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6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215篇
化学   530篇
晶体学   21篇
力学   64篇
综合类   24篇
数学   165篇
物理学   30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1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物理教学可用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的有关理论、思想和方法予以理解和指导,本文就物理教学的调整控制问题从控制论的角度予以阐述,并提出根据控制系统的反馈信息,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进行反思性教学,使教与学更好地配合,提高物理教学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942.
李渊  陈妙迎  卢帮安  张佳楠 《电化学》2023,29(1):2215002-2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阴极氧还原反应(ORR)动力学迟缓,需要消耗大量的贵金属催化剂,这限制了其商业化应用。目前,原子级分散的M-N-C (M=Fe,Co,Mn等)催化剂受到人们青睐,有望替代铂催化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M-N-C催化剂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具有优异的ORR活性,而且燃料电池初始性能有希望接近传统的Pt/C催化剂。然而,这些高活性的Fe-N-C催化剂在燃料电池实际工作条件下的稳定性比较差。这篇综述总结了在高效氧还原M-N-C催化剂方面的最近进展,主要概述了作者课题组在限域策略和自旋调控方面的贡献。此外,我们还总结了几种提高活性的有效方法以及近期的关于揭示M-N-C催化剂的降解机制的认识,如金属浸出、碳腐蚀、质子化和微孔淹没都会造成催化剂降解。为改善M-N-C催化剂的寿命,我们概括了文献中的缓解策略,包括控制催化剂中S1/S2位点、使用非铁基催化剂、增强金属氮键、改善碳载体的耐腐蚀性和使用质子缓冲液等。最后,提出了目前原子级分散的M-N-C催化剂的存在的挑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43.
质谱分析法以其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分析通量高等特点,近年来已逐步用于电化学反应过程的原位监测和机理探究.通过开发新型电离源以及构建电化学池-质谱偶联装置,研究者们相继发展了一系列电化学质谱(EC-MS)分析方法,并在电化学过程产物实时监测、同位素标记分析、短寿命中间体捕获鉴定等方面展现出了特有的技术优势.该综述从气相及...  相似文献   
944.
快速傅立叶变换用于色谱噪声平滑及微弱信号的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黎  许国旺  张玉奎  卢佩章 《色谱》1998,16(5):386-389
应用快速傅立叶变换法(FFT)对色谱噪声进行平滑处理及微弱信号检测,同时,也与其他数字滤波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FFT法可以很好地对噪声进行平滑处理,使信噪比提高18倍,为更好地进行痕量组分的色谱微弱信号检测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45.
采用外部电极电容耦合的等离子体聚合装置,以Ar、N_2H_2和Hc为等离子气体,在不同功率、压力、等离子气体及等离子气体对单体比率的反应条件下,在辉光放电中进行八氟环丁烷聚合。用电子能谱(ESCA)和红外光谱(IR)法对聚合物结构进行表征。发现聚合物中存在C、F、Si、O、N和H等六种元素,并对可能存在的基团进行探讨。通过对ESCA(C_18 谱的分析,研究了聚合物支化与交联程度对反应条件的依赖关系,及其和聚合与刻蚀竞争历程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946.
配位聚合物通常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结构容易调控的特点,能有效地吸附去除水中的Cr(Ⅵ)。以4,4''-联吡啶(bipy)、1,3-间苯二乙腈(1,3-dab)、Cu (ClO42·6H2O为原料,通过水热合成的方法成功合成了二维铜基配位聚合物:{[Cu (bipy)4(1,3-dab)][Cu (bipy)2(ClO42](ClO42·(1,3-dab)}n1)。利用红外、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表征方法对1的结构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属于正交晶系P2221空间群,a=1.115 52(5) nm,b=1.116 66(4) nm,c=3.116 84(15) nm,V=3.882 5(3) nm3。吸附Cr(Ⅵ)的性能研究表明,吸附剂1的最佳投料浓度为0.04 g·L-1;在pH=3~9的范围内均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和pH适应性,并且在pH=5时吸附性能最好,吸附容量能达到250 mg·g-1。离子共存实验表明离子浓度越大、价态越高,它们对1吸附Cr(Ⅵ)的影响就越明显,并且阴离子的抑制作用高于金属阳离子,作用大小顺序: PO43->SO42->CO32->Cl->HCO3->NO3-。  相似文献   
947.
948.
The title complex, [Zn_3(L)_2(H_2 O)_2]_n(1, H_3 L = 5-((3-formylphenoxy)methyl)isophthalic acid), has been synthesized under hydrothermal conditions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IR spectroscopy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Compound 1 exhibits a 3D binodal(4,8)-connected net based on trinuclear [Zn_3(COO)4] clusters with the topology symbol of(4~(16)·6~(12))(4~4·6~2)_2. It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_1/c, with a = 13.548(3), b = 13.291(3), c = 8.2750(1) ?, β = 97.08(3)°, V = 1478.7(6) ?~3, Z = 2, M_r = 858.6 g/mol, D_c = 1.928 mg/m~3, μ = 2.49 mm-1, F(000) = 864, GOOF = 1.12, the final R = 0.0457 and wR = 0.1329 for 4334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2σ(I). Additionally, the photoluminescent behaviours of 1 and H3 L have also been investigated in the solid state at room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949.
采用了一种高效基质脂肪吸附剂(EMR-Lipid)去除水产品基质中的脂肪和磷脂等杂质,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PLC-Q Orbitrap HRMS)的同时定性定量功能,建立了水产品中25种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EMR-Lipid净化,同时加入3 g氯化钠和3 g无水硫酸钠进行盐析,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 μm)分离,以含0.1%(v/v)甲酸的乙腈溶液和0.1%(v/v)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加热电喷雾离子(HESI)源、全扫描/实时二级质谱扫描(Full MS/dd-MS2)监测模式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5种目标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与母离子峰面积间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7;25种目标化合物的检出限为0.1~1.0 μg/kg,其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0.1%~108.9%,相对标准偏差为2.1%~13.8%。该法具有操作简单快捷、灵敏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50.
折/衍混合微光夜视头盔显示器光学系统设计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张慧娟  王肇圻  卢振武 《光学学报》2004,24(10):393-1396
设计了穿透式双通道单目微光夜视头盔的光学系统。其中微光物镜视场角为± 14°,f数为 1.4 ,含有一个衍射面。设计结果可兼容输入面尺寸为18mm ,面型为平面的二代和三代微光像增强器 ;最大畸变小于 0 .5 % ,可用于夜间精确瞄准与测量。考虑黑暗环境使用的安全问题 ,显示系统采用穿透式双通道单目光学系统 ,实现内部图像和外部真实世界的同时观察。显示系统的特性参量为 :出瞳尺寸为 15mm (H)× 10mm (V)、视场为[± 14°(H) ]× [± 10° (V) ]、出瞳距离为 2 5mm。采用全息组合器大大提高能量利用率。设计结果系统角分辨力为0 .6mrad ,最大畸变为 3%。显示系统结构紧凑 ,可与输出面尺寸为18mm的图像源相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