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3篇 |
免费 | 188篇 |
国内免费 | 163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14篇 |
晶体学 | 12篇 |
力学 | 29篇 |
综合类 | 45篇 |
数学 | 71篇 |
物理学 | 32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35篇 |
2022年 | 46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35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35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25篇 |
2008年 | 30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3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4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4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6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A novel slotted helix slow-wave structure (SWS) is proposed to develop a high power, wide-bandwidth, and high reliability millimeter-wave traveling-wave tube (TWT). This novel structure, which has higher heat capacity than a conven- tional helix SWS, evolves from conventional helix SWS with three parallel rows of rectangular slots made in the outside of the helix tape. In this paper, the electromagn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beam-wave interaction of this novel structure operating in the Ka-band are investigated. From our calculations, when the designed beam voltage and beam current are set to be 18.45 kV and 0.2 A, respectively, this novel circuit can produce over 700-W average output power in a frequency range from 27.5 GHz to 32.5 GHz,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version efficiency values vary from 19% to 21.3%, and the maximum output power is 787 W at 30 GHz. 相似文献
12.
在经过Al2O3全钝化发射极钝化局部背接触(PERC)结构电池的背面实现良好的接触电极一直是制约着PERC高效电池向产业化推广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采用532 nm激光烧蚀背面钝化介质层方法和传统的光刻工艺来实现背面电极的局部接触,并对两种方法进行详细的比较与分析。对激光烧蚀和激光烧结两种不同的局部接触电极制备方式进行了对比,发现激光烧蚀是更为适宜的工艺方式。相较于激光烧结,以激光烧蚀方式制备的电池的串联面接触电阻从10.7Ω.cm2降到1.24Ω.cm2,效率从4.2%提高到10.7%。 相似文献
13.
The model of three-body Borromean halo nuclei breakup was described by using standard phase space distributions and the Monte Carlo simulation method was established to resolve the detection problem of two neutrons produced from breakup reaction on the neutron wall detector. For 6He case,overall resolution σEk for the Gaussian part of the detector response and the detection efficiency including solid angle acceptance with regard to the excitation energy Ek are obtained by the simulation of two neutrons from 6He breakup into the neutron wall. The effects of the algorithm on the angular and energy correlations of the fragments are briefly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A prototype laser ion source that could demonstrate the possibility of producing intense pulsed high charge state ion beams has been established with a commercial Nd:YAG laser (Emax=3 J,1064 nm,8-10 ns) to produce laser plasma for the research of Laser Ion Source (LIS). At the laser ion source test bench,high purity (99.998%) aluminum and lead targets have been tested for laser plasma experiment. An Electrostatic Ion Analyzer (EIA) and Electron Multiply Tube (EMT) detector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harge state and energy distribution of the ions produced by the laser ion source. The maximum charge states of Al12+ and Pb7+ were achieved. The results will b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5.
一些重金属离子即使在较低浓度时也会对环境、生物体产生毒性,所以研究痕量金属离子识别具有重大意义。荧光传感器由于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成本低、实时响应等优点, 得到了广泛关注。以2,4-二叔丁基苯酚,3,5-二叔丁基水杨醛和邻氨基苯硫酚为原料合成了类Salen配体L1, 并用1H NMR,13C NMR,IR,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并通过自由挥发法得到了配体L1的单晶结构,实验表明L1是三斜晶、P-1空间群的一个空穴平面[ONSO]四配位环境。通过荧光光谱考察了类Salen配体与金属离子(Li+,Na+,K+,Cd2+,Cs+,Co2+,Cu2+,Hg2+,Mn2+,Ni2+,Zn2+,Ag+)的识别与配位性能。光谱滴定分析表明L1与Zn2+以1∶1的化学计量数配位。另外,L1与Zn2+结合后荧光显著增强,荧光检测限达到5.01×10-5 mol·L-1,而上述提到的其他常见金属离子不引起荧光光谱变化。结果表明L1是一个对检测Zn2+的选择性高,灵敏度强的荧光增强型探针。 相似文献
16.
本文构造了高离化Kr33+离子 1s2ns (2≤n≤9)和1s22p 态的波函数并利用其计算了体系的非相对论能量。为了得到高精度的理论计算结果,将相对论修正和质量极化效应作为一级微扰计算了体系的总能量和22P -n2S(2≤n≤9)跃迁能,本文的结果与有限的实验数据符合的较好。在此基础上完成了22P -n2S(2≤n≤9)偶极跃迁三种规范下振子强度的理论计算,三者的一致性进一步证明所构造的波函数在整个空间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从Anderson-Grüneisen参数定义式和热膨胀系数定义式出发,根据Tallon的普遍化理论,推导出了一个用于计算弹性常数的理论模型,用所得到的理论模型分别计算了MgO和Cu两种固体材料的弹性常数C_(11)、C_(12)和C_(44)随压强以及温度变化的理论数值,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Kumar模型计算结果以及相关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对所得到的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与Kumar模型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所推导的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更加符合,并且由于所用的推导方法不依赖于晶体的结构,因此该模型具有更好的合理性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18.
用3C模型、DS3C模型对1KeV电子入射氦原子(e,2e)反应中的三重微分散射截面进行了计算,并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了各种屏蔽效应对散射平面内以及垂直平面内三重微分散射截面的影响,并对三重微分散射截面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各种屏蔽效应对散射平面内三重微分散射截面的贡献可以忽略;而在垂直平面内,这些效应对三重微分散射截面结构存在较强影响;另外,末态出射电子与靶核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散射平面内和垂直平面内截面的结构及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20.
张穗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2004,21(Z1):154-156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当初通道使用具有有效电荷库仑波时,完成了电子入射离化氦原子三重微分截面的理论推导.计算表明初通道库仑场对较低入射能量情况下,(e,2e)过程的三重微分截面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