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4篇
化学   30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21.
以PCl5和NH4Cl为原料,利用一锅法制备了聚二氯膦腈,通过两步亲核取代反应,分别以甘氨酸乙酯和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为亲核试剂,合成了混合取代可生物降解聚[(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甘氨酸乙酯)膦腈].用核磁共振波谱及红外光谱等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甘氨酸乙酯和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的比例及外界环境对所制备的聚膦腈降解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体外降解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甘氨酸乙酯和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的比例,可获得一种降解速率可调节的生物降解膦腈聚合物.  相似文献   
22.
PEO-LiClO4-ZSM5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I. 电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首次以“择形”分子筛ZSM5为填料, 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得PEO-LiClO4-ZSM5全固态复合聚合物电解质(CPE)膜. 交流阻抗实验表明ZSM5的引入可以显著地提高CPE的离子电导率. 利用交流阻抗-稳态电流相结合的方法对CPE的锂离子迁移数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掺入ZSM5后锂离子迁移数明显升高. ZSM5的含量为10%时, CPE同时具有最高离子电导率1.4×10-5 S•cm-1(25 ℃)和最大锂离子迁移数0.353. PEO-LiClO4-ZSM5/Li电极界面稳定性实验表明PEO-LiClO4-ZSM5复合聚合物电解质在全固态锂离子电池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3.
通过两步亲核取代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有机一无机杂化聚磷腈高分子—丙烯胺苯酚双取代聚磷腈。运用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磷核磁共振谱证实了聚合物的化学组成。热失重研究表明该聚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残留率,800℃时,残炭率高达48.2%。聚合物侧链上的烯丙基基团可通过热引发交联,进一步提高其热稳定性和残炭率。  相似文献   
24.
朱路  马晓梅  郑震  唐小真 《应用化学》2004,21(11):1155-1159
含有离子传输单元的聚对苯亚乙烯聚氧化乙烯多嵌段聚合物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嵌段共聚;发光电化学池  相似文献   
25.
赵一新  崔孟忠  唐小真  王曙光 《化学学报》2005,63(14):1257-1262
在B3LYP/6-31+G(d)的水平上, 对两种含有手性Si原子的新型有机硅单体Si2(CH3)2H2N2(C2H5)4和Si4(CH3)4H4N2(C6H5)2的几种异构体进行了研究, 在全参量几何构型优化的基础上, 进行了简谐振动频率计算, 同时对所研究的体系进行了热力学性质和低能激发态的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 理论计算表明, 构象异构体之间的红外光谱差异不大, 热力学和低能激发态性质也相似; 顺/反结构相似的异构体之间红外光谱差异不大, 但热力学和低能激发态性质却呈现差异; 旋光异构体或顺/反结构相差较大的异构体之间, 红外光谱和热力学及低能激发态性质有明显的差异. 从理论上解释了实验红外光谱中Si—H振动峰的裂分是由异构体的存在所致, 并找到裂分峰所对应的异构结构. Si—H键振动频率与其键长相关.  相似文献   
26.
采用两步合成路线合成了二缩三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 (TREGMA) ,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利用无皂乳液聚合法使N 异丙基丙烯酰胺 (NIPAM)、TREGMA和N ,N 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BA)交联共聚 ,制备了含有功能性羟基的温敏性微凝胶 .微凝胶的去溶胀性能研究表明 ,TREGMA的引入使得微凝胶的体积相转变温度得到提高 ,同时所制得微凝胶具有较好的温敏性 .该类微凝胶有望成为良好的生物医用材料 .  相似文献   
27.
聚氨酯型固体电解质的离子导电性和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聚醚聚氨酯;聚合物固体电解质;络合;离子导电率  相似文献   
28.
通过一步法合成线性聚二氯磷腈(PDCP),并用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与线性聚二氯磷腈(PDCP)反应合成聚双(对羟基苯甲酸甲酯)磷腈,运用~1HNMR、~(13)C NMR、~(31)P NMR及FT-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DSC和TGA实验表明该聚合物的T_g有了明显的提高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9.
选用甲基丙烯酸异丙酯(iPMA)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共聚,制备了一系列疏水改性、相转变温度可调的温敏性P(NIPAM-co-iPMA)微凝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TEM)、浊度法、动态光散射(DLS)技术及示差扫描量热(DSC)技术对所得微凝胶的形态及去溶胀行为进行了表征.TEM与DLS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微凝胶具有规则的球型形态.浊度、DLS及DSC结果表明,疏水性单体iPMA的引入能有效调节共聚物微凝胶的相转变温度;在所考察的范围内,微凝胶的相转变温度随iPMA投料比的增加几乎呈线性降低.  相似文献   
30.
通过XRD ,DSC ,FT IR和SEM等方法对PEO LiClO4 ZSM5复合电解质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ZSM 5可以有效地降低PEO LiClO4 ZSM5复合电解质中PEO的结晶度和玻璃化温度 ,从而提高其低温区域的离子电导率 .温度高于PEO的结晶熔融温度后 ,复合电解质离子电导率的提高则是由于在ZSM 5表面形成了有利于Li离子迁移的导电通道所引起的 .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和较宽的电化学稳定窗口表明PEO LiClO4 ZSM5复合电解质在全固态锂离子二次电池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