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3篇 |
免费 | 122篇 |
国内免费 | 219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536篇 |
晶体学 | 21篇 |
力学 | 68篇 |
综合类 | 26篇 |
数学 | 173篇 |
物理学 | 3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18篇 |
2019年 | 29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28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42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43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32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42篇 |
2003年 | 30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26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21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11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66年 | 3篇 |
1964年 | 2篇 |
1961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71.
The mechanism of a cycloaddition reaction between singlet dichloromethylene germylene and ethylene has been investigated with B3LYP/6-31G* method, including geometry optimization and vibrational analysis for the involved stationary points on the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 Energies for the involved conformations were calculated by CCSD(T)//B3LYP/6-31G* method. On the basis of the surface energy profile obtained with CCSD(T)// B3LYP/6-31G* method for the cycloaddition reaction between singlet dichloromethylene germylene and ethylene, it can be predicted that the dominant reaction pathway is that an intermediate INT1 is firstly formed between the two reactants through a barrier-free exothermic reaction of 61.7 kJ/mol, and the intermediate INT1 then isomerizes to an active four-membered ring product P2.1 via a transition state TS2, an intermediate INT2 and a transition state TS2.1, in which energy barriers are 57.7 and 42.2 kJ/mol,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72.
由二苯并-18-冠-6出发,合成了4',4',5',5'-四(2-羟基苯亚甲基亚氨基)二苯并-18-冠-6(L^1H~4)及其5位取代衍生物(取代基R=CH~3,OH,OCH~3,Cl,NO~2)L^2H~4~L^6H~4。它们依次与硝酸钾和醋酸钴反应,制得1:1:2的钾(I)/双钴(II)配合物LCo~2.2H~2O.KNO~3(L=L^5,L^6)或其某些二氧加合物LCo~2(2O~2).2H~2O.KNO~3(L=L^1~L^4)。考察了取代基R和冠醚环配合的钾离子对二氧加合物形成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吸电子基(R=Cl,NO~2)的钾(I)/双钴(II)配合物不能形成二氧加合物;冠环中的钾离子会导致二氧加合物中两个Co-O~2键热稳定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3.
74.
75.
76.
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和火花直读光谱仪等测试仪器,对42CrMo新氢压缩机活塞杆断裂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42CrMo钢的化学成分和金相组织均符合标准要求. 失效活塞杆属于疲劳断裂,活塞杆钢材中存在大量几何尺寸大于10 μm尖角形状聚集态氧化铝非金属夹杂物,在交变载荷作用下,这些夹杂物聚集处形成了应力集中,引起疲劳裂纹,是活塞杆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7.
78.
为更加快速灵敏简单的检测水产品中的孔雀石绿残留,通过原位聚合法,以10%的乙腈甲苯溶液为溶剂,MAA为功能单体、EGDMA为交联剂(模板分子与之比例为1:4:20),制备分子了印迹聚合物。通过包被MIP到96孔板上研发了以化学发光法检测的MG-MIP-96孔检测板,其标准曲线为y=-29197.49x + 1945998.45,R2 = 0.9416,线性范围时30-66.64ng/ml。检测限为3.355ng/ml,批内变异系数范围为7.38%-18.07%,批内回收率范围为103.41%-144.45%。批间变异系数范围为12.45%-17.52%,批间回收率范围为100.07%-143.20%。以孔雀石绿结构类似物副品红(PA)和结晶紫(CV)进行特异性检测的交叉率分别为27.97%、30.97%。说明此新型检测方法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9.
基于二茂铁羧酸配体的镉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茂铁甲酸根FcCOO-(Fc=(η5-C5H5)Fe(η5-C5H4))为主要配体,合成了3个新的配合物[Na2Cd( μ3-η2-FcCOO-)2(μ2-η2-FcCOO-)2(CH3OH)2]n (1)、[Cd(phen)(FcCOO-)(η2-FcCOO)(H2O)](phen=邻菲咯啉) (2)、[Cd(Det)(η2-FcCOO-)(FcCOO-)](H2O)2(Det=二乙撑三胺) (3)。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为单斜晶系,C2/c空间群,二茂铁甲酸根采用μ3-η2-FcCOO-和μ2-η2-FcCOO-的配位方式将Cd2+和Na+连接成一维无限链状结构。配合物2和3均为单核结构,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二茂铁甲酸根都采用 FcCOO-和η2-FcCOO-的方式配位。2中phen以双齿螯合形式配位,水分子参与配位,中心镉离子配位数为6。3中Det以三齿螯合形式配位,中心镉离子配位数也为6,但水分子未参与配位。 相似文献
80.
尖晶石型LiMn2O4电池材料的元素掺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尖晶石型LiMn2O4正极材料因资源丰富、无毒、安全及制备简单、技术较成熟等优点而成为最具竞争力的新一代商用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之一.由于LiMn2O4的循环稳定性、高温(>55℃)稳定性和大电流放电等因素限制了推广应用.本文从材料的结构组成对锂离子嵌脱过程的作用机理,论述了元素掺杂对尖晶石型LiMn2O4正极材料电化学特性的影响,指出了元素掺杂本体改性锰酸锂正极材料的方法和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