,FP)。用核磁和质谱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FP对Al3+、Pb2+、Cu2+、Cd2+、Mn2+、Hg2+、Mg2+、Ca2+、K+、Na+等不同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纯甲醇溶剂中,探针FP对Fe3+的识别具有较好的选择性,且基本不受其他金属离子的干扰;通过Jobs曲线可知,探针FP与Fe3+的络合比为1:3;Fe3+浓度在4×10-4~5×10-3 mol/L范围内时,探针FP的荧光强度与Fe3+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5 3。  相似文献   
18.
1,8-萘酰亚胺荧光单体的合成及光谱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4-溴-1,8-萘二甲酸酐和N-甲基哌嗪为原料,合成了3种水溶性1,8-萘酰亚胺荧光单体,并以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质谱及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测定了它们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运用PM3方法对这3种化合物的基态和激发态进行了几何构型全优化.结构分析表明:基态下,3种荧光单体的环均处于同一平面,且体系为较大的共轭...  相似文献   
19.
电导法研究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体系的稳定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制备了Span80-Tween80/异辛烷/AM-H2O反相微乳液体系,用电导法考察了不同HLB(亲水-亲油平衡)值下电导率的变化规律,并研究了正丁醇(n-butanol)、氯化钠(NaCl)和醋酸钠(NaAc)的加入对微乳液体系电导率变化的影响规律.实验表明:HLB值为5.4时体系的电导率变化较小.正丁醇质量浓度为25 g/L时电导率几乎没有变化,当NaCl质量浓度为50 g/L或NaAc质量浓度为25 g/L时可以增加体系的稳定性,为检测微乳液的稳定性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pH位移法评定阻垢剂的阻垢性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一种评定阻垢剂性能的新方法,即在某一pH范围内,通过测定加入阻垢剂后Ca(HCO3)2过饱和溶液的起始PH与一定时间后的稳定PH之差,根据差值的变化评定阻垢的阻垢性能,通过与国内普遍采用的评定阻垢剂性能的方法-静态阻垢法和鼓泡法的比较,证明此法简便、快捷,重现性好,可信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