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用配体取代法合成了新型富勒烯膦金属配合物——C60.双(二苯基膦)戊烷合钯[C60Pd(dpppe),1],其结构经UV-Vis,IR,XPS及元素分析表征。在1的分子结构中,C60以σ-π配位方式与Pd配位,形成新型的η2-C60双齿膦金属配合物。 相似文献
12.
富勒烯配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质的研究是目前富勒烯化学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1],人们正致力于探索富勒烯各类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依赖关系,以期合成出具有特殊性能的富勒烯配合物,为富勒烯的实际开发应用奠定基础。本文首次合成C60[RuHCl(CO)(PPh3)]3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进行鉴定和表征,并推测了其结构。1 实验部分1.1 C60[RuHCl(CO)(PPh3)]3的合成合成按下列反应进行:RuCl3+3PPh3+HCHO→RuHCl(CO)(PPh3)3RuHCl(… 相似文献
13.
14.
C60Pd(Ph2PCH2PPh2)配合物的合成及光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氮气氛下 ,采用配体取代法 ,即以C60 取代Pd(Ph2 PCH2 PPh2 ) 2 中一个Ph2 PCH2 PPh2 合成出富勒烯金属配合物C60 Pd(Ph2 PCH2 PPh2 ) ,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光电子能谱以及X射线粉末衍射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 .同时研究了产物的光电性能、氧化还原性能及热稳定性能 .光伏效应研究结果表明 ,产物具有优良的光电转化性能 ,尤其是在BQ/H2 Q介质电对中 ,光生电压最大达到 174mV ;当C60 Pd(Ph2 PCH2 PPh2 )薄膜厚度为 1μm时 ,光伏效应值最大 .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富勒烯钌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光电子能谱(XPS)和13C及31PNMR等多种手段对它们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系列配合物分子内存在超共轭效应,共轭电子多.离域性好.通过光伏效应装置研究了它们的光电性能,结果显示该系列配合物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 相似文献
16.
采用配体取代法,即在惰性气氛下以C60取代Pt(CO)2(Pph3)2中的CO及Pph3,合成了C60Pt(CO)(Pph3)富勒烯金属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产物进行鉴定和表征,结果表明,C60以σ-π配位方式与Pt形成了稳定的η2型C60配合物.由于该分子存在超共轭作用,分子内电子流动性大,因而该配合物可能具有良好的光电转化性能及催化性能.氧化还原性能研究表明,C60在与金属有机基团Pt(CO)(Pph3)形成配合物后,其还原电位向负方向发生了移动. 相似文献
17.
采用配体取代法 ,即在惰性气氛下以C60 取代Pt(CO) 2 (Pph3 ) 2 中的CO及Pph3 ,合成了C60 Pt(CO)(Pph3 )富勒烯金属配合物 ,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光电子能谱等手段对产物进行鉴定和表征 ,结果表明 ,C60 以σ-π配位方式与Pt形成了稳定的 η2 型C60 配合物 .由于该分子存在超共轭作用 ,分子内电子流动性大 ,因而该配合物可能具有良好的光电转化性能及催化性能 .氧化还原性能研究表明 ,C60 在与金属有机基团Pt(CO) (Pph3 )形成配合物后 ,其还原电位向负方向发生了移动 相似文献
18.
19.
采用酰胺反应把硅酞菁(SiPc)共价接枝到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上,得到MWCNT-Pc,用紫外可见,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热重分析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碳纳米管上每约457个碳原子接枝一个酞菁分子;为研究共价接枝的MWCNT-Pc体系中光激发的电子流动情况,探讨了Pc静电组装到MWCNT后的荧光淬灭的情况,结果显示SiPc的光激发电子向MWCNT转移;同时采用喷涂法构筑了ITO/MWCNT-Pc光电极,并在光伏电池中研究了其光电性能,在AM1.5光照条件下,光电流及光电压分别为0.434 V和0.158 mA·cm-2,在320 nm处的IPCE达19.8%。本研究目的在于制备碳纳米管衍生物并构筑基于碳管的复杂的功能纳米结构材料,为其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η2-C60[RhCl(CO)(PPh3)2]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85年Smalley等[1]发现C60等富勒烯至1996年富勒烯的发现者获诺贝尔化学奖期间, 在化学、 材料、 物理等领域形成了富勒烯的研究热潮[2~5]. 现在科学工作者正以较大的注意力投向富勒烯的化学修饰, 研究富勒烯各类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能之间内在联系规律, 以期望在开发应用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此也十分重视对具有特殊组成与结构的富勒烯衍生物的研究. 本文首次合成出η2-C60[RhCl(CO)(PPh3)2]配合物, 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