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7篇
化学   58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5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16篇
物理学   5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粗粒化模型通过简化原子性质以及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生物大分子长时间尺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深度学习通过模拟人类的认知过程实现海量数据的准确分类和回归过程. 本论文将这两种技术进行融合,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研究分子在不同状态之间的变化过程,并提出基于TorchMD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分析框架. 在本工作中,MFDP聚类算法被用于在三维的CV变量空间中进行聚类,并确定分子的若干主要状态,在完成聚类的同时,给出各类中的代表分子构象,并给出类之间的分子构象. 这为后续利用String算法分析分子在不同状态间的转换路径打下基础. 通过String算法,迭代搜索得到分子在不同状态之间的变化路径以及对应的势能变化曲线. 通过与已有文献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基于TorchMD的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理论框架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尺度里研究分子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2.
Guang-Han Peng 《中国物理 B》2021,30(10):108901-108901
A new coupled map car-following model in this paper is proposed by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difference of the estimated optimal speed based on the coupled map (CM) car-following model under V2X environment. The stability of the new model is analyzed by applying the control theory, and the conditions are obtained for the stability of the traffic system. And the two scenes of vehicle stopping once and four times have been simulat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ol term considered with optimal estimation of speed differenc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vehicle running and reduce CO2 emissions in the CM car-following model.  相似文献   
103.
以Cu(NO3)2·3H2O和P25为前躯体,通过简单浸渍法制备了CuO/TiO2光催化剂,利用N2物理吸附、XRD、TEM、UV-vis漫反射光谱分析了催化剂的结构特性。研究了Cu组分的负载量、催化剂在反应液中的分散量、催化剂焙烧温度、反应液中甲醇浓度对CuO/TiO2光催化反应产氢活性的影响,并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提出了该体系光催化反应的机理。结果表明,Cu的适宜负载量为2.0%~7.5%(质量分数),在Cu质量分数2.0%、催化剂焙烧温度350℃、甲醇的体积浓度为10%、催化剂分散量为1.0 g/L时,产氢活性可达到1 022 μmol/(h·g),并且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4.
大气中气相和颗粒相三氟乙酸浓度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瑕  吴婧  翟紫含  张博雅  张剑波 《分析化学》2013,41(8):1140-1146
建立了我国大气中气相和颗粒相三氟乙酸(Trifluoroacetic acid,TFA)的采集和分析方法。采用环形扩散管-滤膜联用装置分离气相和颗粒相,利用环形扩散管的碱性涂层吸附气相TFA,石英滤膜吸附颗粒相物质。对气相和颗粒相样品分别处理,以2,4-二氟苯胺作为衍生剂,与TFA反应生成TFA的苯胺产物,采用GC/MS进行分析。本方法在0.31~4.91μg/L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2=0.9991),检出限为66 ng/L。采样装置回收率为(101±3)%,当采样量为48 m3,TFA大气浓度检出限为31 pg/m3。于2012年4~10月在北京大学采样点采集大气,测得其中TFA总浓度在501~7447 pg/m3范围,TFA在气相中的浓度大于在颗粒相中的浓度,气固分配系数Kp随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105.
微波加热和粉碎电磁波加热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微波加热过程主要利用微波的波动性,在加热过程中伴随着趋肤效应.粉碎电磁波加热过程主要利用电磁波的粒子性,在加热过程中的趋肤效应变得很小,同时粒子穿透过程变得很强.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有电子浓度起伏的金属表面而会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的电子致冷现象.  相似文献   
106.
在一台毛细管快放电软x射线激光实验装置上,在相同主脉冲条件下(电流峰值18—30kA,半周期80ns),通过观测放电产生的软x射线辐射,研究了该装置固有的高幅值(2—5kA)和外加的低幅值(10—20A)两种预脉冲,对聚乙烯毛细管和高纯度陶瓷毛细管(99.9%)放电的管壁烧蚀及等离子体状态的影响.采用装置固有的几kA预脉冲和聚乙烯毛细管,放电 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管壁烧蚀,并且这种情况下的等离子体均匀性差,没有可能获得激光输 出.而采用20A的预脉冲和高纯度陶瓷毛细管,管壁烧蚀量大大减少,预电离等离子体的均匀 性好,在这种情况下,实验上利用x射线二极管观测到了激光尖峰信号. 关键词: 预脉冲 毛细管放电 软x射线激光  相似文献   
107.
单光子纠缠态的纠缠浓缩(英文)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分析光学分束器对单光子态的作用特点,描述了一个利用单光子态和真空态制备纠缠单光子态的方法;提出了一个实现单光子纠缠态纠缠浓缩的方案。在这个方案中,两个单光子部分纠缠态被用来作为量子信道,通过利用光学分束器作用和单光子探测器探测完成了这个纠缠浓缩的过程。结果表明,对于单光子纠缠态,利用这种方法总有一定的几率可以从部分纠缠纯态中提纯出最大纠缠态。  相似文献   
108.
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特殊地位,为全面反映房地产与国民经济间的相互联系和促进关系,设计和构造了房地产投入占用产出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房地产发展对国民经济的主要影响与其他生产部门不同,主要通过增加企业毛盈余和政府收入进而拉动投资增长,最终实现经济增长.鉴于传统投入产出模型不能对此进行有效刻画,提出新的将投资内生化的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应用模型测算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得出的测算结果与传统模型相比明显偏大.  相似文献   
109.
赵斯含  王正萌  邓红侠  段家惠  王进义  刘书慧 《色谱》2017,35(12):1301-1305
建立了快速测定香水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前处理方法。将香水中的PAEs水解为邻苯二甲酸(PA),再利用磷酸三丁酯萃取酸化液中的PA,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定量分析,并评估了PAEs的暴露量。实验考察并优化了影响PAEs水解率的因素,包括KOH的浓度和体积、乙醇的体积、水解时间和温度,优化后的水解条件:10 mL 4 mol/L KOH,1 mL乙醇,水解时间20 min,水解温度80℃。目标分析物的线性范围为3~240μmol/L(R2=0.999 1),LOD和LOQ分别为4.6μmol/kg和5.9μmol/kg,加标回收率为83.4%~92.7%,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不大于6.8%(n=5)。选择35种香水进行测定,PAEs总量范围在LOD~77.738 mmol/kg之间,成年女性经由香水途径接触PAEs的最大暴露水平为0.474 2μg/(kg·d)。该方法前处理过程简单,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广,可以作为检测香水中PAEs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10.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ew two-lane high-order continuum model by embedding the two delay time scales continuum traffic model presented by Xue (2003 Phys. Rev. E 68 066123) into the multi-lane model proposed by Daganzo (1997 Transpn. Res. B 31 83)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coupling effect between the vehicles of two lanes in instantaneous traffic situation and lane-change effect. In the novel model, the coupling effect of two lanes and phenomena of lane change, which were not discussed in Daganzo's model and Xue's model, are taken into account.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s that it is in accordance with real traffic flow. This obviously indicates that the new phenomenon and behaviour are analogous results as single lane presented by Xue, and the proposed model is more reasonable on two lanes. Furthermore, the generation rate between two lanes is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ormation and diffusion of traffic shock wave can be better simulated on two lan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