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85篇
化学   161篇
晶体学   17篇
力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数学   25篇
物理学   4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建立同时测定果蔬中26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用甲醇–二氯甲烷溶解,以Bond Elut NH_2SPE柱净化,采用动态多反应离子监测模式进行检测。26种有机磷农药残留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方法检出限为0.176 2~1.355 0μg/kg。样品加标回收率为60.1%~116.5%,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2%~12.7%(n=6)。该方法快速、准确,稳定性好,适用于果蔬中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242.
刘绍从  吕刚  张莱  赵好力宝  孙书军 《色谱》2006,24(2):210-210
丁二酮和苯乙烯是食用酒精生产过程中可能生成或引入的物质。检测食品中的丁二酮和苯乙烯的方法已有文献报道。国内外未见有食用酒精中丁二酮和苯乙烯含量测定的报道。本文建立了PLOT柱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食用酒精中的微量丁二酮和苯乙烯含量的方法,该法符合定量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243.
在光学实验平台上组建激光干涉仪,给出了测量微小楔角的原理和测量方法,导出了测量公式并进行了实际测量.  相似文献   
244.
在pH3.5~4.7NaAc-HAc的缓冲溶液中,法莫替丁(FMTD)与Pd(Ⅱ)形成五元环螯合阳离子([Pd(FMTD)]2+),再与二氯荧光素(DCF)、二溴荧光素(DBF)、二碘荧光素(DIF)、赤鲜红(ER)、曙红Y(EY)、乙基曙红(EE)等卤代荧光素(HF)反应形成1:1:2的三元离子缔合物([Pd(FMTD)]·(HF)2).[Pd(FMTD)]·(HF)2在疏水作用和范德华力的作用下进一步聚集形成平均粒径为9nm左右的纳米微粒,此时将引起体系吸收光谱变化、荧光猝灭和共振瑞利散射(RRS)急剧增强.[Pd(FMTD)]·(HF)2的最大吸收峰位于476nm(DCF体系)、540nm(DBF体系)、553nm(DIF体系)、560nm(ER体系)、547nm(EY体系)和549nm(EE体系),最大RRS散射波长位于302~361nm,散射增强程度(ΔI)在一定的范围内与FMTD的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2.6ng/mL.据此提出了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快速准确测定FMTD的分子光谱新方法.适用于片剂、胶囊和注射液等药物制剂的测定.研究了反应的适宜条件、影响因素和分析化学特性,并结合吸...  相似文献   
245.
在pH=3.5的HAc-NaAc介质中,呋塞米(FUR)与Ag(Ⅰ)形成1:1(摩尔比)的螯合物,从而引起共振瑞利散射(RRS)、二级散射(SOS)和倍频散射(FDS)光谱显著增强,其最大RRS,SOS和FDS波长分别位于310,584和330 nm.在一定范围内,3种散射信号的增强(△ⅠRRs,△ⅠSOS和△ⅠFDS...  相似文献   
246.
纳米磷酸铁锂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液相沉淀法合成了纳米级磷酸铁,并以此为铁源,通过碳热还原技术制备了粒径均匀的纳米级球形LiFePO4/C正极材料。经热分析(TG-DSC)、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以及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了纳米磷酸铁及纳米磷酸铁锂材料的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61.8 mAh.g-1(0.1C),库仑效率为98.3%;室温下在0.2C、0.5C、1C、2C及5C倍率充放电其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6.5、144、138.9、125.6和105.7 mAh·g-1,材料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  相似文献   
247.
从飞云  陈进  董广明 《物理学报》2011,60(12):124303-124303
提出了一种用于评估非线性碰摩的碰撞能量模型(IEM),根据模型特性可得出IEM指标η用于评估碰摩故障的严重程度或发生概率. 通过对在不同阻尼比ζ状态下IEM指标η随转速比Ω的响应变化趋势研究,给出了η随ζ和Ω的响应联合分布. 结合IEM模型特性提出了"敏感区域"的概念. 此区域概念的提出,不仅对于转子设备的操作运行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对于转子系统的设计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碰撞能量模型 碰摩 转子系统 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248.
在pH为4.1~7.0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 甲氨蝶呤与钯(Ⅱ)相互作用形成1∶1的螯合阴离子, 并进一步与亚甲蓝(MB)反应形成1∶1的离子缔合物. 该反应可引起共振瑞利散射(RRS)的显著增强并产生新的RRS光谱, 最大RRS波长位于342 nm. 在一定条件下, 散射增强(ΔI)与甲氨蝶呤的浓度成正比, 其线性范围为0.008~2.0 μg/mL. 此方法具有高灵敏度, 对于甲氨蝶呤的检出限为2 ng/mL. 考察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 研究了共存物质的影响, 基于Pd(Ⅱ)-甲氨蝶呤-亚甲蓝体系三元离子缔合物的RRS光谱, 发展了一种高灵敏、简便快速测定甲氨蝶呤的新方法. 此方法用于人血清和尿样中的甲氨蝶呤的测定获得满意的结果. 同时, 对三元离子缔合物的结构和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49.
固体碳源用于异养反硝化去除地下水中的硝酸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可降解餐盒(BMB)与聚己内酯(PCL)同时作为反硝化固体碳源和生物膜载体去除地下水中的硝酸盐。结果表明,以BMB和PCL为碳源能有效去除地下水中的硝酸盐。在30℃和pH7.5条件下,两者的反硝化速率分别为52.80和42.77mg(NO3-N)/(m^2·h),出水的pH介于7-8之间,NO2-N浓度小于0.1mg/L,但以PCL为碳源的反硝化更有利于减少亚硝酸盐的积累。与BMB相比,温度对PCL支持的反硝化的影响更大,在10-30℃下,两者的反硝化温度常数分别为0.045和0.068。从反硝化效率和成本方面看,BMB更适于作为地下水反硝化脱氮的碳源。  相似文献   
250.
以氯化镉、碲氢化钾为原料,巯基乙酸钠为包裹剂水相合成了碲化镉纳米晶,通过透射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能量色散谱、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谱、X射线衍射对碲化镉纳米晶进行了表征,所合成的纳米晶直径为5nm左右,属立方结构。碲化镉纳米晶溶液在制备后放置19d其荧光量子产率从初始的37%达到97%,而最大荧光发射波长(λem)从543nm移至510nm,蓝移33nm,而且在冰箱4℃可稳定至少10个月。同时碲化镉纳米晶溶液也具有一定的共振瑞利散射(RRS),其最大散射峰位于554nm附近。研究了碲化镉纳米晶与硫酸阿米卡星和硫酸小诺霉素的相互作用对荧光和RRS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两者反应形成结合产物时,将使纳米晶溶液荧光显著猝灭并使RRS明显增强,并且荧光猝灭作用和RRS增强在一定的范围内与药物的浓度成正比,对于硫酸阿米卡星和硫酸小诺霉素的检出限分别为3.4和2.6ng/mL(荧光猝灭法)及15.2和14.0ng/mL(RRS法),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因此为用碲化镉纳米晶作荧光探针荧光猝灭法和RRS法测定氨基糖苷类药物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