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3篇
化学   103篇
物理学   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21.
<正>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半导体材料,黑磷因其独特的面内各向异性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1。近期,几种其它面内各向异性二维材料(如ReS_2、ReSe_2、SnS、GeSe等)也被相继报道~(2–5)。此类材料独特的面内各向异性使其区别于以往的石墨烯、MoS_2等面内各向同性二维材料,表现出特殊的电学、光学、机械和热学性能,并被成功应用于集成电路中的反相器、基于晶向的二极管、人造突  相似文献   
22.
23.
报道了对-叔丁基苯甲硫醇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随激光照射时间增加而发生渐变的现象. 某些特征散射峰的相对强度按照一定的趋势发生渐变. 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光谱变化的速率, 认为激光的热效应是导致光谱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在对-叔丁基苯甲硫醇分子自组装形成单分子膜的过程中, 由于末端基团的空间位阻效应, 分子的排列和取向不易达到最佳状态, 激光的热效应使其发生进一步重排而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4.
Quantum confinement effect in electroluminescent porous silic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isiblephotoluminescence(PL)onhighlyporoussiliconlayersbyelectrochemicallyetchingcrystallinesubstrateswasreportedin1990[1].Thissurprisingopticalpropertyofporoussilicon(PS)isexplainedasfollows:theporouslayeriscomposedofquantumsizeentities,whereaquantumconfin…  相似文献   
25.
利用反射红外光谱研究了金表面一系列具有不同碳链长度的偶氮苯巯基衍生物的自组装单分子膜.通过对比各向同性样品的透射谱和单分子膜的反射谱中各个吸收峰强度,定量地研究了分子中各部分的取向与分子结构的关系.我们分别提出了烷基链和偶氮基团取向计算的方法,利用该方法成功地求得了分子中各部分在膜的倾角.结果显示,当分子中烷基链长度增大时,碳链和偶氮苯基团相对于法线的倾斜逐渐加剧.这种倾角的变化归因于分子中碳链间范德华引力增大时,引起分子逐渐倾斜以达到最佳的范德华接触.同时研究发现,烷基链和偶氮基团受碳长度变化的影响并不相同.当分子中亚甲基数目增多时,烷基链的倾角迅速增大而偶氮苯倾角的增大则相对缓慢,这反映了它们在空间需求和本身刚性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26.
单壁碳纳米管在金表面的图形化组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湿法化学组装技术在金表面得到了图形化的单壁碳纳米管阵列.在混酸氧化条件下,初合成的交缠状态的单壁纳米管被截短成带有羧基等功能化末端的短管.这些功能化的短管在缩合剂DCC的作用下与氨基/甲基图形化表面进行缩合反应时,纳米管将选择性地结合到氨基区域从而形成规则的纳米管阵列.  相似文献   
27.
刘忠范  朱涛  张锦 《大学化学》2001,16(6):9-16
7 针尖化学———在SPM针尖上做文章  针尖化学是北京大学纳米化学实验室于 1 997年提出的新概念。这里的针尖是指扫描探针显微镜的探针。STM和AFM是强有力的表面成像工具 ,能够看到原子、分子水平的结构细节。但是 ,它们只能看到表面上有东西 ,并不知道是什么。换句话说 ,不具备“识别”能力。如果利用特殊的功能分子对针尖进行化学修饰 ,进行能动的分子设计 ,则有可能弥补SPM这种“只认东西不识货”的不足。事实上 ,通过能动地设计针尖 ,能动地利用针尖 ,使其具有化学识别功能、化学响应功能、化学“透镜”功能等等 ,可以…  相似文献   
28.
以扫描探针显微镜(SPM)为基础的超高密度信息存储是近年来信息存储领域的热点研究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利用SPM针尖诱导存储介质表面形貌变化、导电性质改变、电荷分离等来记录信息.提出利用STM隧道电流的焦耳热效应诱导材料发生气化分解的热化学烧孔模式的STM存储新原理,并在电荷转移复合物TEA(TCNQ)2上成功地得到大面积信息孔阵列.空洞大小均一,最小直径约8nm.该存储模式有明显的优点:由于STM隧道电流波及范围很小,只要存储材料的导热性不是很好,则气化分解局限于非常小的范围,从原理上保证了存储的超高密度;写入可靠率非常高,达到99%以上;存储材料具有可设计性,易于优化材料的存储性能.  相似文献   
29.
自组装膜结构与电化学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导了组装时间对4-乙氧基-4'-N(2″-巯基-乙基)羧基酰胺-偶氮苯(C2AzoC2)自组装膜电化学行为的影响。接触角与界面电容的数据表明,组装时间的增长使自组装膜表面覆盖度增加。从循环伏安图中可以观察到氧化峰与还原峰之间的距离增大,同时计算得到的表观电极反应速率常数显著减小。基于偶氮苯基团的自身结构及其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所经历的构型改变,认为有序体系中组装结构的致密性阻碍偶氮苯基团的构型变化  相似文献   
30.
偶氮苯衍生物自组装膜的表征及组装动力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导了4-正辛基-4′-(3-巯基丙氧基)偶氮苯(简称C8AzoC3)自组装膜(Self-AssembledMonolnyersSAMs)的表征及其自组装成膜动力学,接触角滴定、原子力显微镜(AFM)及电化学的实验结果表明,C8AzoC3分子在金表面自组装形成致密有序的流水性单分子膜,并且在电极上没有明显的电化学响应.通过控制组装时间,考察了偶氮苯自组装形成单分子膜的动力学过程,从接触角和电化学数据得到组装过程的速率常数kad为(1.2±0.2)×103mol-1·dm3·s-1;依据不同组装时间形成的自组装膜的特征循环伏安行为,提出了C8AzoC3分子在金表面自组装过程的动态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