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78篇
化学   201篇
晶体学   11篇
力学   78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50篇
物理学   24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1.
肥皂草素是从石竹科植物肥皂草 (Saponaria officinalis)的种子中提取的一种单链核糖体失活蛋白(sc RIP) ,它可选择性地作用于真核细胞的核糖体和原核细胞裸露的 r RNA使其脱嘌呤 ,从而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1] .核糖体失活蛋白种类繁多 ,性质稳定 ,制备安全简便 ,与单克隆抗体结合后所制备的单链免疫毒素在肿瘤治疗和骨髓移植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2 ] .Stirpe等[1] 首次分离到肥皂草毒蛋白 ,并证明其为不含糖基的单链 RIP.SO-6是种子中含量最丰富的核糖体失活蛋白 [3] ,且具有特殊的稳定性[4 ] .肥皂草素在医学上的应用十分广泛 ,…  相似文献   
512.
结构动力模型修正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之前,为了了解航天器在极端载荷情况下的力学行为,通常采用足尺结构星试验的办法.结构星试验方法用于结构的分析和力学行为预测,存在着耗资较大和周期较长的不足.随着数值分析技术的发展,用有限元分析结合模型修正技术代替大型试验已经成为可能.本文评述了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结构动力模型修正技术的发展,包括早期直接对总体矩阵的修正技术,还有从9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对矩阵元素或设计参数进行修正的技术.总结了元素型修正方法中的迭代法、优化法以及摄动法,其中包括考虑了试验误差的统计算法和大型复杂结构修正的遗传算法.介绍了模型修正技术中的自由度匹配技术、灵敏度分析技术和对模型修正方法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的一些经验标准,归纳了目前模型修正技术还需要解决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13.
Pt/Al2O3和Pt/CeO2/Al2O3催化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Pt/Al2O3和Pt/CeO2/Al2O3对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反应的催化活性,发现Pt/CeO2/Al2O3显示了更高的甲烷转化率和合成气选择性.用H2-TPR、H2-TPD、SEM-EDX和XRD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CeO2和Pt相互作用促进Pt在催化剂表面的分散,抑制Pt在催化剂表面的迁移;降低了催化剂的燃烧活性,提高了催化剂的部分氧化活性和选择性,可避免因催化剂床层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催化剂活性下降或失活,提高了催化剂的稳定性.同时,CeO2通过促进水汽变换反应使反应体系迅速达到平衡,提高了催化剂对H2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514.
壳聚糖微囊的部分特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壳聚糖为主要材料,制备壳聚糖微囊。微囊直径在0.5-0.8mm间,微囊在pH4-11的缓冲液中稳定,能耐受3000r/min离心30min以上。用牛血清白和蛋白γ-球蛋白测其通透性,表明随着微囊所在溶液pH的升高,微囊通透性降低。壳聚糖的分子量在一定范围内对微囊通透性几乎无影响而脱乙酰度对通透笥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515.
环氧基团可以在温和条件下与酶分子的氨基反应使其固定于载体表面.选用含有活性环氧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和亲水性的N-乙烯吡咯烷酮(NVP)两种单体,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A)为交联剂,甲醇水溶液作致孔剂,液体石蜡为主介质,通过反相悬浮聚合技术成功地合成了亲水性大孔GMA-NVP-MBAA三元共聚物载体(GNM).通过调节交联剂的用量和单体NVP与GMA的比例,可以调节载体的孔径、比表面积及在水中的溶胀性能.将巨大芽孢杆菌青霉素酰化酶共价偶联于平均孔径为16.5nm、表面环氧基含量为0.906mmol/g的GNM共聚物载体,制成固定化酰化酶,其表观活性高达625U/g,水解青霉素G钾盐的最适宜温度为50℃,pH值为8.0.固定化酶在4℃保存40d,活性保持不变.经3次使用后,活性达到稳定值(601U/g左右),再经12次使用,活性几乎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516.
环氧丙烷(PO)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可以用来生产聚氨酯、丙二醇和表面活性剂等化工产品,具有很高的工业应用价值.然而,目前PO的生产工艺仍然存在着环境污染、副产物、原料经济性等不足之处.考虑到环保、技术、资金等关键性问题,丙烯气相环氧化工艺是PO生产工艺未来的发展方向,利用分子氧作为氧化剂的丙烯气相环氧化反应是最理想、原子经济性最高的反应,也是当今催化界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研究报道Ag基催化剂和Cu基催化剂催化丙烯气相环氧化反应可得到较好的催化性能.尽管Ag催化剂催化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反应已成功实现工业化,但是Ag催化剂催化丙烯环氧化反应得到的PO选择性低于10%,这是由于丙烯比乙烯多出的甲基中的α-H受双键影响变得非常活泼,C?H键易断裂,导致丙烯容易发生完全氧化反应生成CO2.因此,研究报道采用不同助剂对Ag催化剂进行改性以提高Ag基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制备了Ag-CuCl2/BaCO3催化剂,当CuCl2的负载量为0.036 wt%Cu和0.040 wt%Cl时,催化剂具有最优的催化性能,可以得到1.3%的丙烯转化率和71.2%的PO选择性.适量CuCl2的改性使得催化剂表面吸附分子氧物种,同时抑制原子氧物种的形成,从而提高PO选择性.但是CuCl2作为前驱体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引入的Cu和Cl的比例是恒定的,不可调节.因此,我们以Cu(NO3)2和NH4Cl作为Cu和Cl的前驱体,采用还原-沉积-等体积浸渍法制备Ag-Cu-Cl/BaCO3催化剂,分别通过调节Cu和Cl的负载量来进一步提高Ag-Cu-Cl/BaCO3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氧气程序升温脱附(O2-TPD)等表征手段来研究催化剂中Cu和Cl的作用.研究发现,Cl负载量的提高更容易导致大尺寸Ag颗粒的形成,而Cu负载量的提高对Ag颗粒尺寸影响不大.适当的Cl负载量可抑制氧气在催化剂表面解离吸附形成原子氧物种,从而抑制了丙烯的完全氧化,提高PO选择性.过高的Cl负载量会导致催化剂发生Cl中毒,从而降低了催化性能.适当的Cu负载量有利于丙烯气相环氧化反应生成PO,但当Cu负载量过高时容易导致Cu物种发生聚集,更多原子氧物种吸附于Ag颗粒表面,有利于丙烯完全氧化反应生成CO2,降低了PO选择性.适当的Cu和Cl负载量使得催化剂表面吸附的分子氧物种和原子氧物种达到平衡,有利于丙烯气相环氧化反应.当Cu和Cl负载量分别为0.036 wt%和0.060 wt%时,Ag-Cu-Cl/BaCO3催化剂具有最优的催化性能,在200℃,0.1 MPa,3000h-1反应条件下可得到1.2%的丙烯转化率和83.7%的PO选择性.  相似文献   
517.
