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95篇
化学   124篇
晶体学   17篇
力学   26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25篇
物理学   28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A study of the effect of drug, kanamycin, on the growth metabolism of recombinant Escherichia coli B 1 was carded out by microcalorimeter monitoring of the metabolic activity of treated cells. Power-time curves of growing recombinant Escherichia coli cell suspensions, treated with different kanamycin doses, were recorded. The extent of the effect was evaluated by changes in the slopes of the microcalorimetric curves and the kinetics of the drug action was interpreted from the time at which these changes reached their maximum values and maintained their maximum values. Experimental dose-effect relationships conform to the median-effect principle of the mass-action law: fa/(1-fa)=(D/D50)^m. A plot of y=lg[(fa)^1-1]^-1 versus x=lg D gives the slope m, D50 and R∞.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ed that high concentration of kanamycin had an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recombinant Escherichia coli B 1 in the lg phase, and had a promoting effect in the stationary period. Moreover,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microcalorimetry was a reliable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modulatory effects in biology.  相似文献   
142.
143.
虚拟活性化合物的自动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活性化合物的自动生成是从药效团和预先设定的结构碎片出发,通过碎片选择、碎片组装和柔性构象搜索来获得虚拟活性结构。经过对HIV-1蛋白酶抑制剂药效团进行虚拟活性化合物生成,得到了16个虚拟活性化合物,通过构象分析发现生成的化合物满足药效团的限制条件。说明这一方法能够有效的生成虚拟活性结构,与药效团检索结果对比发现生成的虚拟活性结构新颖易于合成。  相似文献   
144.
古代铜矿冶炼过程中稀土元素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主要研究稀土元素在铜矿冶炼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在冶金考古中的潜在应用。实验采用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测试了湖北铜绿山、宁夏照壁山、山西中条山和内蒙古林西大井古代矿冶遗址的铜矿石,炼渣和铜锭的稀土元素含量,通过对其稀土总量和稀土配分模式的对比研究,探讨了稀土元素在古代铜矿冶炼过程中的化学行为。结果发现稀土元素在铜矿冶炼过程主要富集在炼渣中,金属铜中的稀土元素含量很低。因此,要想根据青铜器中的稀土元素特征示踪铜料来源,是很难实现的。通过对比各矿冶遗址的铜矿石、炼渣和铜锭的稀土配分曲线,发现炼渣的稀土配分曲线为判断古代所使用的冶炼技术及铜矿石的输出路线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5.
研究了影响Fe(OH)3进行酸式电离反应的因素,在多种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的NaOH浓溶液中采用SnO2-Sb2O3/Ti电极,研究FeO4^2-/FeO2^-体系的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参数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证实该体系发生电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最佳碱溶液浓度范围为12—14mol/L,最佳温度范围为295~315K.阐明了在实验条件下FeO4^2-/FeO2^-氧化还原体系中存在由FeO4^2-/FeO2^-构成的氧化还原电对,而FeO2不直接与FeO2构成氧化还原电对;并给出了FeO4^2-/FeO2^-氧化还原体系的Latimer图.  相似文献   
146.
本文报导了在高分辨率电子动量谱仪上获得的药物分子二乙酰(CH3COCOCH3)电子动量谱的实验结果, 并与用Hartree-Fock方法和密度泛函方法(DFT)理论计算所得的结果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7.
电子相关耦合族方法CCSD(T)和QCISD(T)以及基组6—311++G**和cc—pvdz是目前最可靠的单参考组态方法。利用其对TF分子的基态进行优化计算,使优化的平衡间距分别为0.091599872nm,0.091971495nm,0.091623623nm,0.091978183nm。它们与实验值0.091760000nm基本吻合,误差小于0.00022。采用标准Murrell—Sorbie函数进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了TF分子势能函数的解析表达式。这样计算所得的力常数及光谱常数与实验数据符合得相当好。  相似文献   
148.
从传输线理论出发,运用基尔霍夫定律建立了传输线方程.应用传输线方程建立双绞线信道模型,并对该模型在0~30MHz频段进行了仿真分析,且将仿真结果一与法国电信研发部的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证明模型与实测数据一致,因此表明所建模型符合实际情况.该模型的建立对VDSL2系统研究、性能分析和系统设计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9.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先进环境治理技术,该技术具有同时脱硫脱硝、副产物可以回收利用,无二次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0.
采用量子力学从头算方法,运用二次组态相互作用方法QCISD(T)结合6-311++G(3df,2pd)基组对CaH,CaD分子基态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计算出了它们的光谱数据(ωe、ωeχe、Be、αe、De),结果与实验光谱数据吻合较好,表明上述分子基态的势能函数可用Murrell-Sorbie函数来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