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3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物理学   3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普通肉食螨对腐食酪螨捕食效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普通肉食螨不同螨态对腐食酪螨在五个恒温状态下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普通肉食螨不同螨态对腐食酪螨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其中雌成螨的捕食能力最强,其次是雄螨、幼若螨;在猎物密度不变的情况下,捕食螨自身密度对捕食率有干扰作用,密度升高,捕食率下降。  相似文献   
12.
鳞翅触足螨对腐食酪螨捕食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鳞翅触足螨雌雄成螨对腐食酪螨在6个恒温状态下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鳞翅触足螨雌、雄成螨对椭圆食粉螨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其中雌成螨的捕食能力强于雄成螨;在各温度处理中,雌成螨在28℃时具有较高的捕食效能;鳞翅触足螨12℃的低温状态下捕食效能较低;猎物密度不变的情况下,鳞翅触足螨捕食猎物的数量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3.
对巴氏新小绥螨雌成螨在5个恒温(16、20、24、28和32℃),85%RH实验条件对朱砂叶螨的捕食效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个实验温度下巴氏新小绥螨对朱砂叶螨有较强的捕食能力;不同温度下的巴氏新小绥螨对朱砂叶螨的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巴氏新小绥螨对朱砂叶螨的捕食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28℃其捕食量最高,处理时间也最短。但不同温度下巴氏新小绥螨的捕食能力有一定的差异,随着温度的升高,巴氏新小绥螨对朱砂叶螨的控制能力(a′/Th值)逐渐增大,28℃、32℃时的a′/Th值明显高于其它温度。  相似文献   
14.
黄永棋  康雪  夏斌  刘志荣 《物理化学学报》2012,28(10):2411-2417
SARS冠状病毒主蛋白酶(Mpro)在病毒的蛋白酶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Mpro的晶体结构显示它存在两种形式的二聚体: 一种是发生三维结构域交换的形式, 另一种是非交换的形式. Mpro的C端结构域(Mpro-C)单独表达时也能形成与全长Mpro类似的三维结构域交换二聚体. 三维结构域交换通常发生在蛋白质的表面, 但Mpro-C 的结构域交换却发生在疏水核心. 在本文中, 我们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及三维结构域交换预测算法研究了Mpro-C 中被高度埋藏的核心螺旋片段发生交换的机理. 我们发现基于结构与基于序列的已有算法都不能正确预言出Mpro-C和Mpro中发生结构域交换的铰链区位置. 分子模拟结果表明Mpro-C中的交换片段在天然态下埋藏得很好, 但在变性单体中则会被释放并暴露在外面. 因此, 在完全或部分解折叠状态下交换片段的打开有助于促进单体间的相互作用及结构域交换二聚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中国食甜螨属记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记述中国食甜螨属Glycyphagus4个巳知种的形态特征、在国内的分布、寄主和栖息地等,并列出螨检索表。  相似文献   
16.
蚌螨对5种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蚌螨对5种药物敏感程度顺序,高锰酸钾>敌百虫>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甲醛>冰乙酸,相应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03μg/L,1.20μg/L,2.88μg/L,3.75μg/L,和12.86μg/L。  相似文献   
17.
在快速来流条件下低温平板结霜实验观测的基础上,提出了该种结霜条件下的一维结霜模型。在准稳态的假设前提下,构建了动态结霜的能量方程和质量方程,进行了常物性霜层一维模拟,模拟结果与结霜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进行了单因素变化的一维干模态结霜模拟分析,研究了冷板温度、来流速度、来流湿度、来流温度、霜层密度和霜层热导率等因素变化对结霜的影响规律。在所模拟的参数范围内,来流温度、霜层密度对结霜厚度的影响较小,来流速度、来流湿度、冷板温度和霜层热导率对结霜厚度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中华虎凤蝶Luehdorfia chinensis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就其引种至燕山地区的生物学特性进行调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中华虎凤蝶在燕山自然条件下1年仅发生1代,以蛹越冬;2月中旬开始结束越冬,历经成虫、卵和幼虫,5月上旬化蛹后进入休眠期;成虫羽化主要发生在上午8~11时,9~10时达到最高峰;在晴好条件下,成虫羽化当天即可交尾,交尾主要发生在12~14时,交尾时长18.93min;卵期为21~27d,孵化主要集中在4~6时和11~16时这两个时段内;不同龄期幼虫蜕皮发生的时段略有不同,大部分为凌晨和中午前后,少量发生在正午;五龄幼虫化蛹主要发生在9~11时、15~18时和20~23时这3个时段。此外,以引种的杜衡、细辛和本地杜衡3种寄主植物饲喂中华虎凤蝶幼虫均能正常发育,化蛹率无显著差异,但幼虫各龄发育历期间略有不同。综上所述,引种中华虎凤蝶至燕山地区后其生物学与原产地基本一致,表明其能适应燕山地区并建立种群,这为该蝶种在江西建立种群提供基础资料和实践指导,对于中华虎凤蝶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中华虎凤蝶引种至江西燕山地区后,1~5龄幼虫群体和个体的取食行为。实验结果显示,2~5龄幼虫在叶片向下的那一面取食,取食位置与叶片的正反面无关;2、3龄幼虫具有群体取食性,群体取食后集体休息,在取食间隔期基本无爬行活动,而人为分开的个体取食后在取食间隔期间爬行活动次数较多;不同龄期的取食效率随着龄期的增长而升高;同一龄期内幼虫一次取食时间呈规律性变化;4龄幼虫一次取食时间长短与其前后取食间隔总时间长短具极显著的相关性。综上所述,中华虎凤蝶幼虫的取食行为呈现出某种规律性,表明其取食行为不仅是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也受内部因子的调控。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0.
木薯园朱砂叶螨种群消长动态与空间分布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砂叶螨在江西东乡木薯上的种群消长表现为2个高峰,一个出现在8月份,另一个出现在11月份,且朱砂叶螨大量爆发。运用聚集型指标、Taylor幂法则和Iwaor的m*-x直线回归分析法,得出朱砂叶螨在7~11月份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最适抽样数N=29.8+37.15/x。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