改性二氧化钛负载贵金属Ru催化剂催化降解苯胺溶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苯胺类废水污染物具有结构复杂、浓度高、不易生物降解、生物毒性大等特点,传统的苯胺降解措施存在着许多弊端,很难达到排放标准.催化湿法氧化技术(CWAO)主要针对降解高浓度难降解的有机废水,表现出降解效率高、反应时间短、对生物毒性物质的废水降解效果良好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在高温高压下进行,且有机物降解产生了有机酸,使得催化剂的活性组分流失和载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导致其催化活性下降.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降解活性高,性能稳定的催化剂成为此技术在工业中广泛应用的关键.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对二氧化钛进行改性,制备了Ti0.9Zr0.1O2和Ti0.9Ce0.1O2载体,采用过量浸渍法将三氯化钌负载到载体表面制备了2%Ru/Ti0.9Zr0.1O2和2%Ru/Ti0.9Ce0.1O2催化剂.在高温高压反应条件下,以苯胺为催化湿法氧化污染物,对不同催化剂湿法降解苯胺进行比较研究,系统地探究了催化降解的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对苯胺降解的影响.此外,利用HPLC-MS鉴定出催化降解产生的中间产物,确定了催化降解的反应路径图.在改性的催化剂中,2%Ru/Ti0.9Zr0.1O2催化剂表现出最高的催化降解活性和稳定性.在初始苯胺浓度4 g/L,催化剂浓度4 g/L,反应温度180℃,O2压力1.5 MPa下,反应时间5 h后,苯胺完全转化,COD转化率达88.3%.并且催化剂进行三次循环试验后,苯胺转化率仍接近100%.X射线衍射和N2物理吸附结果表明,Ce,Zr掺杂到TiO2晶格中形成了共溶体,其晶格尺寸更小,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更大.负载贵金属后,并未出现其他晶相,说明贵金属均匀分散在载体表面.透射电镜结果表明,贵金属负载在改性TiO2上表现出较好的分散性和较小的颗粒尺寸,为催化降解苯胺提供更多的催化活性位点,而Ru/TiO2催化剂表面,贵金属发生团聚现象且颗粒尺寸大.X射线光电子能谱结果表明,Ce,Zr的掺杂使得TiO2表面活性氧和四价Ru的含量增加,更多的表面活性氧成为催化降解苯胺的直接原因.H2程序升温还原结果表明,在300?400oC处还原峰对应于催化剂载体晶格氧的还原,改性后,其还原峰增至2倍,即使在贫氧环境下,改性催化剂可以及时从载体中释放晶格氧,为催化降解苯胺提供更多的活性氧.  相似文献   
518.
氟化氢泛频20P4,20P5激光谱线大气传输性能实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氟化氢泛频化学激光器作光源 ,在室外实际大气中测量了氟化氢泛频激光 2 0P4、2 0P5谱线的大气透过率 ,分析计算了其大气消光系数和大气吸收系数。实验表明氟化氢泛频激光处于大气传输窗口边缘 ,其谱线的大气传输性能差异很大 ,证实了 2 0P4是氟化氢泛频选频的首选谱线  相似文献   
519.
提出了磁饱和直线变压器驱动源(LTD)泵浦半导体断路开关(SOS)产生高重复频率短脉冲的技术路线。利用LTD初次级线圈为单匝同轴结构和磁芯可饱和的特点,实现快速反向泵浦SOS,通过多级LTD模块叠加获得高电压输出。采用射频金属氧化物场效应晶体管(RF MOSFET)作为LTD初级电路的主开关,将SOS正向泵浦电流脉冲时间降至数十ns,泵浦电流脉冲重复频率最高可达MHz。最终研制出一台基于SOS的10级磁饱和LTD型脉冲发生器,输出电压约11kV,电流220A,脉冲宽度约2ns,重复频率为20kHz。实验验证了磁饱和直线脉冲变压器泵浦SOS产生高重复频率短脉冲的技术路线可行。  相似文献   
520.
沈龙海  富松  石广立 《发光学报》2014,35(5):585-588
采用直接氮化法制备出尺寸不同的GaN纳米粒子,分别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光致发光(PL)谱测试手段对所制样品进行表征和发光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两种GaN纳米粒子直径分别为100 nm和300 nm左右。在GaN纳米粒子的PL谱中,中心在357 nm的发射源于本征发光,中心在385 nm的发射带源于浅施主能级到价带的辐射复合,中心在560 nm左右的发射带源于浅施主能级到深受主能级间的施主-受主对辐射发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