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0篇
  免费   416篇
  国内免费   546篇
化学   908篇
晶体学   22篇
力学   172篇
综合类   83篇
数学   435篇
物理学   96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30篇
  1982年   27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8篇
  1965年   12篇
  1964年   10篇
  1962年   8篇
  1956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3种市售树脂ADS-5、ADS-8和ADS-17对茶多酚和咖啡因的混合物水溶液的吸附表明,具有弱极性的ADS-8对茶多酚的吸附量最大.随着树脂极性的增加(ADS-5<ADS-8<ADS-17),从混合物中对茶多酚的选择性吸附作用增加,表明对茶多酚的吸附可能包含疏水作用和氢键,而对咖啡因的吸附为疏水作用.在此基础上,合成了不同交联度(8%~26%DVB)的大孔氨甲基聚苯乙烯树脂,这些树脂具有疏水基质和可与酚类化合物形成较强氢键的氨基.对茶多酚和咖啡因的混合物溶液的吸附表明,这些树脂对茶多酚具有高吸附量和高吸附选择性.交联度为10%的大孔氨甲基聚苯乙烯树脂对茶多酚具有最大的吸附量,交联度为22%的大孔氨甲基聚苯乙烯树脂对茶多酚具有最大的吸附选择性.  相似文献   
72.
采用逆微乳液为媒介合成六铝酸盐及其金属取代系列甲烷燃烧催化剂.首先研制了由表面活性剂、助剂、油相和水相四组分逆微乳液拟三元体系相图,选择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脂肪醇为助剂,正辛烷为油相和水相[或Al(NO3)3溶液].研究了助剂脂肪醇链长、表面活性剂与助剂相对量和盐浓度对微乳液体系形成和稳定性影响,并以电导率随水含量变化的规律很好地印证了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选取相图中稳定微乳区合成了具有高温稳定性的甲烷催化燃烧催化剂六铝酸镧[La(Mnx/Fex)Al12-xO19-δ].用BET、TG-DTA和XRD表征了催化剂的物性和结构,并在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了对甲烷燃烧的催化活性.结果表明,利用逆微乳液作为反应介质使催化剂前驱体分散更充分,使六铝酸盐晶相形成的温度有效地降低到950℃.Fe取代的六铝酸盐具有较好高温催化活性和热稳定性,而Mn取代的同晶体则具有较好的低温催化活性,Fe和Mn离子同时对Al3 进行取代时,由于两者之间存在的协同效应明显提高了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比表面,T10仅为475℃,T90为660℃.  相似文献   
73.
以2,4,6-三氯苯酚和1,2-二氯乙烷为初始原料,在相转移催化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和弱碱性助剂三乙胺存在下合成了N-丙基-N-[2-(2,4,6-三氯苯氧基)乙基]-1H-咪唑-1-甲酰胺,其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 NMR分析证实。并对该合成路线的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4.
現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者的面前擺着一項重大而又光荣的任务,达任务就是要在此較短的时期內把本國的科学水平在它的各个方向上提高到世界科学的水平。这个任务,就是要消减由於过去帝国主义国家对偉大中国人民的殖民压迫和对內政的干涉而造成的科学落后現象。这种干涉,會經阻碍了中國的經济、技術和多年古老文化科学的發展。  相似文献   
75.
(1)从Mannich碱β-二甲(或二乙)氨基-对(间或隣)-苯丙酮经过改良的真空降解法获得了对(或间或隣)-硝基苯乙烯酮。 (2)对(或间或隣)-硝基苯乙烯酮与溴作用均生成其相应的双溴化合物。 (3)直接从Mannich硷,β-二甲氨基-硝基-(对,间,隣)苯丙酮,与甲醇及微量盐酸在封管中加热,可以获得β-甲氧基-(对,间,隣)苯丙酮,此法此文献上记载的一般方法为简便。  相似文献   
76.
用铍试剂测定人血清白蛋白的分光光度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pH3.6的缓冲溶液中,铍试剂Ⅲ与人血清白蛋白(HSA)能形成复合物,吸光度与HSA的含量呈线性关系;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波长λmax=460nm,比铍试剂本身紫移80nm左右;HSA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20-140mg/L;实验表明该反应选择性、重复性很好,操作简便,适用测定含量范围宽,测定结果与传统的考马斯亮蓝法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77.
本文报导了P507-萃淋树脂的合成方法。测定了稀土元素在P507树脂与盐酸溶液间的静态分配系数。并且讨论了盐酸浓度、温度、聚合物中P507的浓度及氯化铵量对静态分配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8.
合成了顺-及反-丁烯二酸三乙基锡酯,并研究了它们和苯乙烯及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共聚合反应。两种锡酯都能与苯乙烯共聚,与甲基丙烯酸甲酯未能得到共聚物。  相似文献   
7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于1989年8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对重大项目“烯类、双烯类聚合反应研究——机理、动力学及产物结构调节”(参见本刊1989年第4卷第3期的介绍)1988-1989年度研究工作做了调查.会上各子课题组就一年来的工作进展向会议做了汇报.会议认为:在自由基聚合引发反应和烯类聚合物的功能化、自由基聚合反应基本参数和微观动力学、乳液聚合机理和动力学、烯类聚合高效催化剂及其活性中心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和较好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提高了我国在国际  相似文献   
80.
应用火焰光度检测器与氢焰检测器偶联技术,通过对模拟蒸馏法的拓展,利用气相色谱仪同步测定了煤基油品的硫分布、沸点分布和总硫含量。结果表明:油品测定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均较好,沸点分布、硫分布和总硫含量的最大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47%、1.01%和2.51%。本方法需要样品量小,操作简便,比较适合于实验室煤基油品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