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6篇
化学   77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聚合物电解质界面性质交流阻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占良  唐致远 《物理化学学报》2003,19(12):1097-1101
合成了一种新型聚合物基质材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锂)(简记为PMAML),并以PMAML/PVDF-HFP(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合物)复合物为基质制备了聚合物电解质.利用FTIR对合成的PMAML进行结构表征,并用扫描电镜观察聚合物基质膜的表面形貌.聚合物电解质由聚合物基质膜浸渍电解质溶液得到,其室温电导率可达到2.6×10-3 S• cm-1.利用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聚合物电解质与锂电极间的界面性质,并考察了开路放置时间、循环伏安及恒流充电对界面阻抗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电解质与锂电极界面阻抗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更新锂电极表面可降低界面阻抗,PMAML能提高界面稳定性.  相似文献   
22.
多元掺杂尖晶石型Li1.02MxMn2-xQyO4-y正极材料的电化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effect of doping on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was studied for spinel type Li1.02MxMn2-xQyO4-y used as cathode material in lithium-ion battery. TG/DTA curves of the precursor(the raw materials) doped with different elements were studied. The spinel materials Li1.02Mn2O4, Li1.02Co0.02Cr0.01La0.01Mn1.96F0.02O3.98, Li1.02Co0.02Cr0.01 La0.01Mn1.96Cl0.02O3.98, Li1.02Co0.02La1.02Mn1.97Cl0.02O3.98, Li1.02Co0.02Cr0.01Mn1.97O4, were prepared by solid-state reaction method after the pretreatment of conversion under low temperature and uniform mixing. X-ray diffraction patterns showed that all the samples had perfect spinel structure. SEM indicated that the particles of the samples had uniform size and were distributed evenly. The results of the charge/discharge curves showed that Li1.02Co0.02Cr0.01La0.01Mn1.96F0.02O3.98 had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other materials according to the inhibition of decline of reversible capacity of spinel Li1.02MxMn2-xQyO4-y. Therefore, cycle performance had been improved so obviously that 93.9% of the initial capacity were preserved after 100 cycles. Furthermore,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tes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the spinel Li1.02Co0.02Cr0.01La0.01Mn1.96F0.02O3.98 as working electrode, Lithium as counter electrode and reference electrod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material possessed good charge/discharge reversible capability and had the lowest impedance in 3.95~4.25 V range (on the stage of charge / discharge).  相似文献   
23.
一种新型聚合物电解质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聚 (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腈 甲基丙烯酸锂 ) (简记为PMAML)新型聚合物电解质基质材料 ,把它与聚偏氟乙烯 (PVDF)共混制备了凝胶化的聚合物电解质 .通过核磁共振波谱确定了PMAML的组份含量 ,并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该聚合物基质膜的表面形貌 .利用交流阻抗技术测试了其电导率 ,室温下电导率可达2 5× 10 - 3S·cm- 1 .采用线性伏安扫描方法研究了该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化学稳定性 ,其电化学稳定窗口为4 5V .通过受限扩散实验测得电解质中离子的扩散系数为 8 12× 10 - 7cm2 ·s- 1 .组装的聚合物电解质锂离子电池首次充放电效率为 89% ,前 5次循环容量基本稳定 .  相似文献   
24.
提出一个能够在任意运行条件下 (气体压力 P、输出电流密度 I)正确表征 PAFC空气电极行为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中表征“气 /液”相界面比表面的 AB与 I在不同的 P下是不同的线性关系。其中在低压下有较深的依赖关系 ,而在高压下 AB趋向与 I无关。表征“液 /固”界面的 AI在不同 P、I下基本保持不变。利用所构建的数学模型对 PAFC空气电极中催化反应层内 O2 电化学还原速度进行了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 ,高效的反应速度发生在“扩散层 /催化层”与“催化层 /电解质”层界面交界较近的催化反应层中 ,为贵金属催化剂的有效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
聚丙烯腈基聚合物电解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致远  王占良 《化学通报》2002,65(6):379-384
详细介绍了锂离子电池用PAN(聚丙烯腈)基聚合物电解质的发展过程和制备方法,提出了PAN基凝胶型聚合物电解质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采用共聚和掺杂陶瓷材料对PAN的改性方法,并对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传输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6.
采用高温固相合成法制备橄榄石型的LiFePO4正极材料,在合成过程中分别采用湿法球磨和干法球磨两种球磨方式。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激光粒度测试等对合成材料进行表征,并对以LiFePO4为正极的电池进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干法球磨,湿法球磨制备的LiFePO4样品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0.2C放电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4.9 mAh·g-1,并有优良的大电流放电性能及循环性能。这主要是因为采用湿法球磨制备的LiFePO4材料物相较纯、粒径均匀,与导电添加剂的接触更加紧密,从而提高了LiFePO4材料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27.
金属氧化物电化学电容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电化学电容器是一类利用电化学双电层或电极材料在电极表面及体相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而存储能量的装置,具有高比能量、良好的可逆性和长循环寿命。金属氧化物电极目前主要有贵金属氧化物和过渡金属氧化物。本文简要介绍了金属氧化物电化学电容器的储能机理、特点及应用,总结了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改性方法;并简要评述了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8.
唐致远  薛建军  李建刚  王占良 《化学通报》2001,64(5):312-315,308
介绍了用于测定理想聚合物电解质中离子迁移数的三种比较常用的电化学方法,阐述了实际聚合物电解质输运性质和理想聚合物电解质输运性质之间的区别,并说明了实际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迁移数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9.
魏怡  王利娟  闫继  沙鸥  唐致远  马莉 《物理化学学报》2011,27(11):2587-2592
采用液相法合成了Li2MnSiO4/C复合正极材料,并研究了不同焙烧温度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利用热重(TG)分析了材料前驱体的热行为,确定了合成Li2MnSiO4/C复合正极材料的焙烧温度范围为600-800℃.X射线衍射(XRD)测试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合成的样品材料均具有正交结构,且空间群为Pmn21,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所得样品材料的微观形貌及颗粒大小进行了表征.将所得Li2MnSiO4/C复合正极材料组装成扣式电池,并在不同的电流密度下进行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700℃合成的样品材料电化学性能最佳,具有较高的库仑效率及很好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30.
磷酸三甲酯和碳酸亚乙烯酯对锂离子电池的复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锂离子电池性能检测装置研究了阻燃添加剂磷酸三甲酯(TMP)和成膜添加剂碳酸亚乙烯酯(VC)对锂离子电池的复合作用.结果表明,复合使用TMP和VC不仅能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而且能改善电池的循环性能,原因可能是在电池首次充放电过程中VC优先还原,还原产物在负极表面聚合形成良好的SEI膜,有效地制约了因TMP在石墨负极表面的分解而造成负极石墨的脱落,同时提高了SEI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