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5篇 |
免费 | 180篇 |
国内免费 | 161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06篇 |
晶体学 | 11篇 |
力学 | 21篇 |
综合类 | 45篇 |
数学 | 69篇 |
物理学 | 30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32篇 |
2022年 | 39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26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对角质形成细胞HaCaT分别进行中波紫外线(UVB)照射、2,4-二硝基苯磺酸(DNBS)刺激及UVB+DNBS(UD)共同刺激, 利用二维荧光差异胶内凝胶电泳(2D DIGE)、DeCyder定量分析软件和HPLC-nESI-MS/MS分析技术, 对HaCaT细胞产生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了鉴定. 有65个蛋白质点发生了明显表达差异(P<0.05), 与UVB或DNBS单独处理细胞相比, 有41个蛋白点表现为UVB和DNBS的正协同效应, 13个蛋白点表现为负协同效应, 5个蛋白点与UVB单独处理相近, 6个蛋白点与DNBS单独处理相近. HPLC-nESI-MS/MS从65个差异表达蛋白质点中共鉴定出60种单一(Unique)蛋白.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这些鉴定蛋白所涉及的分子功能、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进行了系统分析. 实验得到了与紫外辐射和化学诱导损伤的直接相关蛋白, 有助于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下皮肤癌的形成及皮肤疾病的有效防护与治疗. 相似文献
132.
以自制的4,4'-双甲酰基二苯醚类化合物、β-酮酸酯及脲为原料,在Fe C13·6H2O的催化下,通过Biginelli反应合成了12种新型双嘧啶酮二苯醚类衍生物(6a~6l),探讨了双嘧啶酮合成的反应历程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另外,对4,4'-双甲酰基二苯醚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控制对氟苯甲醛的加入时间,提高了产率,并大大缩短了反应时间.对所有化合物进行了室内毒力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6d,6h和6i的抗菌效果较好,对西瓜枯萎病的EC95值均小于对照药三唑酮;当取代基R2为CF3时,化合物的杀菌抑菌活性较好. 相似文献
133.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光还原沉积法制备出Ag改性的纳米BiFeO3粒子,对复合材料进行了FESEM、XRD、XPS、FTIR、UVVis/DRS等分析和表征。考察了波长365 nm以上的光照下,铁磁性材料的空间选择性光化学反应对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以及光谱性质的影响。以罗丹明B为模拟污染物,考察了纳米Ag-BiFeO3粒子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以及稳定性。结果表明:通过光化学沉积,不仅增强了BiFeO3在200~800 nm光照下的响应,而且抑制了光腐蚀现象,提高了BiFeO3的稳定性。在波长大于400nm的光照射12 h后单纯纳米BiFeO3粒子对罗丹明B脱色率约为74%,而Ag-BiFeO3复合材料6 h后约为90%,并且重复使用3次后光催化效果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34.
采用界面扩张流变技术研究了季铵盐偶联表面活性剂C12-(CH2)2-C12·2Br(Gemini12-2-12)及其与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溴化1-十二烷基-3-甲基咪唑(C12mim Br)复配体系的动态界面张力、扩张流变性质和界面弛豫过程等,探讨了C12mim Br对C12mim Br/Gemini12-2-12混合体系界面性质的影响及C12mim Br对Gemini12-2-12界面聚集行为影响的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的不断引入,体系界面吸附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逐渐缩短,扩张模量和相角明显降低,界面吸附膜由粘弹性膜转变为近似纯弹性膜;同时,界面及其附近的弛豫过程也发生显著变化,慢弛豫过程消失,快弛豫过程占主导地位,且离子液体浓度越高,快弛豫的贡献越大.这些界面性质的变化主要归因于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C12mim Br参与界面形成及两表面活性剂在界面竞争吸附的结果.少量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C12mim Br的加入可以填补疏松的Gemini12-2-12界面上的空位,形成混合界面吸附膜.随着C12mim Br含量的增加,嵌入界面的C12mim Br分子数不断增多,导致界面上相互缠绕的Gemini12-2-12烷基链"解缠",在体相和界面分子扩散交换的过程中"解缠"的Gemini12-2-12分子从界面上解吸回到体相,与此同时,C12mim Br分子相对较小的空间位阻及较强的疏水作用促使其优先扩散至界面进而取代Gemini12-2-12分子,最终界面几乎完全被C12mim Br分子所占据. 相似文献
135.
采用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7种有机物,即正己烷、正辛烷、乙酸甲酯、正壬烷、三氯甲烷、1,2-二氯丙烷及1,2-二氯乙烷。用活性炭管按GBZ 159-2004中规定吸附采样。将采样后的活性炭置于二硫化碳1.0mL中,解吸30min。选用FFAP毛细管色谱柱进行分离,采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温度为250℃,分离中用程序升温,外标法定量,检出限(3S/N)在0.2~2.0mg·L-1之间。用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91.2%~108%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0.27%~0.69%之间。 相似文献
136.
137.
AEOT/异辛烷/水反胶束体系中合成导电聚苯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利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丁二酸二[2-(2-乙基己氧基)乙基]酯磺酸钠(AEOT)形成的反胶束为模板,制备出粒径小而均匀的导电聚苯胺.讨论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氧化剂与单体的摩尔比、酸浓度、表面活性剂用量及表面活性剂循环利用对聚合产物性能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Olympus显微镜及透射电镜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38.
肿瘤体内诊断和治疗中 ,不管是采用氯胺———T lodogen[1] 的直接标记法 ,还是Bolton Hunter[2 ] 试剂的间接标记法制备的放射性碘化蛋白质、存在一个主要问题 ,是它们在体内较快脱碘并使放射性碘被甲状腺所摄取。脱碘的产生被认为是这些碘酚基与甲状腺素存在类似结构以及放射性碘在芳环的取代位置。Zalutsky的研究指出 :用三正丁基锡苯甲酸 N 丁二酰亚胺酯为碘化试剂[3 ,4 ] 可解决此类问题 ,但该试剂合成相当复杂 ,因而探索合成类似化合物的简单途径很有意义。选用烟酸为原料合成的偶联剂氯化汞代烟酸 N … 相似文献
139.
杂多酸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综述了杂多酸对有机污染物的光催化降解,包括自身光致催化作用,半导体协同光催化作用,H2O2存在下的类Fenton反应和超声辅助催化作用。杂多酸与有机物反应的机理主要是电子-空穴对的产生和·OH等自由基的生成。概述了杂多酸的结构类型和杂多酸光催化作用的优点和局限性,提出利用掺杂调变杂多酸的晶体结构,降低其能带宽度,提高光催化作用反应的量子效率;探索杂多酸与其它电子受体的组合,特别是与具有可见光活性的物质的组合,以扩大光响应范围,实现可见光催化反应。 相似文献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