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化学   13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3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金属超微粒子-介质复合薄膜(Ag-BaO)的光吸收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丽君  吴锦雷 《光学学报》1998,18(11):551-1555
测量了真空热蒸发沉积法制备的贵金属Ag超微粒子-介质(BaO)复合薄膜近紫外到可见的吸收光谱。这种薄膜的透射电镜显微像表明,Ag在介质中形成了较均匀的超微粒子,粒径为15nm。观察到吸收谱在410nm处有明显的等离子激元共振吸收峰,这是电偶极振荡的吸收。与以往文献的结果做了比较,讨论了吸收光谱对金属微粒尺寸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2.
稀土镧对真空蒸发沉积银纳米粒子团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研究了稀土镧对真空蒸发沉积银纳米粒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镧对真空蒸发沉积银纳米粒子有明显的细化作用.稀土镧对银纳米粒子的细化作用,是由于稀土镧增强了基底对银原子的吸附能,使镧和银结合形成的复合小银粒子局限于固定位置,进而减少了相互团聚所致.  相似文献   
13.
单壁碳纳米管及其电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制造和提纯了单壁碳纳米管 (SWCNTs) ,用水溶胶体将其竖直地组装在Au薄膜表面 .用此组装技术制造了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的针尖 ,成功地观测到了Au晶粒的形貌像和高定向石墨 (HOPG)的原子像 .将单根SWCNT组装在W尖前端 ,置于场发射显微镜 (FEM)系统中 ,观察到了SWCNT开口端的碳原子电子发射像 .测量了站立在Au表面SWCNT的电学特性 .其电子态分布 ,有的呈现半导体特性 ,有的为金属特性 .这种组装技术可用于制造高亮度相干电子源、高分辨场发射显示器、高性能的扫描探针显微镜 (SPM)针尖和组装纳米电子器件等 .  相似文献   
14.
Al表面条纹状准有序纳米结构的AFM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电化学抛光法在高纯铝表面生成纳米级条纹状的准有序结构.在原子力显微镜(AFM)下观察,条纹状结构的突起和凹槽部分线宽各为40~50 nm,峰 谷高度差为1.5~5.0 nm.随工艺条件的变化该纳米结构的尺寸和有序程度有较大差异,只有在很窄的参数范围内才可以得到大面积有序的条纹状结构.在用阳极氧化法制备多孔膜过程中该结构不能保持.对这种有序结构的形成机理提出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15.
对超额Ba激活的Ag-BaO复合薄膜在外加垂直表面电场作用下的光学吸收特性进行了测量.结果显示,薄膜在可见—近红外光波段存在两个吸收峰,其中近红外光区的吸收峰强度随垂直表面电场的作用而降低.理论分析表明,可见光区的主吸收峰源于埋藏在BaO半导体中的Ag超微粒子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吸收;近红外光区的次吸收峰则由BaO半导体基质中杂质能级的光吸收引起,杂质能级的产生与超额Ba在BaO晶体中造成的氧缺位有关.在外加垂直表面电场作用下,BaO基质中的杂质发生电离,并导致杂质能级上束缚电子浓度减小,表现为薄膜在与杂质 关键词: 光吸收 金属超微粒子半导体复合薄膜 表面等离激元 杂质能级  相似文献   
16.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in film preparation from vapor, growth patterns consisting of stable clusters will gradually cover almost the entire substrate surface. During this process, the density of single atoms is zero on growth patterns and the nucleation of clusters will proceed in the substrate parts uncovered by these patterns. The influence of growth pattern coverage on the nucleation of thin films has not been considered wholly in the classical theory of thin films. We will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influence of growth pattern coverage and give some correction formulas for the widely used classical theory of thin films. It was found that the classical nucleation rate is proportional to the square of the uncovered area. The corrected formulas are of particular importance in the dominant coverage case.  相似文献   
17.
王传敏  吴锦雷  夏宗炬  邹英华 《物理学报》1996,45(12):2073-2081
利用飞秒脉冲激光和泵浦 探测技术测量了金属超微粒子 半导体复合薄膜Ag-BaO的瞬态光学透过率随延迟时间的变化曲线,观察到了薄膜对光的吸收漂白现象,并在不到2ps时间内恢复.该现象是薄膜中金属超微粒子内费密能级附近电子被飞秒激光脉冲激发,产生非平衡电子而经历瞬态弛豫造成的.弛豫主要包括非平衡电子越过超微粒子和周围介质的界面位垒进入周围介质,以及非平衡电子同晶格和界面的散射两种过程.超微粒子粒径的差别会引起非平衡电子弛豫时间的差别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8.
用真空蒸发沉积的方法制备了纳米稀土(La、Nd、Sm)粒子-BaO介质薄膜.研究表明薄膜的光电发射光谱响应阈值受纳米稀土粒子形状和大小的影响,球形纳米稀土(Sm)粒子-BaO介质薄膜的光谱响应阈值波长为720nm,条状纳米稀土(La和Nd)粒子-BaO介质薄膜阈值波长分别为650nm和660nm.研究得到纳米稀土粒子-介质薄膜等效界面位垒高度在1.7~2.0eV之间.由于纳米稀土粒子与BaO介质各自逸出功不同,当构成薄膜后使得纳米粒子周围的空间电荷分布发生变化,纳米粒子周围的能带发生弯曲.  相似文献   
19.
多壁碳纳米管的掺氮改性及场效应管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茂铁为前驱体, 提供催化剂与部分碳源, 三聚氰提供氮源与另外一部分碳源, 在硅基底上制备出了碳纳米管阵列. 碳纳米管为多壁结构, 单根碳纳米管的平均直径为50 nm. 碳纳米管的X射线光电子谱(XPS)在398.4 eV处出现特征峰, 表明为氮掺杂的碳纳米管. 用其制备的场效应管在室温大气环境下稳定地表现为n型场效应特性, 并且具有非常低的关闭状态电流(off-state current)以及良好的负门电压对漏极电流的抑制作用, 单位源漏偏压下漏极电流为100 pA量级. 实验中采用了源/漏电极不对称的绝缘层结构, 使得门电压对源漏两极的电场调制也不对称, 从而实现了对漏电极的门电压调制.  相似文献   
20.
电化学沉积金纳米线结构及其电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在有机介孔模板上制备出直径为90nm的金纳米线.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结果表明,纳米线表面光滑并呈单晶结构.去除有机模板的金纳米线阵列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纳米线顶端呈平台状,直径分布均一.我们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测量了金纳米线阵列的微观结构,得到与SEM相一致的结果.在大气和室温条件下,用导电AFM针尖在接触模式下测量了单根纳米线的轴向I-V特性曲线,其结果为金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