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2篇
化学   90篇
力学   2篇
物理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含亮氨酸拉链型脂肽的温敏性脂质体被认为是抗癌药物的优良载体。亮氨酸拉链型脂肽的主要氨基酸残基序列为[VAQLEVK-VAQLESK-VSKLESK-VSSLESK],嵌入脂质体后可以有效改善脂质体的温敏性。本文首先采用隐式溶剂副本交换分子动力学方法,对N端修饰的亮氨酸拉链单链的折叠状态进行了模拟,得到了亮氨酸拉链单链的转变温度。并对包含该种新型亮氨酸拉链型脂肽的DPPC脂质体进行常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2种不同头基的亮氨酸拉链型脂肽(ALA,C3CO)二聚体嵌入后DPPC脂质体的相转变温度变化,证明了亮氨酸拉链型脂肽对于该脂质体温敏性的控制作用。利用这一规律,可以对亮氨酸拉链型脂肽进行优化改良,得到效果更佳的温敏脂质体,对于抗癌药物载体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2.
利用界面扩张流变技术,研究了两性咪唑类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1-磺丙基-3-十二烷基咪唑内盐(C12imSP)的界面聚集行为,探讨传统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C12imSP界面聚集行为的影响机制。 结果表明,少量SDS的加入可以填补界面上疏松的C12imSP分子间的空位,界面上形成表面活性剂混合吸附膜,界面张力显著降低;提高SDS的浓度,其分子从体相向界面层的扩散交换占优势,界面层分子逐渐达到饱和吸附,此后体系中有混合胶束形成。 体相胶束中富集的SDS分子对C12imSP分子的“收纳”作用及进一步的“挽留”作用,加之C12imSP分子本身相对较大的空间位阻效应导致界面上的C12imSP分子一旦通过扩散作用被交换至体相,其很难再回复到表面层,即界面膜以SDS分子为主。 通过调节体系中SDS的含量,可以实现对混合体系SDS/C12imSP/NaCl(0.1 mol/L)界面聚集行为的调控,进而实现对界面膜性质的调控。  相似文献   
53.
偶联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区域形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了偶联表面活性剂propilidene-1,3-bis(dimethyloctadecylammonium bromide) (PBDOAB)在0.005 mol•L-1 NaBr溶液气/液界面上的分子面积和表面压-分子面积等温线.用自制的Brewster角显微镜观察了PBDOAB在该溶液的气/液界面上的区域结构.结果表明, PBDOAB在0.005 mol•L-1 NaBr溶液的气/液界面上生成了凝聚态的单分子膜;观察到在界面上形成了环形的区域结构;在环形结构内的分子取向呈中心对称.  相似文献   
54.
用MonteCarlo方法对两嵌段共聚高分子在固液界面的吸附进行模拟,获得了固液我总链节密度和吸附链节浓度分布、链附着率、表面覆盖率和吸附量等信息,考察了吸生链节的对比吸附能εAa和两嵌段共聚高分子中吸附性链节比例f对它们的影响,结果表明,εAa在时吸附量先随f的增加而上升,在f=0.4左右达到最大值后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55.
以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为单体,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四甲基乙二胺为促进剂,合成了一系列电场敏感性凝胶.研究了氯化钠溶液,pH缓冲溶液对凝胶平衡溶胀度的影响,并测定了所得电场敏感性凝胶在电场作用下的脱水行为.研究结果表明,所得凝胶具有很好的电场敏感性.此外,初步讨论了该类电场敏感性凝胶的电致收缩机理.  相似文献   
56.
亚微米级多刺状星形氧化铜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C16H33(CH3)2N(CH2)4N(CH3)2C16H33]•2Br (16-4-16)存在条件下, 以六次甲基四胺为沉淀剂, 利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大量多刺状星形亚微米级氧化铜. 用X射线衍射(XRD),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多种手段对制备产物的表征结果表明, 所得产物是具有单斜结构多刺状星形氧化铜. 考察了表面活性剂浓度、温度以及铜源对产物物相及其形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用沉降聚合法制备了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甲基丙烯酸)微凝胶, 并用NMR, DLS分析测定了微凝胶结构及凝胶颗粒在不同离子强度下粒径和表面电势的变化. 25 ℃时在pH=7的溶液中Zeta电位为-18 mV, 随离子强度增加, 逐渐减小. 当NaCl浓度达0.2 mol/L时基本不变, 表明微凝胶表面电荷受到屏蔽, 浓度继续增加主要使凝胶颗粒收缩. 加热引起微凝胶收缩, 颗粒表面电荷密度增大, Zeta电位增大. 在0.2 mol/L NaCl溶液中, 41 ℃时微凝胶的Zeta电位可达-12.4 mV, 使微凝胶稳定. 较高离子强度时, Zeta电位随温度升高发生突变, 微凝胶表面几乎为中性, 其突变温度与临界絮凝温度(CFT)相当. CFT随离子强度增加向低温迁移, 微凝胶聚集速率在高温时比低温时快.  相似文献   
58.
采用变阱宽方阱链流体(SWCF-VR)状态方程关联了CO2在几种常规物理吸收溶剂中的溶解度数据,得到了二元交互作用参数,建立了二元交互作用参数与温度的关联式.结果表明,采用一个二元交互作用参数,SWCF.VR方程均能很好地描述CO2在常规流体中的溶解度,尤其能满意再现甲醇低温洗工艺中CO2-甲醇的相行为.利用建立的二元交互作用参数与温度的关联式,可将SWCF-VR状态方程拓展应用于预测二元系统气液两相的密度以及CO2-物理吸收溶剂多元系统的气液平衡.  相似文献   
59.
结合蒙特卡罗(MC)方法和三维弹簧格子模型,发展了一种从非均相高分子材料的组成出发,预测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的连续介观模拟方法。计算结果显示:A-B高分子共混薄膜的形貌与共混比例密切相关,改变薄膜中两种聚合物的共混比例对薄膜整体的力学性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0.
采用紫外透射光谱、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圆二色谱(CD)等方法探讨了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C12H25N+(CH3)2-(CH2)3-(CH3)2N+C12H25·2Br-(12-3-12)与DNA在模拟体液(SBF)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SBF中较高反离子浓度不但屏蔽了DNA和12-3-12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而且促进了12-3-12聚集体的产生和生长,导致低盐条件下体系中出现的沉淀溶解现象的消失。SBF中DNA与12-3-12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随着12-3-12的加入,表面活性剂分子在DNA链周围聚集,类网络结构的DNA逐渐变为类似于串珠的复合物,随后出现尺寸较大的类球形复合物以及较大复合物与较小表面活性剂聚集体共存的现象。CD谱结果显示,SBF中12-3-12可以诱导DNA的构象发生改变,由自然的B构型变成高度致密的ψ相。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离子液体中表面活性剂与带相反电荷聚电解质的相互作用过程及模式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模拟结果也表明,SBF中较高的反离子浓度提高了聚电解质的可压缩程度,导致相同条件下SBF中聚电解质的均方回旋半径远小于稀盐水溶液(10mmol/L Na Br)体系中的聚电解质均方回旋半径。较强的离子强度不但导致体系中聚电解质和带相反电荷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假饱和"现象,而且也造成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在聚电解质周围聚集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