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8篇
  免费   338篇
  国内免费   583篇
化学   1043篇
晶体学   25篇
力学   199篇
综合类   30篇
数学   237篇
物理学   86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55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7篇
  1976年   6篇
  1963年   7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51.
Fusarin C (FC) is a mutagenic and carcinogenic mycotoxin which was isolated from Fu-sarium moniliforme culture extracts. The Fusarium moniliforme is one of most prevalent fungi found on corn in Linxian, a high risk area for esophageal cancer. This paper reports, for the first time, the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rat esophageal epithelial cells induced by FC. The transformed cells showed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formation. Colonies were formed after seeding these transformed cells either into selective medium free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and serum, or on semi-solid agar;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chromosome number; the expression of c-myc and v-erb-B oncogenes was enhanced in the cells; an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arose after inoculating the cells into nude mic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ransforming effect of FC on rat esophageal epithelial cells, and indicate that the abnormal expression of some oncogenes could serve as a hew property of transformed cells.  相似文献   
52.
研究了三甲基硅烷基丙块与五甲基二硅烷基丙块共聚物〔poly(TMSP-co-PMDSP)〕的成膜特点。poly(TMSP-co-PMDSP)膜的气体透过系数分别为:P_(O2):4×10~3~12×10~3,P_(N2):3×10~3~8×10~3和P_(CO2):2×10~4~4×10~4barrer,气体透过稳定性低,透过行为偏离第二Fick定律,过系数下降,其中溶解系数降低的比例远大于扩散系数的增加比例,在含有凝聚性气体的环境里,膜的气体透过出现表面吸附控制的特征。  相似文献   
53.
<正> 表面性质在医用材料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血液相容性材料的表面对血细胞具有吸附、变形、凝血、溶血等作用。表面能和界面能是医用材料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材料的表面能及其极性与非极性分量在影响或控制材料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之面一直是医用材料的重要课题。Raier曾提出当材料的临界表面张力在20-30erg/cm~2时,血液相容性好,也有人认为,血液与材料的界面自由能趋于零时,才能  相似文献   
54.
针对Si,GaAs半导体晶片中金属杂质玷污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紫外光致荧光谱的检测方法。常温下,晶片中的Fe,Ni杂质玷污可产生紫外特征荧光峰。这种新的检测方法是非破坏性的,并适用于φ76.2mm,φ100mm大圆片的直接检验,而且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  相似文献   
55.
以Bi(NO_3)_3·5H_2O和Na_2WO_4·2H_2O为主要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纯相Bi_2WO_6,并对其进行非金属离子Br-掺杂改性。采用XRD、SEM、TEM、XPS、Raman、PL和DRS研究了Br~-掺杂对Bi_2WO_6的物相结构、形貌和可见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r-掺杂可有效提高Bi_2WO_6的可见光催化性能,当掺杂量(物质的量百分数)为8%时,溴掺杂Bi_2WO_6的光催化性能最好,可见光照射40 min后,可降解96.73%的罗丹明-B,与未掺杂Bi_2WO_6相比,其降解率提高了36.32%。  相似文献   
56.
1951年二茂铁的发现,为有机金属配合物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关于二茂铁衍生物的成键和结构已进行过不少讨论。一般认为其稳定性主要来自于金属d轨道和碳氢化合物π电子的重叠。曾经用各种物理方法对它们进行过研究。但至今尚未见对它们的~(13)C核磁共振谱的系统报道。本文合成了两个双取代二茂铁化合物1,1′-二茂铁二甲醇(Ⅰ)和1,1′-二茂铁二甲醛(Ⅱ),对它们进行了~(13)C核磁共振谱的测定,并将实验结果和我们的INDO/σ理论计算进行了比较,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7.
通过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负载0.5%(重量百分比)Pd的氧化铈-氧化锆(NDK-84,由日本新日本电工株式会社提供)催化剂材料,并通过全面的表征手段,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元素分布、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脱附测试与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分析(BET)、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研究了不同Pd前驱体和不同热老化处理条件、H2还原条件对Pd在铈锆固溶体上的分散、生长与烧结行为的影响,并评估了它们的三效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热老化处理过程与还原过程显著影响了Pd在氧化物载体表面上的分散,因此导致不同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8.
59.
应用循环伏安法及带环的旋转圆盘电极(RRDE)在2mol.dm^-^3HCl溶液中研究了经热处理的四(对甲氧基苯基)卟啉钴(Co-TMPP)对胱氨酸还原反应的电催化作用.在循环伏安曲线上出现明显的氧化还原电流峰,表明Co-TMPP对胱氨酸还原有很好的电催化活性.在Co-TMPP/石墨电极上的还原反应为不可逆的简单电荷传递反应,其控制步骤的电子数为1.在极化电位较正时(-0.35~-0.45V)为电化学控制,在电位较负时(<-0.45V)为电化学及扩散混合控制.根据实验结果计算了动力学参数并初步讨论了反应机理.应用薄层盘环电极及聚四氟己烯粘结膜电极分别测定了胱氨酸还原反应的电流效率.实验结果表明,经热处理的Co-TMPP能提高胱氨酸还原反应的电流效率.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